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府干预对医疗领域市场声誉机制的挤出效应

政府干预对医疗领域市场声誉机制的挤出效应

文章编号:1671-1653(2009)03-0013-04政府干预对医疗领域市场声誉机制的挤出效应潘常刚, 吕国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0)摘 要:监管和自律是克服医生道德风险的主要途径,医疗领域的特殊性决定了克服医生道德风险的最根本途径在于自律而不是过度监管,政府对医疗领域的过度干预会对声誉机制产生 挤出效应 ,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医生的道德风险。

制度安排的关键在于改革现行 管办不分 的医疗卫生体制以及医院等级评定和医生职称评定制度,同时放松政府对医疗服务价格的控制,彻底解除卫生行政部门与公立医院的 父子关系 ,以恢复医疗供方市场声誉机制。

关键词:政府干预;声誉机制;医疗改革;挤出效应 中图分类号:F 123.9 文献标识码:AThe Crowding -out Effect of the Government Interventionof the Medical Market Reputation MechanismPAN Chang -g ang,LV Guo -ying(S 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W uhan 430060,C hina)Abstract:T he super vision and the self -discipline ar e m ain w ay s to ov ercom e the m oral hazar d of doctors.But the ex cessiv e intervention to the medical dom ain o f the g overnment can occupy the m ar -ket g row th space of the reputation m echanism.Meantime,it w ill also strengthen the doctor 's m oral hazard.The refo rms of the curr ent medical and health system of "inseperation betw een functions of ex ecutio n and those o f adm inistration",the hospital r ating sy stem and the do ctor 's job appraisal sys -tem ,sim ultaneously relaxing the contro l of the g overnment to the medical service price,are the w ays to restore the market reputation m echanism of the medical supply -side w hich is disto rted.Key words:g overnment interv entio n;reputation mechanism;medical care refo rm;crow ding -out effect一、监管与自律的边界医生的道德风险是医疗领域的核心问题,严重的医生道德风险将造成医疗市场效率低下。

总体而言,监管和自律是克服医生道德风险的两种收稿日期:2009-04-1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673114)作者简介:潘常刚(1982-),男,湖北十堰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7级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2009年9月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Sep.2009 第9卷第3期 Jo ur nal of H ebei U niver sity o f Science and T echno lo gy (Social Sciences) V o l.9No.3主要途径。

监管一定程度上可以看成是政府干预的一种手段,而自律则是一种市场行为。

我们不能简单的说这两个方法哪个重要与不重要,而是要用经济学的思路来分析在边际意义上哪个方法的作用更大。

通过划分二者的边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适度监管的概念,通常所说的在某一问题领域要加强监管,这种说法是有问题的。

监管作为一种行为,与其他行为一样要讲究一个适度的原则。

所谓适度,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就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如果监管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说明我们监管不足还应该加强监管,如果监管的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说明监管过度,所以我们不能简单的说监管的强度越大越好。

适度监管如果将其具体化或者说可操作化需要有一个原则,那就是将能够标准化、规范化、易于观测的行动纳入监管范畴,相反的领域则适用于自律。

以医疗卫生领域为例,监管是一个低标准的要求,而自律则是一个高标准的要求。

总结起来可以说医生的违法行为可以监管,但是医生的失德行为不可监管,需要自律。

违法行为是低层次的风险,而失德行为则是高层次的道德风险。

监管只能保证医生的行为不违法。

但是在不违法的情况下,医生是不是真的为患者的利益着想?如果完全为患者利益着想那就是医德高尚。

相反,在医学允许的范围内医生没有为患者的利益着想,这就是医生的道德风险。

医生道德风险虽然严重但是并不违法,这一点监管无法起到作用。

医生的经验、风格、判断千差万别,医生在医学允许范围内的自主权很大,在这个范围内无论他怎么选择都是合法的,这是监管所无法控制的。

容易观测或者说能够标准化的项目在医学上是要求很低的项目。

监管只能取得低标准的效果,保证不违法,高水平的要求不能够监管,需要自律。

从动态上讲,监管和自律的边界是在不断变动的。

在某一领域,如果监管加强,它的边界就会向自律领域移动,进而会挤占自律领域的空间。

反之,自律加强,边界就会移向监管的领域,二者之间没有空白区,是此消彼涨的关系。

所以,过度加强监管对自律有挤出效应。

声誉作为自律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的市场机制,其恢复和形成是需要空间的,这就要求监管要为自律留下一个足够的发育空间。

