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感染与免疫
神经毒素: 神经毒素: 细胞毒素 肠毒素
外毒素分类
主要细菌产生的外毒素
毒素名称 神 经 毒 细 胞 毒 肠 毒 作用机制
痉挛毒素(破伤风杆菌) 痉挛毒素(破伤风杆菌) 阻断神经元之间的抑制性冲 动传递 肉毒毒素(肉毒梭菌) 肉毒毒素(肉毒梭菌) 抑制胆碱神经释放乙酰胆碱 白喉毒素(白喉杆菌) 白喉毒素(白喉杆菌) 抑制多种细胞的蛋白质合成
外毒素特性
主要由G+菌和少数 菌产生 主要由 菌和少数G-菌产生 菌和少数 大部分产生之后分泌到菌体细胞外 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化学成分是蛋白质,通常不耐热 毒性极强 对组织细胞有高度的选择性 抗原性强, 抗原性强,经甲醛脱毒后制成类毒素用 于预防接种
外毒素分类
(根据外毒素对宿主的亲和性、作用机制分类) 根据外毒素对宿主的亲和性、作用机制分类)
思考题
细菌的致病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细菌的致病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构成细菌侵袭力的物质基础有哪些? 构成细菌侵袭力的物质基础有哪些? 比较细菌内、 比较细菌内、外毒素的特性 细菌内毒素的毒性作用有哪些? 细菌内毒素的毒性作用有哪些? 解释:菌血症、败血症、毒血症、 解释:菌血症、败血症、毒血症、脓毒 血症、 血症、带菌状态 非特异性性免疫由哪些因素构成? 非特异性性免疫由哪些因素构成?
特异性免疫
对外毒素致病的免疫: 对外毒素致病的免疫:抗毒素的中和作用 对胞外菌感染的免疫: 对胞外菌感染的免疫: ★ IgG的调理作用 的调理作用 ★ SIgA阻止细菌定植 阻止细菌定植 与细菌结合激活补体, ★ IgG、IgM与细菌结合激活补体,发挥溶菌 、 与细菌结合激活补体 作用 对胞内寄生菌感染的免疫: 对胞内寄生菌感染的免疫:主要依靠细胞 免疫抗感染
机体的抗菌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特点:作用无特异性、可以遗传、 特点:作用无特异性、可以遗传、相对稳定 组成: 组成: 屏障结构:皮肤与粘膜、血脑屏障、 ★屏障结构:皮肤与粘膜、血脑屏障、胎盘屏 障 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 ★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 胞 体液中的抗菌物质:溶菌酶、补体、 ★体液中的抗菌物质:溶菌酶、补体、防御素
经甲醛处理不能制 强,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 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 可被甲醛脱毒制成类毒素 成类毒素 强,对组织细胞有高度选 弱,各种细菌产生 择性, 择性,引起特殊临床表现 的内毒素毒性作用 大致相同
细菌感染的发生与发展
感染的来源
外源性感染: 外源性感染: 传染源:病人、带菌者、 传染源:病人、带菌者、患病或带菌动 物 内源感染: 内源性感染: 体内正常菌群在一定条件下成为条件致 病菌
内毒素毒性作用
致热作用 白细胞反应 内毒素血症及内毒素性休克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
细菌内、 细菌内、外毒素的比较
区别要点 来源 化学成分 稳定性 抗原性 毒性作用 外毒素 内毒素 G+菌和少数 -菌,多分 G-菌细胞壁,菌 菌和少数G- 菌和少数 -菌细胞壁, 体裂解后释放 泌至菌体外 蛋白质 不稳定, 不稳定, 脂多糖 稳定
传播方式与途径
呼吸道感染 消化道感染 接触感染 创伤感染 虫媒感染
感染类型
隐性感染 显性感染 根据发病急缓:急性感染、 ★根据发病急缓:急性感染、 慢性感染 根据感染部位:局部感染、 ★根据感染部位:局部感染、 全身感染 带菌状态: 带菌状态: 机体在显性感染或隐性感染后, 机体在显性感染或隐性感染后,病原菌并未 及时消失,而在体内继续留存一定时间, 及时消失,而在体内继续留存一定时间,与 机体免疫力处于平衡状态,称之带菌状态 带菌状态。 机体免疫力处于平衡状态,称之带菌状态。 带菌者。 处于带菌状态的人,称为带菌者 处于带菌状态的人,称为带菌者。
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的概念
广义上讲, 广义上讲,医院内感染包括在医院内各 类人群所获得的感染, 类人群所获得的感染,主要指病人在住 院期间有又发生的其它感染。 院期间有又发生的其它感染。 感染率: 感染率: 发生感染的病人数 ×100% % 感染率=
出院病人数
