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培训与开发(双语)》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50282A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学科基础课总学时:32 讲课学时:16 实验(上机)学时:16学分:2适用对象:人力资源管理先修课程:人力资源管理导论一、教学目标《员工培训与开发(双语)》是人力资源管理相关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对于落实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使学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技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如下目标:目标1:深刻理解员工培训与开发对于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目标2:全面了解并掌握培训与开发的理论基础和框架体系;目标3:准确把握培训与开发与HRM其它环节的有机联系;目标4:积极探索员工培训与开发机制的构建。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一)教学内容讲授上的要求基础和框架体系,并精选优秀企业在员工培训与开发实践中的经典案例,突出传统理论与最新技术及手段相结合的特点。
具体教学内容参考课时分配表,授课时可根据学生实际接受情况适当调整。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的要求本课程的教学既要体现理论的深度、广度和前沿性,又要反映培训与开发管理的现实和实践,体现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因此,在教学中要综合运用讲授、案例和情境分析、角色扮演、行动学习、录像、游戏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本课程的教学,并真正投入到自觉学习和自我提高的学习活动中。
(三)学习要求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应具备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知识,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环节和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联系。
本课程的课后作业均以小组为单位提交,旨在培养学生沟通、协调、分工、合作的能力和团队精神。
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相互取长补短,积极为本组做出最大贡献。
本课程为双语课程,对学生的英文水平和自学能力的要求较高。
建议学生在上课之前先简单浏览课件内容,上课时记录讲授要点,课后再结合书本和笔记进行复习。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第一章员工培训与开发导论第一节培训开发的战略角色1.相关概念2.培训开发的重要性3.培训开发的特征4.培训开发在HRM中的地位第二节培训与开发对HR的要求1.培训师角色的变迁2. 培训师的胜任力3.培训师的培训第三节现代培训开发的趋势1.培训组织的多样性2.基于胜任力的培训3. 培训目标的持久性4.培训手段的技术性5.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结合教学重点和难点:员工培训与开发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现代培训开发与传统培训的区别;现代培训开发的发展趋势。
课程的考核要求:了解现代培训与开发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及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要求;理解现代培训与开发与传统培训的区别;掌握培训与开发发展的趋势。
复习思考题:1.培训与开发与HRM其它环节有什么联系?2.现代培训开发与传统培训有什么区别?3.培训开发的发展趋势有哪些?第二章战略性培训与开发第一节培训开发的战略性方法1.培训开发的影响因素2.战略性培训开发的要点第二节培训开发体系1.培训开发流程2. 责任共担教学重点和难点: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培训与开发的影响因素;培训与开发的流程;培训与开发战略的选择。
课程的考核要求:了解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和特征;理解不同因素对培训与开发活动的影响;掌握培训与开发的基本流程;能够运用相关原理根据组织的不同战略目标为其确定相应的培训与开发战略。
复习思考题:1.培训与开发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会对培训开发造成什么影响?2. 培训与开发的流程是怎样的?第三章基本学习理论第一节学习原理1.基本学习原理2.学习风格第二节学习效果的迁移1.学习原则2. 学习的迁移教学重点和难点:主要的学习理论;体验式培训的主要形式和特点;学习高原的概念;学习效果迁移的理论。
课程的考核要求:了解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内容及其区别;了解不同学习风格的特点及对学习效果的影响;理解体验式学习的基本原理及体验式培训的不同形式;掌握学习效果的迁移理论。
复习思考题:1.强化理论与认知理论有什么区别?2.不同的学习风格有什么特点?3.体验式培训有哪些形式?4. 哪些因素有助于学习效果的迁移?第四章培训需求分析第一节培训需求分析体系1.TNA的含义2.TNA的重要性3.TNA的层次4.TNA的流程第二节培训需求分析的方法1.观察2. 问卷调查3.访谈4.绩效分析5.基于胜任力的培训需求分析6.任务技能分析第三节培训计划的制定1.培训目标的类别2.培训计划的类别3. 培训计划包含的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培训需求分析的概念及层次;培训需求分析的常用方法;培训计划的制订。
课程的考核要求:了解培训需求分析的概念和意义,以及组织层面、工作层面及人员层面的培训需求分析的主要内容;掌握培训需求分析的常用方法;能够运用相关原理根据组织的需求和实际情况为其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
复习思考题:1.为什么要进行培训需求分析?2.培训需求分析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3.如何制定培训计划?第五章培训有效性评估第一节概述1.相关概念2.培训评估的目的3.培训评估的流程第二节评估模型1.柯氏四级评估2. 考夫曼五级评估3.菲利普斯五级评估第三节评估方案设计1.不同评估方案2.各种方案的比较第四节成本-收益分析1.成本-收益分析2.投资回报率教学重点和难点:培训有效性评估的概念及意义;柯氏评估模型;不同评估方案的内容和特征;成本-有效性分析、成本-收益分析、效用分析的概念;投资回报率的概念和计算。
