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漫画——中国漫画的新出路》

《微漫画——中国漫画的新出路》

上海大学2012——2013学年度秋季学期艺术硕士研究生《数字媒体艺术研究》课程论文(课程号:27Z257002任课导师:蔡秋霞学分:2)论文题目《微漫画——中国漫画的新出路》姓名龚芸斐学号12722440评语:成绩:摘要中国漫画市场人才济济,但是漫画的发展却停滞不前,中国漫画需要一条新的出路。

微漫画的产生和发展是顺应了社会的发展需求,这样一种新的漫画概念所具有的市场潜力,也是不容忽视的。

关键词:微漫画微博目录第一章微漫画的诞生 (4)1.1 中国漫画需要新出路 (4)1.2 解析微漫画 (4)1.3 微漫画出现的必然 (4)1.4 微漫画的优势和劣势 (5)第二章微漫画的发展前景 (6)2.1 微漫画的市场价值 (6)2.2 微漫画的动态化发展 (6)第三章总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微漫画的诞生1.1 中国漫画需要新的出路众所周知,中国的漫画市场人才济济,但是市场却没有多少的价值产生。

很大程度上,与中国的国情息息相关,避无可避地受到许多限制。

因此在中国市场上,由于长期缺乏广泛的传播途径以及教育带来的重视度的缺乏,导致漫画市场惨淡,虽然近年中国大力扶持动漫行业,但欣欣向荣的景象实则是一个假象。

但这并不代表中国漫画人才也惨淡,恰恰相反,在这样不景气的大环境下依旧有许多的人才辈出,我们所熟知的夏达、姚非拉、伊吹五月等等,在中国动漫受众群众也享有很高的呼声。

但我始终认为,中国动漫需要一条新的出路。

1.2 解析微漫画微漫画是近些时日比较新的一个名词。

是新浪公司继微小说,微访谈等后出现的新概念。

在百度的百科中我们也能看到微漫画的一个确切的定义。

微漫画是以微博客形式发表的微型漫画,是微博客价值延伸的一种时代化表现形式。

随着碎片化时代的到来,微博成为主流网络沟通工具之一。

伴随着动画、影视成长起来的80后、90后的读图群体,网络动漫广受欢迎。

于是漫画与微博融合成就了微漫画。

微漫画都是以图片形式出现,形式比较自由,有单幅的作品,也有系列的,但是容量都比较小,便于读者快速阅读获取信息的同时,也活得了娱乐。

大多数的微漫画都是以轻松幽默的形式出现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通常息息相关,是对文字的一种升华,通过图片的形式来解读。

并且通过微博,腾讯的平台流通速度范围广。

相较于传统的漫画,微漫画的独特特点就是互动性,由于微博带来的便利使得读者们与作者能够即时的互动交流。

再者就是传播性,通过微博转发使得微漫画的点击量远远高于传统漫画,受众群体也更加普及。

1.3 微漫画出现的必然微漫画的出现是必然的,因为它迎合了如今快餐式文化的需求。

传统漫画在质量上相较于微漫画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但是传统漫画在制作上对作者本身的要求很高。

从最初的剧本,到分镜,再绘制草稿,最后清稿,勾线上色,处理对话等等一系列的工作,需要耗费漫画作者大量的经历和时间。

有时可能还要面临退还修改甚至退稿的悲惨命运。

传统漫画的传播途径一般是期刊杂志,图书,网络刊载等形式,很大程度上局限了漫画的传播。

可以说微博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促使了很多旧事物的新发展。

在如今社会的高强压生活下,人们需要一些更加适合快速,简便的娱乐方式,因此微漫画也应运而生。

也就是漫画与微博碰撞后产生的一种新漫画形式。

有人提出概念,微漫画就是一种碎片化的创作。

我觉得这个概念很符合微漫画的定义。

并且在现今的这个快节奏社会中,碎片式的创作也更加适合和符合时代需求。

1.4 微漫画的优势和劣势微漫画的最大优势当然是他的形式新颖,内容大多贴近我们的生活,并且便于快速的阅读传播速度惊人。

但最重要的一点是互动性。

能够实时的交流并产生话题。

我认为,微博的存在最大的贡献是架设了一个平台,将各种信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进行传播。

这个特点存在弊端,但也让我们的信息生活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

让很多原本的不可能变为可能。

微博无疑是给传统的漫画撕开一条新的道路。

我一直认为传统漫画从产生到现在,除了少许绘画格式风格上有了些改变,实际上并没有大的转变,但当一样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的不是再进步而是突破。

微漫画改变的不仅仅是形式,而是一种新的漫画载体的产生,它的影响不单单是在娱乐大众,也让更多的人接触感受到了漫画带来的全新快乐。

因此它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它的市场也是开阔的。

但这样一种形式的漫画形式,只是一种快销的快餐文化。

微漫画的产生,一定不是对传统漫画的否定,无论从艺术上和欣赏价值上,两者是没有可比性的。

我始终认为,好的艺术作品从产生到完成,需要的是时间和空间的多重磨砺。

微漫画的优势也是一种劣势,出现得快,但被记忆的时间却很短。

就像郭敬明的小说和中国古典名著,是一样的道理。

第二章微漫画的发展前景2.1 微漫画的市场价值传统漫画市场的人才多但是机会不多,很大程度是因为市场需求的限制,当我们在主动选择漫画杂志和书籍时,同时也是在对市场需求进行了划分和屏蔽,因此很多漫画作者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

