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业务系统改造技术架构设计与实现

综合业务系统改造技术架构设计与实现

流程的再造,而本外币一体化主要需要对账务处理核心与批处理进行改造与优化。

而部分需求具有相似性.如债券管理系统与后督系统。

它们都不需要对综合业务系统本身进行改造。

但都需要调用综合业务系统的服务与数据。

更重要的是.在系统架构设计中不仅需要满足本次改造业务需求,还应该为今后农发行以综合业务系统为核心.包含众多外围业务系统的生产系统建设设计一个先进、合理的整体技术架构,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因此本次改造的技术目标是:
1.统一的模块化设计。

为各外围系统
提供统一的服务接口与信息接口。

2.保持综合业务系统核心账务处理部
分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尽可能避免对核心
系统改动,实现综合业务系统与各外围系
统的宽耦合。

3.参数化的业务定制功能。

定制业务
规则、业务权限、业务流程.实现业务的币
别、凭证、会计分录、费用、额度和冲正等
的控制。

4.实现新旧系统的平滑切换。

三、改造后的综合业务系统夏外围系
统技术架构
在综合考虑本次改造各种需求以及
农发行信息化建设未来规划的基础上.项
目组参照业内主流I,I'系统架构,设计了较
为先进的系统整体架构(如图2),分2期
分别实现账务处理、应用接入以及数据交
换三个核心。

(一)账务处理核心。

即综合业务系
统。

综合业务系统是全行的交易处理中
心。

全行所有账务都在综合业务系统中完
成.因此综合业务系统必须具有非常高的
稳定性。

原综合业务系统除支持人民银
综合前置
本综合前置系统(以下简称综合前王)是农发行综合业务系统改造项目(一期)的“壳点”。

是以全新技术理念打造的统一的应用系统集成平台。

它“召集”外围系统并把它们嵌在统一的“插座”上。

充当外围系统与综合业务系统的总“结点”,使原综合业务系统剥离了过多功能。

系统得以瘦身化,架构得以明晰化,同时各应用系统之间的信息、通信、服务实现了大集成。

围绕综合业务系统进行外围系统搭建和功能扩展的设计理念,突出了改造后的综合业务系统作为“核心业务系统”的地位和作用。

一、平台架构
综合前置平台采用最新的J2EE5技术标‘‘大插座”
准进行总体设计。

提供以组件化的方式对平台的功能模块进行扩展.并支持高并发服务请求的处理能力。

其架构是以综合前置系统为核心的星型结构.逻辑结构如图1所示。

该榘构将平台划分为服务请求方、服务提供方和综合前置三个逻辑单元。

其中.服务请求方(如债券核算系统、事后监督系统等)以前端连接器和对应的综合前王服务网关作为双方的应用通信接口.通过该接口完成其与综合前置的通信连接、信息格式转换。

服务提供方(如综合业务系统、CM2006等)以综合前王的后端连接器和对应自身服务的网关作为双方的应用通信接口,通过该接口完成与综合前1的通信连接、信息格式转换。

图1平台总体架构
二、系统功能
综合前置作为综合业务系统的门户系统。

负责外围系统与综合业务系统的请求交换和数据交互。

能够自动完成通信协议的转换、信息格式的转化和服务请求的转发。

并对服务处理过程进行全程监控。

(一)信息转换。

支持行业内主流的7种通信协议(ATMI,TCP/IP,RMI/IIOPJMS,HTTP,SOAP和FTP)和5种信息格式(FML32.XML。

IS08583.Stream禾'JavaObject)之.1'al的转换。

(二)服务整合。

将应用系统(连接综合前置的外围系统和综合业务系统等)中相同的服务进行整合。

实现对外统一的服务接口,并向所有应用系统开放服务访问权限。

综合前置对服务请求处理过程中,根据系统当前的工作负栽情况,对资源进行调配。

对流量进行控制,以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与可靠。

(三)系统监管。

通过综合前置提供的图形化的监控管理平台对所有应用系统进行统一的全方位监管。

系统管理包括设置运行环境、配置综合前王与外围系统的连接方式和消息格式.发布服务等。

系统监控是从系统、应用和服务三个层次对综合前置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掌控。

实现对系统的分层精细化监控。

’三、前景展望
综合前置的研发和使用统一了全行应用系统的技术标准,实现了系统闻信息共享、资源互通。

借助综合前王能够快速实现已有系统的集成和新系统的开发、上线和部署.降低实施和运作成本,在此基础上构建农发行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架构平台;从信息规划的角度支持农发行业务创新、服务质量和管理能力的提高。

从而实现更为长远的战略目标。

目前和将来可能通过综合前置访问综合业务系统的外围系统有:债券核算系统、事后监督系统、外汇系统、国际结算系统、分行特色业务系统、网上银行、公民身份核查系统,以及将来可能出现的其他应用系统。


(资料提供:钟熙)
3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