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类别
A
B
使用班级
使用学期
任课教师
教研室主任
审核签字
试卷B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5×4分=20分)
1. 成矿预测:成矿预测是在科学预测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剖析成矿地质条件、深入研究矿化信息(找矿标志)、总结成矿规律,进而圈定不同级别的预测区或三维空间内的找矿靶区的一项综合性工作。
(或成矿预测是对发生在过去的成矿事件的未知成矿特征进行的估计或推断。
)
2. 矿化信息:矿化信息是指从地质信息中提取出来的,能够指示、识别矿产存在或可能存在的事实性信息和推测性信息的总和。
3. 勘探工程间距:勘探工程间距是指沿矿体走向和倾斜方向相邻工程截矿点之间的实际距离乘积,也称“勘探网度”或工程密度。
4. 勘探线:勘探工程布置在一组地表相互平行的勘探线所在铅垂勘探剖面内的工程总体布置方式,称之为勘探线法
5. 原始地质编录:原始地质编录是指对探矿工程所揭露的地质现象,通过地质观察、取样、记录素描、测量等,以取得有关实物和图件、表格和文字记录等第一性原始地质资料的过程
二、填空(24×0.5分=12分)
1 最优地质效果与经济效果的统一、最高精度要求与最大可靠程度的统一、模型类比与因地制宜的统一、随机抽样与重点观测的统一、全面勘查与循序渐进的统一
2 构造、岩浆活动、地层岩相古地理、区域地球化学因素、变质因素、岩性、古水文、风化因素、人为因素等中任5个
3 勘探基地的确定、勘探计划与设计的编制、勘探施工与管理、勘探报告的编写
4据主矿体规模、主矿体形态复杂程度、构造影响程度、按主矿体厚度稳定程度、主矿体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
5地质可靠程度、矿床技术经济(或可行性)研究程度、(储量)开发的经济意义
6 普查、勘探
三、判断(8×1分=8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四、简答(4×10分=40分,5个任选4个)
1、成矿预测的准则(5个)?
•1)最小风险最大含矿率准则
•2)优化评价准则
•3)综合预测评价准则
•4)尺度对等准则
•5)定量预测准则
2 控矿因素的概念及具体内容?
•指控制矿床形成和分布的一切有关因素。
•具体如构造、岩浆活动、地层、岩相、古地理、区域地球化学因素、变质因素、岩性、古水文、风化因素、人为因素等
3简述勘探工程布置的4个原则?
(1) 各种勘探工程必须按一定的加密剖面系统布置,以使各工程之间相互联系有利于制作系统的加密勘探剖面和获得各种参数,便于综合对比和进行地质分析与推断。
(2)勘探剖面的方向应该根据矿体属性特征变化最大的方向来确定,而矿体属性特征变化最大的方向往往与其厚度方向一致,所以勘探工程应尽量垂直矿体走向或构造线方面布置,并保证沿厚度方向穿过整个矿体或含矿带。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反映矿体及其它地质体属性特征的最大变化程度及变化性质。
•
(3)对坑道勘探,应保持穿脉相对均匀,并穿透整个矿体或含矿带,若使用脉内沿脉探矿,也必须保证等间距均匀揭露矿脉的全厚,而对较厚矿体往往需配合用穿脉或坑内钻探矿,以保证矿体的完整性;还应使坑探工程尽可能为将来开采时所利用。
(4) 在曾经进行过部分勘探工作的矿区内,布置勘探工程时,要充分利用原有的工程。
4储量计算的一般过程?
(1).确定矿床工业指标;
(2).圈定矿体边界或划分资源/储量计算块段;
(3).根据选择的计算方法,测算求得相应的资源储量计算参数:矿体(或矿段)面积 S,平均厚度M,矿石平均体重D,平均品位C等
(4).计算矿体或矿块的体积V和矿石资源量/储量Q:
• Q=VD
•或金属量P:
• P=QC
(5).统计计算各矿体或块段的资源量/储量之和,即得矿床的总资源量/储量。
5 试述槽、台大地构造成矿分析理论的要点
地槽成矿的阶段性(早、中、晚三阶段、多旋回性)、类型性
地台区成矿的双层性
地洼区成矿的“三多”特点
五、论述题(1×20分=20分,2个任选1个)
1成矿规律是指对矿床形成和分布的时间、空间、物质来源及共生关系诸方面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矿床时间分布规律
矿床空间分布规律
成矿物质来源规律
矿床共生规律
2、化学分析的分类及其作用(4种)?
可分为全分析、普通分析、组合分析及物相分析。
(1)全分析
分析目的:了解矿石中所含的全部化学成分。
分析项目:所有元素含量之和接近100%。
光谱分析的除痕迹元素外的所有元素都应分析。
分析应在勘探初期进行,以便于指导勘探工作。
分析样品:必须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或组合样品。
一个矿区其总量一般不超过20个。
(2)普通分析
普通分析,又叫基本分析、单项分析、主元素分析。
分析目的:查明矿石中主要有用组分的含量及其变化情况,作为圈定矿体,计算储量之用。
分析项目:分析项目因矿种和矿石类型而异。
分析全部化学分析样品,分析工作系统进行。
(3)组合分析
分析目的:了解矿石中的伴生有益组分和有害杂质的含量。
分析项目:一般根据全分析的结果或多元素分析的结果确定。
分析样品:可由普通分析样品的付样组合而成。
一般由8-12个付样组合成一个组合样。
当有益及有害元素分布规律比较清楚后可用20-30个,甚至50个付样合并成。
样品合并必须遵循样品合并原则。
(4)物相分析
物相分析又叫合理分析。
分析目的:查明有用组分在矿石中的赋存状态,以便于划分不同矿石类型。
分析项目:根据不同物相的矿石的化学成分特点确定。
例如铜矿,分析CuO和CuS。
铁矿则分析FeO和Fe
2O
3。
分析样品:在两类矿石的分界处附近采取,样品数量可根据需要确定,一般为5-20个。
也可用基本分析样品的付样或组合样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