而微漫画的产生开拓了一个新的平台,使得更多的作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抒发情感。

由于微博的自身特点使得读者成为被接受的一方,促使更多的漫画作者能够与大众接触,让更多的漫画作者甚至是普通人有机会获得展示的平台和关注。

其次,微漫画在改变传统漫画形式的同时,也是通过微博为平台,自身成为了另一种新的平台形式。

微漫画不仅仅可以为我们提供娱乐,同时也可以作为形同广告的传媒模式而存在。

通过漫画的知名度,再进行漫画形象的代言等是营销的一种常见手段,如今微漫画的产生更利于这种营销的推广和传播。

苹果的手机应用开发早年就在游戏业内刮起一阵飓风,很多计算机、多媒体、游戏、动画公司都纷纷转型开发手机应用,而微漫画的形式和小巧的体量也非常适合开发为手机应用,市场的价值和需求量也是无可估量的。

2.2 微漫画的动态化发展我们如今见到的很多微漫画的形式其实多是平面静态的。

早在2005年,漫画就有一种新的发展形式出现,动态漫画。

“动态漫画”从形式上看,是一种类似动画视频的短片。

在原有漫画图片的基础上,加上镜头的推拉摇移,里面的人物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动作,最后再配以旁白、对话、音乐等各种音响效果。

我认为,微漫画的未来发展,大可以结合动态漫画的形式,再次进行发展和突破。

虽然微漫画也有GIF格式的动图,但是在制作上还是比较粗糙的。

虽然微漫画是一种快餐文化,但并不代表就可以粗糙。

而且微漫画仅仅只是视觉上的娱乐,如果加入动态漫画的元素,那么在听觉和视觉上就能同时更给人以娱乐和享受,我暂且命名为“动态微漫画”。

不过首先要解决的必须是速度。

微漫画的流通快很大原因是制作上并不花太多时间,但如果加入动态和音乐,那么在制作上必定比较耗费时间。

因此我觉得在讲动态漫画与微漫画融合的同时,需要建立一个素材库,或者说一款应用软件,能够使得作者甚至是没有美术基础的人也能融入到制作漫画的快乐中来。

第三章总结我对于微漫画的出现是喜忧参半的。

喜的是漫画形式的转变和发展,让漫画的受众群越来越广泛,让漫画被更多人喜欢。

这同时是让一群漫画作者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漫画一直比较萧条,即使是政府的扶持和许多漫画作者的努力,依然无法让漫画市场彻底景气,因此我认为适时地转型也是中国漫画的一条必经之路。

时代的发展是挡不住的,那何不利用这种发展带来的便利和特质,找到一条更加适合市场和持续发展的道路。

我觉得有一句话很受用,在做艺术家之前,你必须先做一个“资本家”。

当然这只是一个比喻,但我觉得很恰当。

商人的最终目的是盈利,艺术家的基本问题是温饱,没有这些前提,任何的艺术都无法生存。

因此漫画也是一样,在被人认同前,首先是要解决作者的温饱问题,因此漫画需要一条有市场潜力的道路。

微漫画带来的不仅是改变,更是再一次见证了新媒体与传统艺术形式的结合所带来的新事物的产生。

因此不要惧怕改变和发展。

同时相信科技和艺术是共存的。

但是我也有担忧。

微漫画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更适合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人们需要快餐式的娱乐方式来缓解压力。

但快餐式的漫画形式,是否会让漫画的质量降低,让粗糙从此逐渐被人们被动接受。

我始终认为,好的作品需要的首要条件一定是时间。

当我们浮躁的认知事物时,会降低我们的审美水平,甚至造成审美疲劳。

因此打破这种“粗糙”的快餐文化现象,微漫画需要再次的改革继续地发展。

结合动态漫画我认为是个很不错的发展方向。

动态漫画已经不是一个新的事物,但是对于中国市场任然比较陌生,因此在感官上会给中国的受众带来比较新颖的感受。

对于市场来说,有无可估量的价值潜力。

微漫画的体量小,传播途径广,如果结合动态漫画在听觉视觉上同时给人以娱乐,那么将会被更多人所喜爱。

同时再开发专为动态微漫画所设的应用软件,将会更加扩大动态微漫画的受众群,从制作到欣赏都能给人以愉悦。

参考文献[1] 蒋梦惟. “微漫画”带领动漫业走向快节奏[N].北京商报. 2012-02-24[2] 明星.廷斌:逐鹿微漫画[J].中关村.2012-07-01[3] 镶珠. 微漫画碎片化时代产物[N].深圳特区报.2012-02-16[4] 宋磊.“动态漫画”:美国漫画的新潮流[J].出版参考.2010-05-05[5] 白志如.中国漫画发展断层现象研究[D].浙江大学.2007-04-01[6] 赵容浩.浅谈漫画和动画创作的相互作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0-03-01[7] 周舟.论中国动漫产业链条始端到中端的合理发展过程[D].四川大学.2006-04-08[8]刘丽芳.微博客的传播特征与传播效果研究[D].浙江大学.2010-05-01[9] 梁赛楠.微博客受众的媒介使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04-01[10]李开复.微博改变一切[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11-2-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