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炮制增效减毒

中药炮制增效减毒

中药炮制增效减毒李卫先,王议忆炮制原理是指药物炮制的科学依据和药物炮制的作用。

探讨中药炮制的作用原理是炮制研究的核心,只有了解药物炮制前后的理化性质和药理作用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的临床意义,才能对炮制方法做出较科学的评价,指导和促进炮制方法的改进,制订饮片质量标准,提高药品质量,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而中药炮制的主要目的是增强药物疗效,在中药炮制过程中,应根据药材本身的性质,选择适当的方法而达到增强药物疗效的目的。

近些年来,广大中药工作者对中药炮制作用增效研究作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笔者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有效成分的溶出量1. 1 含生物碱药材的炮制含生物碱为主要成分的中药材饮片应通过醋酸的处理变成生物碱盐,增加生物碱类成分在水中的溶出量,而使其发挥更大的疗效。

主要是因为生物碱具弱碱性,醋具有弱酸性,植物中游离的生物碱大多不溶于水或难溶于水,而生物碱盐易溶于水,如延胡索含多种生物碱,其中延胡索甲素、乙素和丑素均有明显的止痛作用,尤以延胡索乙素作用最强,但这些游离生物碱不溶于水,因醋具有散瘀、止血、理气止痛等功效,同时是良好的有机溶媒,能使药物中所含的游离生物碱等成分发生变化,增加溶解度而延胡索经醋炙后,使呈游离状态的延胡索碱生成其醋酸盐,故总生物碱的煎出量增多[1]。

刘成基等对延胡索及其不同炮制品水煎液中生物碱和乙素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醋炙、酒炙均能提高生物碱和乙素的煎出量[2],且季铵碱含量为:生品>醋炙品>盐炙品>酒炙品[3]。

继而又证实,延胡索经醋炙后,其叔铵碱含量增高,季铵碱含量降低[4]。

上述对延胡索的炮制研究,说明了醋炙可使其生物碱变成醋酸盐,增加溶解度,提高煎出量,且可促使其季铵碱转化为叔铵碱。

1. 2 种子类药材的炮制种皮坚硬的种子类药材,经炒制后可使其质地松脆,种皮鼓起或爆裂,入汤剂时有利于煎出有效成分。

因为种子类药材富含油分,种皮质坚致密,水分不易浸润和渗入,经炒后,种子受热,表层组织细胞失水,干燥收缩,内部组织细胞中的水分汽化,产生膨胀压,当内压达到一定程度时,皮层组织即破裂,药材产生裂隙,内聚力降低,则利于粉碎,裂隙亦有利于水分的渗入,药物成分易于煎出,现代炮制研究已证明,种子类药物经炒后,特别是炒后捣碎品,多数煎出物量明显增加。

如品文海报道,王不留行炒制时,爆花率越高,水溶性浸出物量越高,以炒至完全爆花者过80%以上为佳[5]。

据检测, (1)莱菔子的水溶性浸出物生品为12. 52%,炒后粉碎品为16. 30%[6]。

(2)蔓荆子的水溶性浸出物生品为6. 72%,炒黄品为7. 2%。

(3)生碎品为10. 71%,炒黄碎品12. 23%[6]。

郭长强等报道,蔓荆子微炒,捣碎品水浸出物量较其生品,炒焦品、炒炭品高[7]。

上述研究资料表明,种子类药材经炒制后粉碎提高成分的煎出,但必须掌握炮制程度,炮制太过,煎出物量反而会降低。

1. 3 矿物类药材的煅制矿物类中药材煅制后,使它们由质地坚硬变为酥脆,从而提高有效成份的煎出率。

因矿物药多具晶体结构,经高温煅烧后,其体积膨胀,晶格间吸引力降低,甚至使大晶体碎裂成小晶体,特别是煅后用醋淬(自然铜、赭石、磁石等)酒淬(阳起石)、水淬(炉甘石),当这些液体渗入分子间刚刚形成尚能相互吸引的裂隙中去时,由于液体表面张力较小,致使其饱和了裂隙面的自由表面能降低,从而使其失去了相互吸引的能力,晶体则更易从裂隙处分开。

