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课件 《汽车发动机原理(第4版)》颜伏伍

教学课件 《汽车发动机原理(第4版)》颜伏伍

15
压缩比相同 最高燃烧压力相同
理论循环分析的意义:
(1)指出了改善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的基 本原则和方向
– 在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提高压缩比ε; – 合理组织燃烧,提高循环加热等容度(减少初
始膨胀比ρ和合理选择燃烧始点); – 保证工质具有较高的绝热指数k;
(2)提供了发动机之间进行动力性、经济性
aczb—定容加热循环 acˊzˊbˊ—定压加热循环 ac〞z〞b〞—混合加热循环
a)压缩比相同 由图a可知:Q2p>Q2m>Q2v → ηtv >ηtm>ηtp 因此,要提高混合加热循环热效率,应增加 定容部分的加热量(即增大λp)
b)最高燃烧压力相同 由图b可知:Q2v>Q2m>Q2p → ηtp >ηtm>ηtv 因此,对于高增压这类受机件强度限制,其 循环最高压力不得过大的情况下,宜按定压 加热循环工作。
汽车发动机原理
2021/3/3
课程简介
《汽车发动机原理》---本课程讲述的内容 主要包括:汽车发动机性能评定的指标, 发动机的工作过程,发动机的特性、增压、 排放与噪声控制,并对未来汽车新型动力 装置的原理进行了介绍。
专业核心课程 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考研课程
2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 发动机的主要性能指标有:动力性能指标 (功率、转矩、转速)、经济性能指标(燃料 与润滑油消耗率)、运转性能指标(冷起动 性能、噪声和排气品质)和耐久可靠性指标 (大修或更换零件之间的最长运行时间与无 故障长期工作能力)等。
4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发动机理论循环 第二节 四冲程发动机的实际循环 第三节 实际循环的评定——指示指标 第四节 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评定——有
发动机的性能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燃料与燃烧 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 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 汽车发动机特性 车用发动机废气涡轮增压 发动机排气污染与噪声控制 新型汽车动力装置 发动机动力学
3
第一章 发动机的性能
• 发动机的性能指标用来表征发动机的性能 特点,并作为评价各类发动机性能优劣的 依据。
7
三种基本循环
根据加热方式不同,发动机有三种基本空气标准循环,即 定容加热循环、定压加热循环和混合加热循环。用p-v图 表示如下:
混合加热循环
定容加热循环 图1-1 发动机理论循环
a→c 绝热压缩过程 ;c→z 为等容或等压加热过程; z→b 绝热膨胀过程 ;b→a 等容放热
8
定压加热循环
在对发动机进行理论分析时,习惯上的处理方式为: 汽油机混合气燃烧迅速,近似为定容加热循环; 高增压和低速大型柴油机,由于受燃烧最高压力的限制, 大部分燃料在上止点以后燃烧,燃烧时气缸压力变化不显著, 所以近似为定压加热循环; 高速柴油机介于两者之间,其燃烧过程视为定容、定压加 热的组合,近似为混合加热循环。
tm
1
1
k 1 c
(p
p 0k 1 1) kp (0
1)
10
ρ 定容加热循环( 0=1 )热效率为:
tV
1
1
k 1 c
定压加热循环(λp=1 )热效率为:
tp
1
1
k 1 c
0k 1 k(0 1)
11
通过上述公式分析,影响循环热效率ηt的因素 如下: c
1.压缩比 随着压缩比的增大,三种循环的循环热效 率都提高。
2.等熵指数k 随k值增大,循环热效率将提高。(k值取 决于工质的特性,双原子气体k=1.4,多原 子气体k=1.33)
3.压力升高比λp
在混合加热循环中,当Q1和εc不变时,λp↑, 12 ηt↑。
三、循环平均压力pt
定义:单位气缸容积所做的循环功, 用来
评定循环的做功能力。 (kPa)
环所做的功(J) Vs—汽缸工作容积(L)
混合加热循环的平均压力为:
ptm
k c
c 1
pde k 1
[(p
1)
kp
(0
1)]t
式中:pde—进气终点的压力( kPa )
13
定容加热循环的平均压力为:
ptV
c
k c
1
pde k 1
(
p
1) t
定压加热循环的平均压力为:
ptp
k c
效指标 第五节 发动机的环境指标 第六节 发动机的机械损失
5
第一节 发动机理论循环
一、三种基本循环
定义:发动机的理论循环是将复杂的实际工 作的热力循环过程加以抽象简化,忽略一 些因素,所得出的简化循环。
意义: 1)用公式来阐明发动机工作过程中各基本
热力参数间的关系,以明确提高发动机经 济性(理论循环热效率)和动力性(循环 平均压力)的基本途径。
发动机的理论循环分析传统上就是指这三种循环的对比分 析。
评定理论循环采用循环热效率 t 和循环平均压力pt。
9
二、循环热效率ηt
定义:工质所做循环功W(J)与循环加热量Q1(J)之比 意义:评定循环经济性
t
W Q1
Q1 Q2 Q1
1 Q2 Q1
式中:Q2——工质在循环中放出的热量(J)
混合加热循环热效率为:
6
建立理论循环的简化假设
在进行理论循环研究之前,首先必须对发动机的实际 过程进行必要的简化假设,这是建立理论循环的一个重要 依据。最简单的理论循环是空气标准循环,其简化条件为:
l)假设工质是理想气体,其物理常数与标准状态下的空气物 理常数相同; 2)假设工质是在闭口系统中作封闭循环; 3)假设工质的压缩及膨胀是绝热等熵过程; 4)假设燃烧是外界无数数个高温热源定容或定压向工质加热。 工质放热为定容放热。
c 1
pde k 1
k
(0
1) t
pt随进气终点压力pde、压缩比、压力升高比λp、 初始膨胀比ρ0、等熵指数k和循环热效率的增加而增加。
思考题:为什么理论上能够提高发动机理论循环热效率和 平均压力的措施,在实际发动机上却不能实现呢?
14
四、三种基本循环的比较
• 当加热量Q1相同时,三种循环的比较如下
对比的理论依据
– 同一机型不同加热模式的对比,当ε、k及Q1不 变:
– 16
等容循环η >混合循环η >等压循
补充知识:
• 热力学第一定律:△U=Q+W。表示系统在过 程中能量的变化关系。表述形式:热量可 以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也可以 与机械能或其他能量互相转换,但是在转 换过程中,能量的总值保持不变。(是能 量守恒定律和能量转换定律的热力学表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