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一中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大考地理科试卷(命题:贺留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下图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省级行政中心图层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
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的纬度间隔为每格A.5°B.7°C.8°D.10°2.图上标出的①-⑤五个经纬网格中()A.均位于中纬度地区B.人口密度最大的是④C.③区域喀斯特地貌广布D.⑤区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右图为我国某区域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图。
读图完成3、4题。
3.图示区域()A.1月等温线分布主要受地形地势影响B.7月等温线分布主要受海陆位置影响C.A处7月平均气温高于28℃D.B处比A处的气温年较差大4.关于图示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能够欣赏到“一山有四季”的奇妙景观B.南部河流一般在每年夏季开始进入汛期C.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D.河流含沙量夏季大于冬季5.右图中最有可能存在瀑布的地点是A.甲 B.乙C.丙 D.丁()读华北某地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完成6~7题。
6.图中自然植被生长较好的地点是()A.a B.b C.c D.d7. 图中四个地点中适宜建设火情嘹望台的是()A.a B.b C.c D.d图a、图b分别是某两个大陆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8~9题。
8.图中表示落基山脉的数字是( )A.① B.② C.③ D.④9.流经山脉③西侧的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错误的是( )A.加剧沿岸气候的干旱 B.渔业资源丰富C.气象条件利于航海 D.沿岸气温较同纬度东岸更低读下图,完成10~11题。
10.距海岸200千米围陆地面积占总面积比例最大和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最小的洲分别是( )A.欧洲和非洲 B.欧洲和南美洲C.大洋洲和非洲 D.亚洲和北美洲11.造成“距海岸200千米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最小的洲”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沿海地区台风活跃 B.沿海地区交通不便C.沿海湿热气候为主 D.高原大陆,沿海平原少读气候资料图,回答12~13题。
12.图中①气候类型为( )A.温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13. 关于三种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气候类型受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B.②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东岸C.③气候类型最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D.①、②、③气候类型夏季均为高温少雨上图表示世界四个地点的气温降水状况。
读图回答下面14~17题。
14.位于热带气候区的地点是 ( )A.①B.②C.③D.④ 15.位于南半球的地点是( )A.①B.②C.③D.④ 16.位于地中海气候区的地点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① 17.位于中高纬度大陆东岸的地点是( )A.①B.②C.③D.④2013年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干旱。
读图回答18~19题。
18. 图示重旱的主要省(区)简称是( )A. 陕、桂、湘B. 滇、黔、蜀C. 滇、黔、湘D. 陕、蜀、桂 19对于图中重特旱区旱灾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雨季未到,降水稀少B.气温回升迅速,蒸发旺盛C.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水易渗漏D.植被丰茂,蒸腾强烈南海诸岛2013年3月3日全国气象干旱综合监测图正常 轻旱 中旱 重旱图 例甲、乙两地分别位于我国两大不同地形区中。
请根据所提供的甲、乙两地的相关资料,回答20-21题。
20.甲、乙两地所在的地形区分别是( )A.云贵高原、平原B.黄土高原、华北平原C.青藏高原、盆地D.云贵高原、洞庭湖平原21.甲地夏季气温明显低于乙地,共主要原因是( )A.所处地形类型不同B.所属气候类型不同C.所处海陆位置不同D.所处纬度位置不同下图为“沿我国32°N 纬线所做的地势剖面示意图”,据图回答22~23题。
22.图中数字代表的地形区依次是( )A.青藏高原、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B.云贵高原、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C.青藏高原、吐鲁番盆地、华北平原D.柴达木盆地、黄土高原、东北平原 23.我国的地形、地势特征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体现在( ) A.利于印度洋水汽深入我国陆地区 B.有利于种植业的均衡布局 C.有利于各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 D.决定了我国大多数外流河的流向 读“丘陵地区等温线分布图”,完成24-25题。
