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增值税评估案例一、内容提要××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属专用设备制造业,由于该行业的生产经营受市场影响较大,原材料和辅助材料品种繁多,产品多按需方要求定制,更有些产品是现场制作,难以准确对其库存情况进行核实和盘点,而且销售方式灵活多样,销售收入和生产成本难以控制,给税务机关的日常管理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我们根据有关的预警值,将其确定为重点评估对象,由沙河市城区分局抽调人员组成评估小组进行评估。
经过评估,查找出企业因政策理解偏差,而造成了少缴增值税436,968.19元。
经过约谈和调查核实后,该企业承认了少缴以上税款的事实,对以上少缴的税款主动进行申报缴纳,并作了调帐处理。
我们认为,通过对此企业的评估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增强了企业依法纳税的意识,为我们今后加强对该行业的管理积累了有效的经验。
二、案例分析(一)、分析选案1、评估对象选取根据邢台市国税局下发的评估模型,该公司2008年至2009年1-6月企业税负为3%,低于于省局发布该行业的平均税负3.02%,特别是2008年度该企业的增值税税负仅为2.33%,与省局增值税平均税负相差较大。
详见下表:针对以上情况,我局将××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列为重点评估对象,进行重点评估处理。
2、基本情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于××年,系有限责任公司,是××上市公司的控股子公司。
位于沙河市建设路××号,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具有特种设备安装改造资质证书,注册资金1000万元,企业性质:其他有限责任公司,所属行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主要生产经营范围为游艺机制造安装、冶金设备、机电设备安装、钢结构制造安装等。
2008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9,346,102.47元(其中增值税业务收入74,622,987.00元),主营业务成本80,831,072.08元,主营业务毛利率22.91%,2008年度应交增值税1,741,244.69元,增值税税负2.33%;2008年度利润总额4,271,360.77元。
2009年1-6月份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7,439,474.20元(其中增值税业务收入30,449,968.66元),主营业务成本30,490,646.41元,主营业务毛利率22.79%,2009年1-6月份应交增值税1,409,642.05元,增值税税负4.62%;2009年1-6月利润总额1,201,663.17元。
评估人员要求企业提供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财务报告及相关纳税说明资料,通过案头分析判断企业增值税申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评估数据分析企业2008年1月-2009年6月增值税相关指标增值税评估指标的选取:(1)增值税税收负担率增值税税负率=(本期应纳税额÷本期主营业务收入) ×100%增值税税负率=(3,150,886.74÷105,072,955.66) ×100%=3%(2)弹性分析法增值税弹性是增值税进销项增长速度的比值,反映进销项变动的同步性和相关性。
评估数据取自该企业2007及2008年度增值税纳税申报表。
企业销项税额增长速度=(评估期销项税额-上年同期销项税额)/上年同期销项税额=(12,685,907.85-19,743,278.66)÷19,743,278.66=-0.36企业进项税额增长速度=(评估期进项税额-上年同期进项税额)/上年同期进项税额=(10,962,651.20-16,699,341.17) ÷16,699,341.17=-0.34增值税弹性=企业销项税额增长速度/企业进项税额增长速度=-0.36÷-0.34 =1.06增值税弹性接近1,说明该企业产销正常。
(3) 利润率评估法评估期利润率=评估期利润总额/评估期销售收入×100%=4,271,360.77÷99,346,102.47×100%=4.3%4、指标的配比分析增值税指标与预警值相比较:疑点一:根据增值税税负率进行分析,该企业增值税税负率为3%,低于河北省平均税负3.02%。
评估人员分析认为,该企业2008年1月-2009年6月可能存在少计收入以及虚抵扣进项税的行为。
疑点二:根据评估人员平时掌握的情况,该企业主要以生产游艺机及冶金设备为主并负责现场安装。
该企业的制造与安装是否分开核算,是否符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销售自产货物提供增值税劳务并同时提供建筑业劳务征收流转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2]117号文件的相关规定,是否将应交增值税的货物、劳务混同营业税劳务而少缴了增值税。
疑点三:根据该企业的生产特点,企业应有边角废料收入,是否按规定缴纳了增值税。
(二)约谈举证评估人员根据掌握的数据变动及对应疑点情况,对该企业发出《税务约谈通知书》,通知约谈。
次日企业财务负责人前来约谈,并主动带来了相关账薄凭证资料。
