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骨折病人护理PPT课件

骨折病人护理PPT课件


.
17
谢谢!
.
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 彭新18梅
No Image
/10/29
.
19
.
4
骨折治疗原则
复位(闭合复位、切开复位) 固定(外固定、内固定) 功能锻炼
.
5
关节作长期固定或关节融合术后应保持的 位置为关节功能位,以保证肢体维持其基本 功能。
人体各大关节的功能位,按“0°”法测定,一般是: 肩关节:外展45°,前屈30°,外旋15°。 肘关节:屈曲90°。 腕关节:背伸20°~30°。 髋关节:前屈15°~20°,外展10°~20°,外旋
.
12
◆ 病人搬动法
身体各部位的重量是:头、颈和躯干约占体 重的58%,每一上肢各占5%,下肢各占16%。 搬运时力量应主要分配在躯干、大腿和臀部。
● 滚动法 操作者位于病人同一侧,一人 扶持病人的头、颈及胸部,一人扶持腰及臀部, 一人扶持双下肢,3人同时像滚圆木样使病人 躯干与肢体保持一直线整体滚动。
13
.
● 平托法 病人平卧位,由一人托起病人的头、颈 部,另外2人分别托住病人的胸、腰、臀及上、下 肢,搬运脊柱损伤病人禁止搂抱或一人抬头,一 人抬足,防止受伤部位受压、扭曲。颈椎损伤病 人要有专人扶托头部,一定要保持头部处于中立 位,并沿身体纵轴略加牵引颈部,或由病人自己 用双手托起头部。头、颈部用沙袋或颈托固定。
.
3
骨筋膜室综合征
骨筋膜室是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密闭腔 隙。骨筋膜室综合征主要是由于骨折部位骨筋膜室内压力 增加致室内肌和神经缺血、水肿、血循环障碍而产生的一 系列严重病理改变。骨筋膜室内压力来源于外部或内部, 内部压力常为骨折出血导致血肿及组织水肿,外部压力常 为局部包扎过紧或石膏压迫。若不及时处理,在4~6小时 内可出现神经和肌组织损害;24~48小时内,可造成肢 体缺血性肌挛缩、坏疽。常发生在小腿和前臂,临床表现 为患肢持续性剧烈疼痛、进行性加重,麻木,肤色苍白; 肢体活动障碍,被动活动时引起剧痛。对疑有骨筋膜室综 合征的肢体切不可将患肢抬高,这将加重缺血。一旦发生 应立即做切开减压术。
14
.
护理措施
❖ 1、促进神经循环功能的恢复 ⑴ 预防和纠正休克: ⑵保暖: ⑶取合适体位,促进静脉回流:患肢肿胀时抬高患肢,
高于心脏水平,疑有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时不可抬 高患肢。患肢制动后,固定关节于功能位。 ⑷加强观察:意识、生命体征、尿量和末梢循环。
.
15
❖ 2、减轻疼痛
⑴药物镇痛:
⑵物理方法止痛:局部冷敷、抬高伤肢减轻 伤肢水肿,起 到减轻疼痛的作用。热疗和按摩可减轻肌痉挛引起的疼痛。
•骨折病人的护理

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 彭新梅
.
1
骨折是指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 中断。
骨折特有体征: 1、畸形 2、反常活动 3、骨擦音或骨擦感
.
2
骨折的并发症
❖ 1、骨筋膜室综合征 ❖ 2、脂肪栓塞综合征 ❖ 3、缺血性骨坏死和缺血性肌挛缩 ❖ 4、急性骨萎缩 ❖ 5、关节僵硬 ❖ 6、骨化性肌炎 ❖ 7、创伤性关节炎
.
10
肌肉的锻炼常见有三种方式:
♣等张运动 是一种对抗固定阻力的运动。肌肉 的长度、速度改变,阻力不变。
♣等长运动 是一种肌肉对抗无限阻力收缩的运动。
♣等动运动 是用计算机程序控制装置来进行的一 种操练方式,操练时由计算机程序控制装置提供 一个相应的阻力,维持关节肌肉在设定速度下进 行运动。如使用CPM机进行锻炼。
.
8
2、中期 即骨折2周以后,患肢肿胀已消 退,局部疼痛减轻,骨痂逐渐形成;此时 应开始进行骨折上、下关节活动,活动范 围由小到大,活动幅度和力量逐渐加大。
.
9
3、晚期 骨折接近临床愈合,功能锻炼的目的是增 强肌力、克服挛缩与恢复关节活动度。此期为抗 阻力下锻炼,可从上肢提重物,下肢踢沙袋等开 始,到各种机械性或物理治疗,如划船、蹬车等。 关节活动练习包括主动锻炼、被动活动或用关节 练习器锻炼等。
⑶练习深呼吸 : 长期卧床的病人需练习深呼吸,增加肺活量。
.
16
健康教育
1、安全指导 评估环境安全性。 2、长期坚持功能锻炼 告知功能锻炼的方
法和意义。 3、定期复查 告之如何识别并发症。若肢
体肿胀或疼痛明显加重,骨折远端肢体感觉 麻木、肢端发凉,夹板、石膏或外固定器械 松动等,应立即到医院复查。
❖ 3、预防感染
⑴ 监测感染症状和体征:
⑵加强伤口护理:
⑶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 4、指导功能锻炼
⑴肌等长舒缩练习和关节活动:除制动的病人外,术后6小时 开始股四头肌舒缩练习。可采用tens法则,即收缩股四头肌10 秒,休息10秒,收缩10次为一组,重复10次,每天3~4次。
⑵行走锻炼 1)拐杖的应用 2)助行器的应用 3)手杖的 应用
.
11
骨折现场急救
⑴抢救生命:骨折往往合并其他组织和器官 的损伤。若发现病人呼吸困难、窒息、大出 血等,应立即急救。
⑵止血和包扎:伤口可用无菌敷料或最清洁 的布类包扎。避免回纳外露的骨折断端。若 用止血带应每隔40~60分钟放松1次,放松 的时间以恢复局部血流、组织略有新鲜渗血 为宜。
⑶固定、制动和转运:可用夹板、木板、自 身肢体等固定受伤的肢体。对疑有脊柱骨折 的病人,搬运时应采取滚动法或平托法,将 伤员移上担架、木板或门板。
5°~10°。 膝关节:屈曲5°。 踝关节:0°。
.
6
功能锻炼
早期合理的功能锻炼可促进患肢血液循 环,消除肿胀,减少肌肉萎缩,保持肌肉 力量,防止骨质疏松﹑关节僵硬,促进骨 折愈合,是恢复患肢功能的重要保证。因 此应积极、主动地指导病人早期进行功能 锻炼。
.
7
1、早期 骨折后1~2周内,此期功能锻炼的目 的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消除肿胀,防止肌肉萎 缩。由于患肢肿胀、疼痛、易发生骨折再移位, 功能锻炼应以患肢体肌肉主动舒缩活动为主。上 肢:用力握拳和充分伸直5个手指;下肢:用力 收缩和放松股四头肌,以及用力使踝关节背伸、 跖屈及伸屈足趾。原则上,骨折上、下关节不活 动,但身体其他各部位关节则应进行功能锻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