课程的考核要求:了解培训有效性评估的概念及意义;理解成本-有效性分析、成本-收益分析、效用分析的概念;掌握柯氏评估模型的内容及应用;掌握各种评估方案的内容及特征,并能够根据企业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案。
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培训有效性评估?它有什么意义?2.如何运用柯氏四级评估模型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3.投资回报率是什么?如何计算?第六章培训方法第一节在职培训1.师徒制2.工作轮换3.教练4.行动学习第二节脱产培训1.演讲2. 案例分析3.管理游戏4.角色扮演5.行为示范6.头脑风暴第三节以技术手段为支持的培训1.特征2.电脑辅助培训3.E-学习教学重点和难点:各种培训方法的特点及适用场合;E-学习的特点。
课程的考核要求:了解各种培训方法在组织中的运用;掌握各种方法的特点和适用场合,并能针对组织及员工的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当的培训方法;掌握E-学习的特点及在组织中的应用。
复习思考题:1.常用的培训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2.E-学习有什么特点?对培训有什么影响?3.如何根据组织的需求选择适当的培训方法?第七章新员工导向培训第一节简介1.含义2.重要性第二节导向培训的流程1.一般流程2. 计划3.实施4.评估教学重点和难点:新员工导向培训的概念及意义;新员工导向培训的主要内容;新员工导向培训的计划和实施。
课程的考核要求:了解新员工导向培训的概念及重要意义;理解新员工导向培训的具体内容和不同形式;掌握新员工导向培训的实施过程。
复习思考题:1.新员工导向培训与组织的常规培训有什么不同之处?2.如何制定新员工导向培训计划?第八章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第一节职业生涯简介1.传统职业生涯和新型职业生涯的区别2.职业生涯阶段划分3.职业生涯选择的影响因素第二节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简介1.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的内涵2. 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体系3.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中的常见问题教学重点和难点:职业生涯的概念;新型职业生涯的特点;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的含义和意义;职业生涯相关理论;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流程;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的配套制度;职业高原的概念及其管理。
课程的考核要求:了解与职业生涯相关的概念:职业生涯、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职业锚、职业高原;了解新型职业生涯的特点和职业生涯管理的意义;理解“个性-职业类型匹配”理论、职业生涯阶段理论和职业锚理论;掌握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系统的设计原则、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的流程,以及与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相配套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复习思考题:1.新型职业生涯与传统职业生涯有什么不同?2.什么是职业生涯、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职业锚、职业高原、玻璃天花板?3.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的流程是什么?4.HRM如何促进组织的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5.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中的常见问题有哪些?应如何应对?第九章管理开发第一节管理开发简介1.管理开发的定义2.管理开发的意义3.管理开发的基本原则4.管理开发的成功要素第二节管理开发的理论基础1.管理开发的理论模型2.自我意识的改变3.技能的提高4.动机的变化第三节管理开发的常用方法1.敏感性训练2.相互作用分析3.评价中心教学重点和难点:管理开发的各种理论模型;敏感性训练、评价中心的运用。
课程的考核要求:了解管理开发的基本原则和成功要素;理解管理人员角色模型、领导匹配理论、管理方格论、角色动机理论等;掌握敏感性训练和评价中心的运用。
复习思考题:1.管理开发的含义是什么?如何使其获得成效?2.管理开发的基础理论是什么?3.常用的管理开发方法有哪些?五、考核方式、成绩评定本课程为考试课,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平时成绩由上课出勤情况和作业成绩决定。
期末考试所采用的考核方法为开卷考试,试卷可采用选择题、判断题、问答题和案例分析题等题型,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六、主要参考书[1] 石金涛.培训与开发(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7月[2] B.J. Erasmus et. al. Managing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Cape Town;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outhern Africa, 2013[4] Dipak Kumar Bhattacharyya, et.al.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Thousand Oaks : SAGE Publications India Pvt. Ltd, 2015.[5] Raymond A. Noe. Employee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Boston: McGraw-Hill/Irwin, 2002.[6] (美)雷蒙德·A·诺伊(Raymond A.Noe).雇员培训与开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执笔人:周格教研室主任:系教学主任审核签名:2017年9 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