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原电池》教学设计(省级优质课获奖作品)

《原电池》教学设计(省级优质课获奖作品)

《原电池》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选修4第4章第一节原电池的第一课时。

在必修化学中编排了原电池的基础知识,后面章节是电化学的另一个分支,所以这一章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指导思想:
新修订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开展素养为本的化学课堂教学。

素养为本是素养取向的化学课堂教学所秉持的基本理念,原电池第一课时的素养功能在于:
1、通过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进一步深化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发展学生已经具备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化学素养。

2、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

3、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发展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提升证据推理与模型认识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必修二中已经学过原电池的基本原理,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但是化学实验探究活动的模型并未完全建立起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有待于提高。

四、教法和学法
启发引导法,实验教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五、教学目标
六、学重难点
重点:建构原电池的思维模型,掌握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难点:设计创新实验,建立原电池模型认识,解决真实情境下的原电池正负极断
七、评价目标
1.通过对学生原电池的理解和实验方案设计,诊断学生对证据推理能力。

2.通过两次模型建构,发展学生模型建构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以后课后作业,诊断并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化学价值认识的水平。

八、教学过程
九、板书设计
原电池
一、定义
化学能——电能
二、工作原理
三、实验探究
十、教学反思
1、亮点:
(1)智慧课堂的教学手段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2)创新实验的设计,是素养为本的化学课堂带给学生的最好的礼物。

(3)通过构建模型,提升认识,深度学习原电池,学生对原电池的认识更准确,更全面,更系统。

(4)创设满足学生素养发展需求的机会,彰显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2、不足之处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本节课对于两个原电池模型,电极翻转的原因未能开展更深层次的探究,需要把时间留待课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