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于我国证券市场特殊性的认识和看法

对于我国证券市场特殊性的认识和看法

对于我国证券市场特殊性的认识和看法
自1981年财政部首次发行国库券,揭开了新时期中国证券市场新发展的序幕,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以来以来,中国的证券市场就书写着自己曲折甚至稍许离奇的历史,并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和有序化的发展道路,但同时有自己很多特点。

总体而言我国证券市场层次比较单一,结构不完整,是资金推动型市场。

相比美国证券市场的多层次性,我国证券市场容量小,缺乏鲜明的层次感,难以满足不同层次企业的筹资需求,同时,由于资金推动型市场基本特征是股票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股票内在的价值及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和盈利性,而取决于单只股票的供求关系,导致了投机性较强,股市波动幅度较大,市场不规范。

市场自律性组织和市场监管机构力度都稍显不足。

我国的证券监管采取国家集中统一监管模式,国务院设立直属的证监会实施全面监管。

在证券监督法律方面,制定了《公司法》、《证券法》等一系列规范证券公司及证券市场的法律和法规,采取进入和业务特许制,对证券业务进行严格管制,对证券公司风险控制也进行了严格规定。

但政府作用主导,监管的目标是规范和发展市场而非保护公众利益,这就导致了在实际过程中相当程度的反应滞后。

从往年的专门公司委员会操纵股票价格,到近年来基金经理的“老鼠仓”,虽然都在大力整治下有所好转,但是监管不力仍然是现状,比如缺乏对于从业人员涉及股票交易的严格限制等。

坊间盛传,在中国,炒股炒的就是“消息”,可见内幕之多关系之乱。

当然这也与我们过短的证券市场史有关。

同时由于历史较短发展不均衡,相应的配套市场(如资本市场等)的发展程度并不匹配,中国的证券市场往往不能够正确的履行资产估价的职责,多数是虚高。

同时也是由于历史原因,股权分置成为证券市场发展的障碍,目前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大小非”解禁等等一系列问题给这个并不完备市场带来的冲击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波动。

不过也正是因为历史原因,作为新兴市场的中国证券市场能够直接与相关的国际准则接轨,获得最新的技术支持和设施配备,而不用像老牌市场所面临更换成本问题,全面的数字化和良好的硬件配备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想说的是,中国的投资者,除机构以外的大部分投资者(基本是活动在A股市场的股民),多数采取追涨杀跌的策略,基本没有投资理念可言,资金单量小,但是人数众多,并且善于制造各种消息舆论,似乎这是一群没有素质的投资者,但是试问,是怎样的情况导致了这样的状况呢?对于最最普通的民众,最为熟悉的,始终是渗入他们生活的那几种产品,从最开始的国库券,到风行一时的公司债,再到全民运动的A股市场,还有之前些许红火的基金,每一样的流行都是因为能够解决他们生活的某种诉求,也许是养老金的贬值,也许是住房贷款的首付,也许只是因为婚丧嫁娶的大额支出无奈而进行的赌博,为什么的我们的证券市场没有给非专业人士提供多种的途径的投资方式?为什么我们的人民会宁愿去赌博也不愿去相信我们的社会保障福利?也许我们应该让我们的私募基金经理去经营社保基金,也许我们可以让国有企业的红利更多的改善大多数人的福利而不是以给员工发电脑的方式来躲避检查,也许只有当我们的人民真正感到“幸福”之时,才是我们的证券市场的问题解决的时候。

人文的牵扯,寄托太多人太多家庭的期盼也许也是中国证券市场的特色之一。

总的来讲,中国证券市场成功建立,并在曲折中一直前行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