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结合所学内容概述丝绸之路开通与东亚文化圈形成的关系

结合所学内容概述丝绸之路开通与东亚文化圈形成的关系

结合所学内容概述丝绸之路开通与东亚文化圈形成的关系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

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最早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后,即被广泛接受。

它包括通过阿富汗北部的丝绸之路、通过西藏到尼泊尔和印度的商路、海上商路,以及在张骞的时代就存在的连结印度阿萨姆和中国西南部的路线。

日本与中国最早开始交往是通过丝绸之路,后汉书中有记载历史上最早的中日关系“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

光武赐以印绶。

”在隋唐时期,日本的遣唐使也带回了很多的物品,促进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

隋唐时期中国与朝鲜半岛的往来频繁,7世纪后期,新罗与唐婵往来频繁且唐朝的外国留学生中,以新罗人为最多,唐朝进口的物品中以新罗货居首位。

宋代还鼓励商船往来,把征税叫做“抽解”或“抽分”,把官方买取叫做“博买”或“博易”。

宋元两代市舶司贸易有 400 多年之久,形成了一个环中国海的稳定的贸易系统,一个宏伟的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使东亚各国的贸易往来越发的便捷,它是连接东亚、西亚和地中海的一条世界贸易的古道。

但是丝绸之路上传递的不仅有丝绸, 还有一种信息。

在丝绸之路上流动的是一种夹带着精神的物质。

通过丝绸之路,中西文明第一次碰撞,并在以后的历次碰撞中互相激发、互相学习、互相从对方的体系中汲取本文化发展需要的养份,相互滋润,使得人类在征服与被征服中不断地向前发展。

长期以来,汉字作为传播文化信息的重要媒介物,以古代中国的中原地区为核心,逐渐传播到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以及越南等周边地区,形成了所谓的东亚文化圈。

之后这些地区的语言系统中不断演变和发展成新的文字形态。

且东亚文明的文化基石是儒家思想或儒家伦理,它对东亚农业、工业和现代文明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种巨大作用的根源在于,儒家学说在历史的长河中积淀形成了一种适合中国乃至东亚特色的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又培育生发出一条底蕴深厚的文化价值魅力链。

丝绸之路并不只是一条简单的直线,而是一条以主干道为依托而形成的具有辐射性的四通八达的商道。

丝绸之路被认同并投入使用的最初动因是人们需要利用它进行物物交换,然而同时信息的传播也随着物质的交换在相同的时空产生了。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信息遵循了一种自高级文明部落向次高级文明部落流动的秩序。

丝绸之路的开通,使中国与东亚的原有道路得以衔接起来。

,这些地区是当时中国丝绸贸易的集散地,也是世界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的中心。

这条以传播丝绸到外国的航路, 在传播丝绸的同时,对促进各国之间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相互传播和影响,起了重要的
媒介作用。

文明只有在交流之中才能更加发展,东亚文明圈的形成与发展与丝绸之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我相信到今天,这种规律依然发挥作用。

中国的发展还是离不开与外界的交流,交流产生需求,也才更加刺激文明的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