在听完评估人员耐心地向其宣传税收政策和介绍纳税评估规程后,企业财务负责人对评估人员提出的疑点作了说明和解释:1、企业对增值税负过低说明:2008年-2009年1-6月份主要以游艺机制造安装、冶金设备安装为主,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下半年及2009年,国内钢铁行业生产及销售普遍下降,钢铁企业不得不压缩生产,特别是2009年国家已明确钢铁行业是产能过剩的八大行业之一,钢铁企业对冶金设备需求急剧下滑,公司主要业务之一的冶金设备制作和安装业务受到严重影响,只能靠游艺机业务维持生存。
加上产品增值的空间相对减少,所以增值税税负降低。
2、企业对区分增值税货物、劳务和非增值税劳务情况的说明:我公司具有特种设备安装改造资质证书,在与客户签订合同时,设备价款与安装费(按工作量)分别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在制造和安装过程中严格区分增值税货物和非增值税劳务,并分别核算。
3、边角废料收入问题:我公司下设2个分厂,各分厂所产生的边角废料收入统一上交公司财务部按其它业务收入处理,并缴纳了增值税。
通过上述约谈,并对该企业的内控制度进行了问卷调查及论证,评估小组认为疑点三可以排除,但疑点一和疑点二存在的问题不能有效排除。
(三)实地调查经实地审核公司的相关会计帐薄、会计凭证,并调阅了企业的销售合同及协议,在审核分析企业的经营情况时,我们发现:1、2008年至2009年1-6月份,抵扣增值税进项税的运费发票中,部分发票不符合国税发【2007】101号的规定(见附表),涉及2008年度的运费额为1,010,246.00 元,税额70,717.22元;涉及2009年1-6月份运费额499,556.00 元,税额34,968.92元,合计105,686.14元。
不合规运费发票明细表(附表)2、2008年4月30日转173号凭证,与唐山开滦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结算青海井架制作款2,280,000.00万元,该收入企业按施工收入申报缴纳了营业税。
此业务企业与唐山开滦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制作组装协议,协议第五条规定“承包方式:乙方(即该企业)包工包料”;第六条规定“工程价款采用固定单价方式确定:单价8800元/吨。
工程竣工后按双方共同核定的实际工作量据实结算”,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销售自产货物提供增值税劳务并同时提供建筑业劳务征收流转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2]117号文件的第一条之规定,此业务签订的建设工程施工总包或分包合同中没有单独注明建筑业劳务价款,所以应对纳税人取得的全部收入征收增值税。
同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一条相关规定,评估小组认为该业务属于制作及销售货物,应补交增值税331,282.05元。
(四)评估处理1、处理依据及意见经评估分析和调查核实,评估人员基本上确认了疑点一、疑点二存在的事实。
基于其财务负责人的态度和进行自查申报要求,根据《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同意该企业自行补正申报。
为此,评估人员向企业下达了《税务事项通知书》。
(1)依据国税发【2007】101号第二款之规定,企业2008年1月-2009年6月部分运费发票填写项目不全,涉及运费金额1,509,802.00元,税额105,686.14元,应做进项税额转出。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一条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销售自产货物提供增值税劳务并同时提供建筑业劳务征收流转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2]117号文件的相关规定,该企业与唐山开滦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结算青海井架制作款2,280,000.00万元,企业按施工收入申报缴纳了营业税。
该业务属增值税暂行条例所规定的制作及销售货物,应补交增值税331,282.05元。
2、处理结果及评估结果反馈企业在此后,按期足额缴纳了应补税款和滞纳金,并按照规定对相关的帐目进行了调整。
评估人员在评估处理结束后,及时向将评估过程、结果以及所涉及的相关文书等档案资料向市、区国税局进行了反馈。
(五) 评估后回归分析经过评估小组分析,该企业税负有所提升,且超过行业的平均水平,取得了一定成效。
企业在补缴税款后,增值税的税负率由3%达到了3.41% [(436,968.19+3,150,886.74)/ 105,072,955.66],超过了省局的行业平均税负。
三、纳税评估建议1、紧扣疑点问题,务求实效的进行实地调查实地调查在纳税评估各环节中处于一个核心位置,是整个纳税评估证据的直接来源,对整个评估工作的定性定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这个环节,我们必须做好“四个结合”:一是预警分析与企业实际相结合;二是财务分析指标与实地监测数据相结合;三是企业内部调查与外部核实相结合;四是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实地调查时,我们一方面针对疑点重点核实,另一方面对相关涉税信息进行核实、分类、筛选、汇总、提炼,形成一个系统、有效的证据链。
在实地调查时要注意方式与方法,不能只注重企业帐面所反映的信息,要与企业的营销方式、销售合同等进行比对,才能全面了解企业经济业务的实质。
2、锻炼干部队伍,提高了业务水平纳税评估工作能否取得成效,人员素质是关键。
在评估实践中,税收管理员要熟悉税收政策,掌握评估流程、指标应用、约谈技巧以及财会业务知识。
大家通过经验交流、案例分析、案例评选等方式,在实践中不断加强理论应用,在学习中升华工作经验,涌现出一批业务精、能力强的税收管理员,促进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