一、二、三级医院总的医院感染率应低于 7%、 %、10% %、8%、 % %、 %、
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
感染发生的基本条件 感染的来源: 感染的来源: 内源性感染: ★内源性感染:来自病人自身的正常菌群 外源性感染:病人身体以外的微生物( ★外源性感染:病人身体以外的微生物(来 自其他病人、医院工作人员、 自其他病人、医院工作人员、污染的物品 等) 感染途径:直接接触、间接接触、 感染途径:直接接触、间接接触、各种诊 疗插入性操作、 疗插入性操作、空气等 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住院病人和医务人员
细菌感染与免疫
本章要点
细菌的致病因素 感染的传播途径及类型 医院感染的概念及流行病学
细菌的致病性
细菌的致病因素 ★细菌毒力 ★细菌侵入数量 ★细菌侵入门户
细菌毒力
侵袭力 菌体表面结构:粘附因子、 ★菌体表面结构:粘附因子、荚膜 侵袭性酶:凝固酶、透明质酸酶、 ★侵袭性酶:凝固酶、透明质酸酶、链激酶等 细菌毒素 外毒素: ★外毒素:某些细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并分泌到菌 体外的毒性物质。 体外的毒性物质。 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外层的结构, ★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外层的结构,当细 菌死亡后游离出来。 菌死亡后游离出来。
各类环境中空气、物品表面、 各类环境中空气、物品表面、医务人员手 细菌总数卫生学标准
环境类别 Ⅰ类 Ⅱ类 Ⅲ类 Ⅳ类 范围 ① ② ③ ④ 空气 物品表面 (CFU/m3) (CFU/m3) ≤10 ≤5 ≤200 ≤500 - ≤5 ≤10 ≤15 医务人员手 (CFU/m3) ≤5 ≤5 ≤10 ≤15
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
医院感染常见微生物: 医院感染常见微生物: 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病毒、 ★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病毒、真菌等 主要有非发酵菌、 ★主要有非发酵菌、表皮葡萄球菌等 医院感染流行特点:散发、 医院感染流行特点:散发、暴发
医院感染监测与微生物学检验
微检在医院感染监测中的任务 病原学诊断、药敏试验、细菌培养检测、 ★病原学诊断、药敏试验、细菌培养检测、感 染源追踪等 监测内容: 监测内容: ★物体表面细菌污染的检测 ★空气中细菌污染的检测 ★医务人员手部细菌污染的检测 环境细菌检测卫生学指标
全身感染的类型
菌血症: 菌血症:病原菌由原发部位一时性或间断性侵入 血流,但未在血中生长繁殖, 血流,但未在血中生长繁殖,并且无明显的全身 症状。 症状。 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生长繁殖,造成明显 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生长繁殖, 损害,出现全身中毒症状。 损害,出现全身中毒症状。 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由病灶侵入血流后, 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由病灶侵入血流后,在其 中大量繁殖,并随血流向全身扩散, 中大量繁殖,并随血流向全身扩散,在组织中形 成多发性化脓性病灶。 成多发性化脓性病灶。 毒血症:病原菌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不入血, 毒血症:病原菌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不入血, 但其释放的毒素可入血,引起特殊临床症状。 但其释放的毒素可入血,引起特殊临床症状。
红疹毒素(溶血性链球菌)血管扩张, 红疹毒素(溶血性链球菌)血管扩张,破坏毛细血管内 皮细胞 霍乱毒素(霍乱弧菌) 霍乱毒素(霍乱弧菌) 活化腺苷酸环化酶, 活化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 内cAMP升高 升高
内毒素特性
由G-菌产生 - 结合于细胞壁, 结合于细胞壁,菌体裂解时释放出来 化学成分为脂多糖, 化学成分为脂多糖,耐热 抗原性弱, 抗原性弱,不能被甲醛脱毒制成类毒素 毒性较弱,不同G- 毒性较弱,不同 -菌产生的内毒素毒 性作用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