动物贝壳类,如石决明、牡蛎、珍珠等贝壳类中药材,经高温煅烧有机质破坏,使其组织膨胀疏松干脆,有利于粉碎。

因药物粉碎后,表面积增大,能促进药物的溶解与吸收,从而提高有效成分的溶出率,有报道磁石(Fe304),煅后的平均含铁量为64. 55%,水煎出物占总成分98%以上[8];紫石英主含氟化钙,曾祥林以CaF2含量为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面,紫石英经煅烧醋淬后,可提高钙盐的水溶性;龙骨主含碳酸钙,并含多种微量元素,火煅、醋淬有利于Ca2+的煎出[9]。

李大经报道淬后的赭石(Fe203),Mn、Fe、Al、Ca、S、Mg;等溶出量增加,尤其是Ca的溶出量增加30倍[10]。

1. 4 动物骨甲类药材的炮制动物骨甲类药如穿山甲、龟甲、鳖甲、鸡内金经砂烫后,可提高有效成分的煎出率。

有报道,龟板经砂烫或砂烫醋淬后,煎出物量[11~13]总氮含量,氨基酸[13]含量,均明显增加,故认为龟板入煎剂以砂烫醋淬品为佳。

有报道,鸡内金经砂烫后,蛋白质、氨基酸含量较生品显著提高[14]。

1. 5 胶类药物的炮制胶类药物如阿胶、鹿角胶、黄明胶等药物经蛤粉烫后质变酥脆,易于煎出有效成分。

张世臣等研究表明,阿胶经蛤粉烫出阿胶珠后,氨基酸种类无变化,但各种氨基的含量较阿胶丁有所提高<[15 ],这是由于胶类中的蛋白质,在高温条件下,肽键部分断裂,从而使其水解完全的缘故。

1. 6 其他植物类药的炮制某些植物类药如骨碎补、狗脊等药经砂烫去除表面绒毛外,并使全体鼓起,质轻松而脆,利于有效成分煎出。

刘项南报道,砂烫骨碎补,有效成分(橙皮苷以芦丁替代做标准品),较清炒品高近47. 3%[16]。

1. 7 各种饮片的切制切制成各种形状的饮片,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饮片的厚薄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一般按药材的质地不同而采取/质坚宜薄0,质松宜厚的切制原则,有利于煎出有效成分。

如白芍切薄片、山药切厚片。

如有报道[17],杜仲横丝的煎出率>纵丝>丁>条>块>带粗皮块,表明切制形状能影响煎出率,横丝的煎出率比纵丝高出l1.04% ,说明切制方向亦能影响煎出率。

2 破坏酶的活性,保存苷类成分,增强药物疗效含苷类成分的中药,往往能同时含有分解这种苷的酶,酶是一种蛋白质,在温度、湿度适宜的条件下,酶会分解苷成苷元和糖两部分,而使苷失去药理活性,所以这类药材应迅速干燥,用炒、蒸、煮、燀、烘等法炮制破坏其酶,如白芥子有效成分为白芥子苷,其在人体内缓慢分解而释出芥子油,而起健脾助消化的作用。

但是苷易被芥子酶破坏,清炒白芥子可破坏芥子酶,保存白芥子苷,增强健脾消食作用[18];燀杏仁以破坏其酶,防止苦杏仁苷的分解,而增强杏仁止咳平喘的作用。

3 降低或者破坏与治疗无关的成分,增强药物的疗效有的药物通过炮制能改变其所含不同有效成分含量比例,以突出显示和加强某一有效成分的作用。

如果在一种药材里,同时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不同作用甚完全相反的有效成分,那么根据临床用药的需要可以通过适当的炮制降低乃至完全破坏它的某一或某些成分,突出显示和加强另一有效成分的作用,如麻黄中麻黄碱、伪麻黄碱、挥发油等成分,而挥发油为发汗解表主要成分,麻黄碱为止咳平喘的主要成分。

麻黄蜜炙后,具发汗作用的挥发油显著降低(约减少一半),具平喘作用及镇咳、祛痰、抗病毒作用的成分含量增高,从而达到了降低发汗作用,而增强止咳平喘作用的目的。

大黄主要泻下成分为番泻A和结合性大黄酸及其类似物鞣质为其收敛成分,生大黄具有/泻下0与/收敛0这两个趋向相反的作用。

研究表明,生大黄经酒制后的酒大黄中主要泻下成分结合性大黄酸含量减少,泻下作用减弱,而鞣质减少甚微,收敛作用无多大改变。

用蒸制的熟大黄中主要泻下成分为番泻A和结合性大黄酸显著减少,因此熟大黄泻下作用甚微,而鞣质减少的量较小,熟大黄收敛作用相对增加。

何首乌中含有卵磷脂和蒽醌衍生物能促进肠蠕动,故何首乌可以治便秘,生首乌加黑豆蒸制后具有泻下作用的结合性蒽醌醌衍生物水解成无泻下作用的游离蒽醌衍生物,加之含糖量增高,卵磷脂又变得易于溶解,所以制首乌不再有泻下作用,而突出显示卵磷脂和还原糖滋补肝肾益精血的作用。

