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代大学生法信仰缺失的原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法信仰缺失的原因分析


关键词 大学生 法信仰 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2-216-02
一、问题的提出
专业的本、专科学生。调查的内容主要围绕当代大学生法信仰状
我们所期盼的“和谐社会”应是通过法律引导、规范和保障的 况及影响因素几个主要方面展开。为了使调查能够真实、客观的
法律知识的获得有 43.2%的学生选择了电视网络等媒体,有 35.6%的学生选择了学校的课程学习。对大学开设的《思想道德 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 47.6%的人觉得有一点用,43%的人觉得非
但不是靠严刑峻法下人们处于畏惧而被动的服从法律,而是依赖 常有用。由此可见现代传媒与学校教育对大学生法律知识的获
“严打”运动,有 54.4 %的学生认为应与保障人权相结合。司法腐
为了解当代大学生法信仰的实况,我们在西安五所高校的学 败是最危险的腐败,它对于大学生法信仰生成的“杀伤力”是巨大
生中展开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涉及 2006—2007 级经管、外语、计 的。
算机、电信、初等教育、戏剧影视文学、音乐表演等近十个非法律
三、当代大学生法信仰缺失原因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大学生法信仰缺失原因主 要有: (一)中国传统文化、旧的法律观念的影响 中国法信仰的缺失从根源上看,是受到传统的儒家文化影 响。早期人们对人的崇拜胜过对神的崇拜这必然导致皇帝的专 权。中国在专制社会下,法律就是维护王权的工具,则不可能转 化为人们心中的信仰。一方面“法即刑”的观念,使人们尚德而远 刑,对法律避而远之,苏东坡曾言“读书万卷不读律”,“刑乃不详 之器”。 将法同残忍的刑罚联系起来,这种传统法律文化因素没 有使人们产生信仰法律的内在基因,人们自然从内心情感上排斥 法律。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政治文化造就了权力至上的观念,使人 们崇尚权力,以权力信仰取代了法律信仰。封建专制自建立,对 权力的迷恋、崇拜,就成了法信仰形成的桎梏。正如梁治平先生 所言“我们并不是渐渐失去了对法律的信任,而是一开始就不能 信任这法律,因为它与我们五千年来一贯尊行的价值相悖,与我 们有着同样久长之传统的文化格格不入”。时至今日专制观念、 权力至上等与现代法治精神相悖的思想,潜移默化地渗透在社会 生活的各个领域,经过漫长的封建社会的沉淀,根深蒂固,深刻影 响着当代大学生的观念,一方面阻碍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培养和健 全,成为法治建设的障碍,另一方面也让一些大学生沉醉于“权力 至上”,而不是“法律至上”的法治文化氛围中。他们在权力和法 律面前,可能会对权力充满信心,对法律缺乏信任,甚至会采取不 正当的手段获取某些权力,并将之滥用,规避法律,无视法纪。 (二)社会大环境和学校小环境的现实影响 大学生来源于社会,生活于社会之中,虽身居校园,但他们的 思想、行为摆脱不了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现实中一些人唯利是 图、权钱交易、贪赃枉法、徇私舞弊,高考、公考中的舞弊、造假屡 见不鲜,司法腐败导致打官司蜕变为打关系,成了金钱和人情的 较量。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损害了法律的尊严和权威,神圣的法 律被蒙上了耻辱,正义受到了玷污,“执法者”成了扼杀公正的刽 子手。其危害正如培根所言:“一次不公正的裁判,其恶果甚至超 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 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同时我们的大学校园也 非“世外桃园”,各种违法犯罪现象时有发生,大学生耳濡目染,身 临其境。这些社会现实深刻的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扭曲改 变着其自身价值观,从而降低对法律的信任度和归属感。 大学生 (三)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 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且正处于青春期,易冲动、自控力 较差,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挫折感。如因升学受阻、恋爱失 意、就业无望、同学纠纷等难以承受,往往置法律与不顾,甚至孤 注一掷,杀人放火自毁前程。由于自身法律素质不高,有些学生 甚至犯罪了还浑然不知。也有部分学生自恃天资聪慧,我行我
(四)高校法制教育的欠缺 法制教育是“认同”规范、“接受”规范和“消化”规范的教育, 是培养自觉、自愿的守法精神和塑造体现民主、正义、效率、公平 等现代法治理念的教育。法律信念的形成既是主体自觉对法律 价值的认同能动性结果,也是外部引导教育的结果。大学生从年 龄上大多都已成年;从智力上又是相对较高的群体;从知识的占有 上是相对优越的群体。大学生的法信仰不应在知识程度上下功 夫,而应在价值理念上着手,或许更加有效。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仰 应是一种理性的信仰,是以对法律的深刻洞察和理性认识为基础 的。高校法制教育应通过传授法律知识、以培养学生理性的法律 信仰为自觉的追求。如今一些高校将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仅 仅局限于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并没有将其真 正纳入大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目标体系。