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日关系的过去和未来
l 现实考虑: 台湾海峡日本视 为海上生命线。
三.东海问题
l 中主张:“大陆架自 然延伸”原则
l 日主张:“中间线” 划分法
l 两者相差约30万平方 公里
l 自2004年10月开始中日 就东海问题进行磋商
l 中国提议两国联合在东 海开发天然气田
★四.钓鱼岛问题
l 钓鱼岛争端的由来 l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在1894年之前,日本
2010年9月7日上午,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在钓鱼岛附近海域冲 撞一艘中国拖网渔船。
2012年1月3日上午9时30分左右,日本第十一管区海上保安总部 (那霸)的巡逻船发现冲绳县石垣市议员仲间均等3人登上了钓鱼 岛。约20分钟后,石垣市议员仲岭忠师也登陆了该岛。
2013年11月23日,中国国防部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包含钓 鱼岛附近相关空域。公告出来后,日美韩先后表示不承认东海防 空识别区,并先后派出战机在未通报中国的情况下进入东海防空 识别区。
钓鱼诸岛是由8个无人岛组成,包 括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北小 岛、南小岛、大北小岛、大南小岛 等,总面积约7平方公里,岛屿周 围的海域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相 当于五个台湾本岛面积。
日本提议将钓鱼岛问题视为“外交问题”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多名中日关系消息人士8日透露,有关围绕中国钓 鱼岛主权的中日对立,日本政府上个月曾向中国政府提议“不承认存 在主权争议,但不妨碍作为外交问题处理以及中方主张主权”。
浅谈中日关系的过去和未 来
一.中日之间关系的发展史
最早应该是秦朝的徐福,
公元前210年,徐福奉秦始皇之命,率“童男童女三千人” 和“百工”,携带“五谷子种”,乘船泛海东渡,成为迄 今有史记载的东渡第一人。
二、日本遣隋使:589年,隋王朝统一中国。圣 德太子为了加速移植先进的中国文化,于公元7 世纪开始向中国派遣使节及留学生、学问僧等, 从此两国使节往来络绎不绝,两国间的友好关 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而如今,中日的关系再一次陷入了僵局,倘若未能处理得 当,
或许战争就会一触即发,这便要求我们正视中日之间的问 题
并且积极处理。
主要问题
1.历史问题 2.台湾问题 3.东海问题 4. 钓鱼岛问题
一.历史问题
不正视历史,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图去篡改和掩盖
参拜靖国神社
二.台湾问题
l 历史原因: 台湾曾经50年被 日本殖民统治;
光辉的古代交往史也只是一时的烟花,刹那即逝,到了近 代,中日的关系只能用水火不容来形容,从明清时代的闭 关锁国开始,中日的外交不断减少,以致到后来战争爆发。
甲午战争(1894年7月25日—1895年4月17日) 日俄战争 ( 1904年—1905年) 侵占山东 (1914年—1918年) 抗日战争(1931年9月18日-1945年8月15日)
l
这是自72年
中日建交以来,
这是两国关系最
糟糕的时期”
靖国神社,位于日本东京都千代田区九段坂,奉明治天皇之谕而建,供 奉自明治维新时代以来为日本战死的军人及军属,大多数是在中国抗日战争 及太平洋战争中阵亡的日军。
在靖国神社供奉的阵亡二战 日军军人当中,被征入伍的台湾 和韩国人也在内。而日本政治环 境右翼化,领袖频频前往作官式 参拜,因而使邻近受害国家政府 和民众的抗议加剧。
1990年 日本青年社在钓鱼岛建灯塔,再次引发保钓风潮。[1]
1992年 中国通过《领海及毗连区法》,写明钓鱼岛等岛屿是中国 领土后,日本提出了“抗议”,我外交部重申:钓鱼岛属于中国。 [1]
1996年7月14日 日本青年社在钓鱼岛新设置了灯塔。中国外交部 表示对这一事件“严重关切”。海峡两岸都强烈抗议。[1]
对此没有争议。 l 1895年4月,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清政府被迫将台
湾及其附近岛屿包括钓鱼岛等割让给日本。 l 1945年8月,日本投降,被日本占领的台湾、澎湖列岛
及所有附属岛屿回归中国,但日本将钓鱼台诸岛同琉球群 岛一起让美军占领。 l 1971年,美国和日本正式移交琉球的行政主权,由日 本政府接收。钓鱼岛诸岛正式随琉球交给了日本。 l 1978年中日谈判签署《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时,邓小 平表示钓鱼岛问题可以“搁置争议”、“先放一下,以后 解决”。
其他问题
日本扩军问题 慰安妇问题 在华遗留毒气弹的问题 日本右倾化 战争赔偿问题 修改和平宪法问题
四、后危机时代的中日关系
(一)日本的变化 (二)我们的对策
(一)日本的变化
就目前而言,日本是一个比较激进的态度,从日本首相 安倍晋三积极修宪和解禁集体自卫权可以看出。同时在 处理对外关系方面,安倍晋三一贯强烈要求实行集体自 卫权,加强日美同盟,强调在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中, 要充分考虑日本的国家利益,采取强硬立场。如在对中 国外交问题上,安倍晋三主张要主动出击,也是加剧了 局势的不确定性,让中日之间的关系成为了目前众多人 关注的焦点。
三、友谊的桥梁——遣唐使:我国唐代经济和文化高度发 展,给周围各国以积极影响。中日往来不断加深,在经济、 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开展了深入的交流。其中“唐玄宗诗 赠遣唐使”;日本嵯峨天皇提倡汉诗,推动日本汉学的繁 荣发展;李白、王维等著名诗人也和日本诗人建立了良好 的朋友关系,为了日本好友的赠诗。
日本通过防卫政策 称将与中国就钓鱼岛长期对立
日本政府17日在内阁会议上通过了作为外交与安全政策首个综合方针 的《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和未来十年防卫力建设方针的《防卫计划大 纲》。
日本政府预计与中国在钓鱼岛的对立将长期化,写入将强化防御力以 摒除对日本领土的威胁,创建负责夺回离岛的部队等。此外,政府还 提出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则,鲜明地摆出了希望摆脱原有政策的姿态。
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中日关系的回暖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联合声明,简称中日 联合声明,又称中日建交公报。是1972年9月29日中日邦交 正常化时,两国政府签署的一份联合声明。
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署,中日建交
1998年《中日联合宣言》签署
经济贸易
l 小泉纯一郎执 政期间连续五年 参拜靖国神社。 使中日关系达到 最低点,出现 “政冷经热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