所以,我们认为:首先,监管不是强度越高越好,而是要保持适度监管;其次,监管只是治标之法,自律才是治本之法;再次,某领域出现混乱需要进行监管时,一定要注意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加强监管会取得短期效益,但是可能会不利于长期效益的形成;最后,由于监管带来的秩序是靠强制形成,自律带来的秩序则是靠自发形成的,所以监管可带来秩序,但不能带来和谐,自律形成的秩序才是和谐。

二、声誉机制存在的原因和价值客观上的信息不对称和主观上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利益不一致是道德风险产生的原因。

[1]所以,道德风险就是代理人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利用信息优势损害委托人利益的一种损人利己行为。

对于代理人而言,损人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目的在于利己。

代理人损害委托人的利益,并不是和委托人有仇,而是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

这也意味着损人不利己的行为并不属于道德风险的范畴,它涉及一般意义上的道德问题。

解决道德风险是有意义的。

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不存在道德风险,委托 代理关系才顺畅,或者说双方之间形成一种和谐关系。

此外,道德风险是交易成本的一个重要来源,所以解决道德风险,有利于降低双方的交易成本。

在形成委托和代理人的关系中,双方之间有一个讨价还价的过程。

为了各自利益,双方之间都采取一些防范措施,形成交易成本。

医疗领域的道德风险可以归结为市场失灵,但是市场可以演化出克服自身失灵的机制,比如声誉机制。

声誉机制存在的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如果没有信息问题,声誉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医疗领域正是一个信息极其不对称和道德风险极易发生的特殊领域。

声誉的实质就是一项无形资产,它的价值就在于降低因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交易成本。

声誉既然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作为一项十分重要无形资产,那么它在哪些领域重要又在哪些领域不重要呢?判断的标准就是该领域信息不对称的程度。

如果某领域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轻,声誉就不是很重要,如果某领域的信息严重不对称,声誉就显得非常重要。

当信息不对称的程度达到一定的限度时,声誉就变成了该领域最重要的资产,它甚至比物质资本更重要。

医疗卫生领14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域信息高度不对称,声誉作为无形资产对于医疗供方生死攸关。

一个著名的医院(意味着有较高的声誉),它的物质资本甚至可能是负值(比如有银行贷款),但是如果对其进行拍卖的话这些并不妨碍它会卖到一个高价,这正是因为它具有极高的市场声誉价值。

宿迁医改时就有先例,很多财务状况很差的医院却能卖出很高的价格。

发生在美国的安然事件就再次证明了声誉机制的功能和无形资产作用的重要性,它甚至能够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安然事件发生后,它庞大的物质资产仍然存在,但是它的声誉和无形资产瞬间崩溃,导致企业破产。

三、无形资产的投资与成本收益分析无形资产的形成和物质资产的形成一样都是依靠投资,即依靠实物投资为主。

但无形资产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没有实体且不具有流动性,为特定主体所有,并在将来给企业带来额外经济利益的一种特殊资产。

所以无形资产的形成更多地表现在日常运营中行为的积淀,比如良好的服务、过硬的质量等。

医院树立声誉的过程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医生自律的过程,或者说就是医生抑制自身道德风险的过程。

声誉机制是医疗市场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

声誉的形成过程实质上就是一种投资过程,对声誉的投资可能会减少当期收益,但是却增加了未来收益。

例如,个体医生行医,医生个人声誉是医生自己的无形资产,乱开大处方对诊所声誉的损害等同于对医生个人声誉的损害,未来收益的损失将完全由医生本人承担。

理性的医生为了未来的长期收益,取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就会自觉限制现阶段的短期收益,在诊疗过程中约束自己的行为,抑制乱开大处方的冲动。

与品牌一样,声誉一旦形成便具有 抵押 功能。

声誉价值越大,败坏声誉造成的损失也就越大,因此名医更自律。

名老中医医德高尚就在于拥有价值高昂的声誉品牌。

很多医院花费很昂贵的成本去在某个领域争当第一,其实就是在为无形资产投资。

既然声誉是靠投资所形成,我们就必须要考虑成本问题。

任何一个理性的医院都会对投资进行成本收益分析。

对无形资产投资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在计算上或者说量化上是困难的,因为对未来的声誉估计是未知的。

我们可以操作的是对成本收益分析放在不同投资项目的比较上。

[2]以医院为例,为提高声誉,医院有三种可使用的途径:一是推动医疗技术进步;二是约束医生的行为;三是向行政部门寻租。

三种途径均需要花费成本,而目的是提高无形资产的价值,树立医院的品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