24.造成等温线这种分布特点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B.海陆位置C.地形D.季风25此时期我国气温的分布规律是 ( )A.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B.南方温暖,北方寒冷,向北气温降低,南北温差大C.受海陆热力差异影响,全国东西向温差达全年最大D.比同纬度西部地区气温更高地区 甲 乙 经纬度 102°E ,25°N113°E ,28°N海拔(米) 1 891 68 一月平均气温(℃) 7.7 4 七月平均气温(℃) 19.832读我国局部地区等年降水量线图,读图回答26--27题。
26.图示区域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A.由东向西逐渐减少B.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C.由西向东逐渐减少D.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27. 沿图中甲乙线,从甲至乙地理事物的变化正确的是()A.高寒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地势第一级阶梯、第二级阶梯、第三级阶梯C.干旱、水土流失、台风D. 青稞、小麦、水稻28.右图中的民居外墙高大具有封闭性,可以防风沙;屋顶倾,雨水向流,寓意“肥水不流外人田”;该民居最有可能分布在( )A. B.C. D.下面是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雨带位置图(阴影部分表示雨带),读图回答29—30题。
29.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④③②①D.③①④②30.有关四幅图中降水特点和成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②图雨区降水类型多为对流雨B.①图所示少雨区的影响因素分别为海陆位置和大气环流C.③图所示时期通常为6月,此时江淮地区处于梅雨季节D.④图东南沿海降水较多与台风活动相关二.综合题(共40分)31.读下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图1)以及图中B点所在地区气候图(图2),回答下列问题。
(15分)(1)A处地形区的名称是。
写出A地形区南北两侧在气候类型、植被类型、河流特征方面的差异。
(7分)(3)C处地形区名称是。
C所在地形区目前面临的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利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解释该问题的成因。
(6分)气候类型植被类型河流特征北侧南侧32.读“部分地区等温线(°C)分布图”和“岛某地气候资料图”,回答问题。
(12分)(1)和台北纬度位置十分相近,但冬季温度差异大,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2)岛为我国冬季“菜篮子”,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3)冬季影响该岛蔬菜生长的限制性因素是什么?原因是什么?(3分)(4)近50年来洞庭湖水域面积大幅度减小,说明其减少的人为原因。
(3分)33. 读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图,完成下列要求。
(6分)(1)河流ab段的流向为。
(2)断崖顶部的E点海拔可能为 (99、199、259)米。
(3)下述土地利用方式中较合理的是( )A.乙地为夏季风迎风坡,发展季风水田B.丙地坡度缓,开垦为果园种柑橘C.甲地向东光照好,棉花种植D.丁地地势平坦,适宜修房造屋(4)选择正确的b处河床形态剖面图,并指出判断依据。
( )判断依据:34.读“省地理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7分)(1)简述图示区域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并指出主要影响因素。
(2分)(2)图中200mm年等降水量线向西北方向弯曲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3)分析古丝绸之路从图脉东北麓经过的区位优势。
(3分)高明一中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大考地理科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二、综合题31. (每点1分,共15分)(1)岭(2)B处为断裂陷落的低地,河流堆积成平原。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势起伏大,植被稀疏,土壤抗侵蚀能力弱;夏季多暴雨,地表径流强烈冲刷地表,水土流失强烈。
32.(每点1分,共12分)(1)地处云贵高原(或海拔高),且居陆,受海洋影响小,冬季气温较低;台北位于沿海平原,(或海拔低),受海洋和暖流影响大,冬季气温较高。
(4分)(2)岛地处热带,为我国纬度最低省份,冬季光照和热量条件全国最好。
(2分)(3)水分。
冬季该岛雨季已经结束,降水稀少;纬度低,气温较高,蒸发旺盛。
(3分)(4)洞庭湖面积减小主要是因为围湖造田,其次是上游毁林开荒,水土流失,湖水含沙量增大,泥沙淤积严重。
(3分)33. (每点1分,共6分)(1)东南流向西北(2)259 (3)B (4)A北岸为凹岸,流水侵蚀作用强,河床较深;南岸为凸岸,流水堆积作用强,河床较浅。
34.(每点1分,共7分)(1)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海陆位置(2)该处为山地,海拔高,对气流抬升作用强,降水较南北两侧更多,等降水量线向西北低值区弯曲。
(3)地势平坦,水源丰富,物资丰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