学校重视不够,加之本 身课时较少,教师很难联系实际有针对性的讲授,往往是法律概 念、法律规定罗列,传统的枯燥无味的“课堂说教”难以引起学生 共鸣,事实上很难奏效,对学生只传授法律知识,未能实现弘扬法 律精神、陶冶法律情操、激发法律信仰的教育目标。 (五)家庭法制教育的缺失 家庭法制教育是子女接受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的最重要途 径。但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的法律知识获得途径选择来自家庭 的影响仅占 10.9% 。虽说大学生不同与中小学生,但家庭法制教 育仍不可忽视。因为在大学生完全成熟进入社会之前,与家庭的 联系十分密切,受家庭影响非常大。然而我们家庭法制教育严重 缺失。主要原因是学生家长自身法律知识的匮乏、法律意识淡 薄、特别是对家庭法制教育不够重视,家长很少给子女传授法律 知识,认为孩子不会出事,不必进行法制教育,出了问题再教育, 虽说“亡羊而补牢未为晚也”之,但人非羊也,在育人问题上决不 能掉以轻心,应防患于未然。 法信仰的养成,并非是一朝一夕之功。我们必须采取切实可 行的措施,使大学生从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开始,逐步养成“勿以 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良好习惯,自觉规范行为,遵纪 守法,循序渐进培养法信仰,最终使法治成为其一种生活方式,做 法治社会的栋梁之才。
人们对法的神圣情感,真诚信仰。西赛罗在《论法律》中说,罗马 得影响重大。
人自孩提时便受到如此教育:一个人要求助于正义,就去诉诸法
(二)大学生法信仰的主观状况
律。苏格拉底更是把信仰法律发扬到了极致。面对法庭的不公
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有 64%的人表示会关注立法热点问题,
判决,为了坚持法律至高无上的信念,他甘愿为法献身。由此可 尤其是有关教育、劳动就业方面的法律动态。对法律有信心只占
·教育文化·
20 10 年 2 月(中)
当代大学生法信仰缺失的原因分析
魏晓春 范雪峰
摘 要 和谐社会应是通过法律引导、规范和保障的法治社会。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精英人才,他们的法律素质直接关
系到我国的法治进程,我们认为决定法律素质的关键因素应该是法信仰,本文借助调查问卷来了解当前大学生法信仰的现
状,进而对影响当代大学生法信仰生成的主要原因进行了探讨。
见,古罗马法为什么名扬天下,经久不衰,与罗马人的法信仰不无 36.7%。对于“法律至上”含义的理解有 26.2%的人认为仅仅是任
关系。这正是我们构建法治国家所应借鉴的。大学生一直被认 何人都要守法。这一方面与权钱交易、贪赃枉法这样的违法现象
为是天之骄子,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 有关,另一方面与我们的法制教育轻视对学生法治精神、法信仰
由于填写基本资料和回答问题不符合要求的外,有效资料为 458 份。这些资料相对比较完整,占所调查对象的 91.6%,基本能反 映目前大学生法律素质的现状。
书》解释,法信仰就是人们对法律的无限信服与崇拜,并以之为行
(一)大学生法律知识的获得途径
为的最高准则。它蕴含着人们对法及法律的最高期望,是对正 义、民主、平等、自由、人权、效率、秩序等法律价值的追求及其实 现。法信仰其实质是追求法律至上, 即就是法律拥有最高权威,
成励为情弑师一幕幕触目惊心的案件在引起我们关注、痛心、遗 差,形成“学而不用”、“知而不信”现象。当自己的合法权利受侵
憾的同时,更应引起我们的反思。加强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教育, 害时,选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忍气吞声占到 30.8%。有 37.6%学
尤其是法信仰的培养迫在眉睫,我们不能让经多年教育培养的祖 生选择会买来路不明的自行车、手机,大多数学生会在晚上或无
参考文献: [1]陈煜.试论法制信仰.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2]何新译.培根人生论.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徐忠明.包公故事:一个考察中国法律文化的视角.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4]梁治平.死亡与再生:新世纪的曙光(译者前言).[美]哈罗德·伯尔曼.法律与宗教. 北京:三联书店.1991. [5]张益刚.法学教育改革的基本操守.光明日报.2009-09-04.
国栋梁之才毁于一旦。只有信仰法,才可能守法。守法仅是法信 交警时闯红灯,会购买山寨机、盗版书,不会主动交纳个人所得
仰的外在表现形式,守法精神才是法信仰的灵魂。守法精神要求 税。这说明一部分大学生只是懂法,不会用法,甚至法律素质与
的是主体不仅遵守法律,更重要的是把守法内化为道义上的一种 行为选择脱节。
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关系 的培养有关。
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从总体上说,当代大学生有理想、有文化、
(三)大学生法信仰的实践功效
有抱负、绝大多数能遵纪守法。但近年来大学生群体中违法犯罪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虽然法律知识懂得不少,相关法律规定也
现象、违规、违约、不诚信现象日趋增多,从马加爵残杀舍友到付 熟烂于心,然其行为往往与法律规定背道而驰,守法的自觉性较
责任和义务,变被迫守法为自愿守法,由强制守法到良心守法,由
(四)司法活动对大学生法信仰的效应
他律守法到自律守法。大学生因其在社会中的特殊角色地位而 必须树立现代法信仰。
针对当前严重的司法腐败问题,45.9%的学生认为是法官的 素质问题,47.4%学生认为是由于司法不独立造成的;针对我国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