第四章井底车场
第一节井底车场概述
(1)主井存车线
主井重车线:在主井井底两侧储放重车的线路。
主井空车线:储放空车的线路
(2)副井存车线
副井重车线:在副井井底两侧,存放矸石或煤车的线路。
副井空车线:材料车线考虑编组需要,设置双道线路
材料车线:存放材料车的线路。
2.调车线路(插播动画)
使电机车由列车头部调到尾部的专门设置的双轨轨道线路,称为调车线路。
长度=列车长度+电机车长+2渡线道岔长度
3.绕道线路
电机车由重车线绕行到空车线的线路。
二、井底车场硐室
1、主井系统硐室
(1)翻车机硐室:为矿井采用箕斗或带式输送机提升煤炭时设置的;
(2)井底煤仓:上接翻车机硐室,下连装载硐室。
通常为一条较宽的倾斜巷道,其倾角不小于50°;
(3)箕斗装载硐室;
(4)底卸式矿车卸载站等。
2、副井系统硐室
(1)马头门(2)井底水仓及水泵房(3)变电所(4)候车室(5)信号室等
主排水泵房和主变电所应联合布置。
原因:主变电所向主排水泵房的供电距离最短;当矿井突然发生水灾时,仍能继续供电,照常排水。
变电所与水泵房的底板标高应高出井筒与井底车场联结处巷道轨面标高0.5 m。
水泵房经管子道与井筒相连接,管子道与井筒连接处要高出水泵房底板标高7m以上,管子道的倾角通常25~30°
3、其他硐室
(1)调度室(2)爆破材料库(3)电机车修理硐室
(4)工具库;(5)医疗室(6)消防材料库
三、井底车场调车方式
井底车场调车的主要任务是将重列车调入主井重车线。
(插播动画)
(一)顶推调车法
当电机车牵引重列车驶入调车场后,停车摘钩,电机车通过调车线道岔,由列车头部转向尾部,推顶列车进入重车线,这种方法称为错车线入场法。
缺点:调车麻烦,时间长。
(二)甩车调车法
电机车牵引重列车行至自行分离道岔前10~20m ,机车与列车在行驶中摘钩离体进入回车线,列车则由于初速度及惯性甩入重车线。
缺点:要求有一段甩车巷道,司机要熟练掌握行车速度及操作技术。
(三)专用设备调车法
电机车将重列车拉至停车线摘钩后,直接去空车线牵引空列车车场。
而重列车则由专用机车或调度绞车、钢丝绳推车机等专用设备调入重车线。
缺点:车场内要设专用设备。
(四)顶推拉调车法
在调车线上始终存放一列垂车,在下列垂车驶人调车线的同时,将原存重列车顶入主井重车线,新牵引进来的重列车暂留在调车线内。
缺点:机车短时过负荷。
四、井底车场通过能力的计算
井底车场通过能力取决于:井底车场的形式、卸载方式、矿车载重量、调车方式。
1、采用底卸式矿车的井底车场通过能力 每个卸载坑的通过能力180万t/a
2、采用普通箱式矿车的井底车场通过能力
t
K G n t k G n N
)1(15.168.3110)1(15.160163304
+⨯⨯=
⨯+⨯⨯⨯⨯=-
式中:N ——井底车场年通过能力,万t/a ;
n ——每列车矿车个数,辆; G ——每辆矿车的净载煤量,t ;
K ——矸石运出量占煤产量的百分率,一般情况下K =0.1~0.25; t ——列车进入井底车场的平均间隔时间,min ;
330——年工作日,d / a;
16 ——日工作时数,h/d;
1.15——运输不均衡系数。
由上可知,井底车场通过能力主要决定于一列车的容量及列车进入井底车场的平均时间间隔t,在生产矿井运输条件已定的情况下,主要决定于列车进入井底车场的平均时间间隔。
3. 井底车场通过能力要满足:
( N / k ) ≥ A
中小型矿井1.0~1.5列车长度。
副井空、重车线长度:
大型矿井一般为1.0~1.5列车;
中小型矿井应能容纳0.5~1.0列车,一般为1列车长度。
材料车线长度:
大型矿井10个以上材料车(15~20个);
中、小型矿井5~10个材料车。
调车线长度:
通常为1列车和电机车长度之和。
六、井底车场线路的坡度
为了调车方便,一般主副井空车线、副井重车线设自动滚行坡度,其高差损失由回车线上坡(空列车不大于1%)弥补。
(各线段坡度可见教材P344页表19-2)
第二节井底车场形式及其选择
按照矿车在井底车场内的运行特点,井底车场可分为环行式和折返式两大类型。
固定式矿车运煤时,两类车场均可选用,底卸式矿车运煤时,则一般用折返式车场。
一、固定式矿车运煤时井底车场形式
采区。
②右翼→N1,机车停车反向顶煤列车入主井重车线。
机车反向经5→4,牵空列车驶向采区。
③混合列车:(矸石车半列位于列车后头)。
a、开拓工程量小;
b、调车方便,通过能力较大;
c、安全性好些,弯道角度小,顶推车有利,机车不过翻车机硐室;
d、巷道交叉点较少,施工较易;