4 药物净选加工后,增强疗效4. 1 除去杂质除去药物中的杂质及虫蛀、霉变品,使药物剂量准确,增强药物疗效,此法主要是指除去药材中在产地采集、加工、贮运过程中混入的泥沙、杂质、虫蛀品及霉变品,如天花粉中混入王瓜根,若不拣出,影响药物疗效。

4. 2 除去非药用部位主要是指药材在采集过程中,所残存的某些非药用部位,既能影响调配的剂量准确,又可能在服用时产生毒副作用,从而降低药物疗效。

如诃子及山茱萸、远志心、厚朴粗皮、枳壳瓤,狗脊、骨碎补的毛,人参的芦为非药用部位,若不去除,不但药物调配时影响剂量准确,降低药物疗效,还会产生毒副作用。

如有报道,远志传统要抽去木心,取其根皮部,即远志肉。

实验表明远志皂苷含量皮部为12. 1%,木质心部为0. 482%,相差达25倍[19],在同等剂量时,全远志和远志皮的祛痰强度相似,而远志木心,剂量增至4倍时,仍无祛痰作用;抗惊厥作用以全远志最强,远志皮次之,远志心无效。

溶血作用和急性毒性,以远志皮最强,全远志次之,远志木心最弱[20]。

所以远志祛心的目的不在于先除其毒副作用,而在于去除祛痰作用极弱的部位。

远志心约占全远志重量的1 /4。

4. 3 区分疗效不同的药用部位如麻黄根与麻黄茎,麻黄根止汗,麻黄茎发汗;莲子肉与莲子心,莲子肉补脾,莲子心清心火。

上述药若不把疗效不同的药用部位分开,会降低药物疗效。

5 加热炮制可增强药物疗效5. 1 炒黄目的是使药物有效成分易于溶出,增强药物疗效,并缓和药性,酸枣仁炒后,长于养心敛汗,用于虚烦不眠;如炒决明子能缓和滑肠之性,并易煎出有效成分。

5. 2 炒焦目的是缓和药性或增强疗效,如陈皮炒焦后,可缓和其辛烈之性,而增强其温健作用;山楂炒焦后,减少对胃的刺激性,增强消食化积作用;川楝子炒焦毒性降低,舒肝理气作用增强;防风炒焦后,辛散之性减弱,止泻作用增强。

5. 3 药物制炭目的是增强药物收敛止血、止泻、止痛的作用。

如槐米、白茅根炒炭、茜草、侧柏叶、人发制炭后,增强止血作用;乌梅制炭后,增强止泻、止痢作用。

5. 4 药物蒸制后可以增加药物补益作用如生地黄与熟地黄,有报道,熟地黄中还原糖含量增加,而加酒与否无明显差异。

生地黄还原糖为5. 036%,清蒸为24. 88% ~50%,酒蒸为41. 44%[21]。

常恒青亦报道,鲜地黄含葡萄糖为1. 56%,熟地黄含葡萄糖为8. 51%[21],说明地黄经炮制后,部分多糖转化为单糖,所以熟地黄比生地黄补益作用增强。

五味子、女贞子、黄精、何首乌,蒸制后补益作用都增强。

5. 5 药物煨制后可以增强止泻作用如肉豆蔻主含挥发油、脂肪油。

北京中医学院报道,肉豆蔻煨制后,挥发油较生品减少约20%[22],故煨肉豆蔻通肠止泻作用增强。

6 辅料与药物的功效的协同作用很多炮制辅料本身就是单味中药,如醋、酒、姜、蜜、盐、蛤粉、伏龙肝等,历代本草多有收载,这些辅料有特定的性味、功能主治和归经,在临床医疗上广泛应用,用这些辅料炮制药材,可以增强药物疗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