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畜禽疫病防治 第一章 第二节 病毒[可修改版ppt]
畜禽疫病防治 第一章 第二节 病毒[可修改版ppt]
砖形 子弹形
球形
蝌蚪形 杆形
病毒的结构及化学组成
囊膜
核酸 衣壳
无囊膜病毒
有囊膜病毒
病毒结构示意图
核酸
位于病毒的中心部分,又 称为芯髓 核酸是病毒的遗传物质, 为病毒的复制、遗传和变 异等提供遗传信息
衣壳
是包围在病毒核酸外面的一层蛋白质外 壳 功能
保护病毒核酸 参与感染过程 具有抗原性
囊膜
体检查
内基氏小体
吸附 穿入 脱壳 生物合成 组装 释放
三、病毒的干扰和血凝现象
病毒的干扰现象 病毒的血凝现象
(一)病毒的干扰现象
干扰现象的概念 干扰素的概念 干扰素的功能 干扰现象的实践意义
干扰现象的概念
当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时,可发 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复制的 现象,称为病毒的干扰现象
干扰素的概念
干扰素是机体活细胞受病毒感染或干扰 素诱生剂的刺激后产生的一种低分子量 的糖蛋白,可随血液循环至全身,被另 外的细胞吸收后,细胞内可合成抗病毒 蛋白质,抑制入侵病毒的增殖
有些病毒的核衣壳外 面还包有一层由类脂、 蛋白质和糖类构成的 囊膜
纤突:某些囊膜表面 的刺状突起
如流感病毒囊膜表面的 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
囊膜的作用
保护:保护核衣壳
与病毒吸附宿主细胞有 关
二、病毒的增殖
病毒增殖的方式——复制 病毒的复制过程
吸附 穿入 脱壳 生物合成 组装与释放
宿主细胞 病毒增殖示意图
接种途径
卵黄囊接种 尿囊腔接种 绒毛尿囊膜接种
组织培养方法
组织细胞培养是用体外培养的组织块或单层细 胞分离增殖病毒
优点:离体活组织细胞不受机体免疫力影响, 易于病毒生长;便于人工选择多种敏感细胞供 病毒生长;易于观察病毒的生长特征;便于收 集病毒作进一步检查
五、病毒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病料的采集、保存和运送 病毒的包涵体检查 病毒的分离培养 病毒的动物接种试验 病毒的血清学试验 分子生物学技术
血凝抑制现象:
当病毒与相应的抗病毒抗体结合后,能使红 细胞的凝集现象受到抑制,称为病毒血凝抑 制现象
血凝现象的应用
ND、AI等病毒性传染病的免疫监测 ND、AI等病毒性传染病的诊断
应用血凝试验(HA) 试验)和血凝抑制实 验(HI试验)
四、病毒的培养
病毒不能在无生命的培养基上生长,必 须在活细胞内增殖
动物接种 鸡胚接种 组织培养方法
动物接种
动物选择
本动物 实验动物 最理想的
是无菌动物或无特定 病原动物
动物接种的用途
病原学检查,传染病 诊断,疫苗生产及疫 苗效力检验等
鸡胚接种
禽胚选择
最好选择SPF胚
禽胚接种的用途
家禽传染病的诊断、病毒病原 性的研究以及生产诊断抗原和 疫苗等方面
1.病料的采集、保存和运送
病料采集原则
无菌采样 适时采样 适量采样
病毒病料的保存:
除冷冻外,还可放在50%甘油磷酸盐缓冲液中保存;液体 病料可直接加一定量的青、链霉素或其他抗生素,以防细 菌和霉菌的污染。
病毒病料的运送
尽快送检,如需保存不要超过4d 于4℃冷藏运送
2.病毒的包涵体检查
对能形成包涵体的病 毒性传染病,具有重 要的诊断意义 如狂犬病内基氏小
干扰素的功能
抗病毒 免疫调节 抗肿瘤
干扰素抗病毒的特点
广谱抗病毒 动物种属特异性
干扰素抗病毒对机体的 意义
早期抗病毒
干扰现象的实践意义
在接种疫苗时,应减小或避免干 扰现象对免疫效果的影响 干扰素的临床应用(兽医):可 用于某些病毒病的预防和治疗
(二)病毒的血凝现象
血凝现象:
有些病毒的表面有血凝素,能与某些动物的 红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从而出现红细胞凝集 现象,称为病毒的血凝现象
畜禽疫病防治 第一 章 第二节 病毒
二、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病毒的大小:
观测仪器:电镜 测量单位:纳米(nm)
病毒与细菌 大小比较
葡萄球菌 疱疹病毒
衣原体
痘病毒
流感病毒
脊髓灰质炎病毒
病毒的形态
砖形(如痘病毒) 球形(大多数病毒) 子弹形(如狂犬病病毒) 蝌蚪形(噬菌体) 杆形(多见于植物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