适用:当井筒距运输大巷近(小于一列车长)、且地面出车方向受限要求与大巷斜交时采用。
(3)立井立式环形井底车场
特点:主副井存车线与主要运输巷道垂直,并利用主要运输巷道作为调车线,但专开绕道线5。
通过能力。
解决:改用底卸式矿车。
1-主井;2-副井;3-主井重车线;4-主井空车线;5-调车线;6-材料车线;7-矸石车线
图4-2-6 斜井梭式车场
二、底卸式矿车运煤井底车场
底卸式矿车:前端铰接,只能后端打开,进入卸载坑后,
车箱翼板沿托棍滑动,矿车后轮沿卸载坑曲轨滑动,在水平
待下一个列车这种调车方式速度快,采用较多,但车场中要设一台专用机车。
(d)右翼来车时,专用机车驶入卸载坑侧通过线,让重列车牵引过卸载坑,专用机车进人空车线,在其尾部挂钩,将空列车驶回右翼,原牵引机车驶入专用机车位置,等待左翼来车。
左翼来车时调车与图19-12(c)基本相同。
井下所需的材料较少,材料车可与空车混合编组,不设专用材料车线;
1、小型立井环形式井底车场
图4-2-12 小型立井环形式井底车场
2、小型立井折返式井底车场:
图4-2-13 小型立井梭式车场
图4-2-14 小型立井尽头式车场
3、小型斜井车场
图4-2-15 小型斜井甩车场(需延深)
图4-2-16 小型斜井平车场(不延深)
图4-2-17 斜井无极绳井底车场
四、大巷用带式输送机运煤的井底车场
采用带式输送机代替矿车运煤,煤炭经输送机直接送入井底煤仓,井底车场只负担辅助运输任务,车场形式和线路可简化。
图4-2-18大巷采用带式输送机运煤的井底车场线路布置图1-主井;2-副井;3-中央煤仓;4-中间煤仓;5-轨道中石门;6-西翼轨道巷;7-东翼轨道巷;8-中区轨道巷;9-中、西上仓胶带胶带机斜巷;10-东翼上仓胶带胶带机斜巷;11-机车绕道;12-西
翼胶带机斜巷;13-中区胶带机斜巷
五、井底车场形式的选择
(一)井底车场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1) 车场的通过能力≧矿井生产能力的30%以上,有增产的可能性;
(2) 调车简单,管理方便,弯道及交岔点少,生产成本低;
(3) 操作安全,符合有关规程、规范要求;
(4) 车场要位于稳定的岩层内,工程量小,建设投资省;便于维护;
(5) 施工方便,各井筒间、井底车场巷道与主要巷道间能迅速贯通,缩短建井设时间。
(二)影响井底车场形式选择的因素
1. 大巷运输方式及矿井生产能力
大型矿井:底卸式矿车运煤,应选择折返式车场;
特大型矿井布置两套卸载线路,当大巷采用胶带输送机运煤时,仅设副井环行车场;
中小型矿井通常采用固定式矿车运煤,可选择环行或折返式车场。
2. 矿井开拓方式
井底车场形式随井筒(硐)形式改变,同时还取决于主副井筒和主要运输巷道的相互位置,即井底距主要运输巷道的距离及提升方向。
距离近时,选用卧式或梭式车场;距离远时,选用立式、刀式或尽头式车场。
3.地面布置及生产系统
地面工业场地比较平坦时,车场形式的选择一般取决于井下的条件。
若要考虑地面井口出车方向及井口车场布置时,要根据铁路站线与井筒相对位置、提升方位角,结合井下主要运输巷道方向,选择车场布置的形式。
4.不同煤种需分运分提的矿井
此时,井底车场应分别设置不同煤种的卸载系统和存车线路。
习题:
1、解释井底车场的概念,以立式井底车场为例说明井底车场的组成部分。
2、井底车场的调车方式有几种?试述立式井底车场的调车过程。
3、按照矿车在井底车场内的运行特点,井底车场可分为几类?各有何特点?说明适用条件?
4、说明底卸式矿车的卸煤原理,为什么大型矿井广泛采用底卸式矿车运输?底卸式矿车运输的井底车场与固定式矿车运输的井底车场相比有何特点?
5、小型矿井的井底车场与大型矿井的井底车场相比有何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6、采用带式输送机运煤的井底车场较轨道矿车运煤的井底车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我国大型矿井中,多采用带式输送机运煤?
7、试说明井底车场通过能力主要决定于哪些因素。
8、选择井底车场形式的主要原则有哪些?选择井底车场形式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9、绘图并说明立井环形式井底车场有几种基本类型?简要说明各种环形式车场的特点及适用条件。
10、试说明井底车场主要硐室的位置、用途及布置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