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与中国茶文化
黛玉因问:“这也是旧年蠲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 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 花上的雪, 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 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 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
古人讲品茗,总是把饮茶提高到一种典雅清和的意境中,展现出 生活的享受、生活的情趣和生活的艺术化。所以,历代文人把“品” 字作为茶道的真功夫,甚至有了“功夫茶”之谓。真正的茶人品茶, 最好是山堂夜坐,亲自动手,观水火相战之状。听壶中沸水发出像松 涛一般的声音,香茗人杯,茶烟袅袅,恍若置身于云光缥渺之仙境。
把那金玉珠宝一概贬为俗器了."妙玉听如此说,十分欢喜,遂又寻出 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ニ出来,笑道:"就剩 了这一个,你可吃的了这一海?" 宝玉喜的忙道:"吃的了."妙玉笑道:"你虽吃的了,也没这些茶糟 踏.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 你吃这一海便成什么? "说的宝钗,黛玉,宝玉都笑了. 妙玉执壶,只向海内斟了约有一杯.宝玉细细吃了,果觉轻浮无比, 赏赞不绝.妙玉正色道:"你这遭吃的茶是托他两个福,独你来了, 我 是不给你吃的."宝玉笑道:"我深知道的,我也不领你的情,只谢他二 人便是了. "妙玉听了,方说:"这话明白."
3.六安茶:属于不发酵的绿茶,产于安徽省六安县霍山地区。明人屠 隆《考槃余事》中曾列出最为当时人称道的茶有六品,即“虎丘茶” 、 “天池茶” 、 “阳羡茶” 、 “六安茶” 、 “龙井茶” 、 “天目茶” 。 “六安茶”
列为六品之一,以茶香醇厚而著称于世。在《红楼梦》诞生时代, “六 安茶”与西湖龙井茶同属天下名茶,成为珍贵的贡茶。近人徐珂《清 稗类钞》 “朝贡类”载有“六安贡茶”之条目。 4.老君茶:大对经草,别名,老君茶。夏、秋花期或果实成熟时割取 地上部分,晒干或阴干用。活血调经,止血止痛,利水消肿,除风湿。 治月经不调,跌打损伤,骨折,出血,小便不利,蛇咬伤。 5.暹罗茶:暹罗也是一个产茶古国。据植物学家考证,暹罗之土著在 古代,就将茶树青叶煎沸,作医药之用。 《红楼梦》中讲到的暹罗茶, 是仿照中国的制茶法做的,即用锅炒及手揉等方法,供作泡饮。这种 茶当时在暹罗的饮用范围并不广泛。饮用最广的却是暹罗所特有的 “暹罗茗” 。采制暹罗茗时,先将有三四叶之嫩芽连茶梗摘下,一般 都是右手摘,递与左手,至手握满,用竹丝捆紧成束,名为一干,每 干鲜叶蒸二小时,冷却后置于篮中或竹桶中紧压,使其发酵。经一个 月即可食用,能保藏一年不坏。此种暹罗茗供咀嚼用,又称口香茶。 6.普洱茶:属于红茶中的一种。小说第 63 回“寿怡红开夜宴” ,有一 段写林之孝家的查夜来到怡红院,与宝玉对话中提到了“普洱茶” 。 据《清稗类钞》 “饮食类”中“孙月泉饮普洱茶”条记载说: “醉饱后 饮之,能助消化。 ”宝玉说“今日吃了面,怕停食,所以多玩了一会 儿” ,又喝“普洱茶” ,就是因为它“能助消化”的缘故。这说明宝玉 也是一位茶道中人 7.龙井茶:属绿茶的一种,久负盛名。龙井为地名,属浙江省杭州市 西湖西南山地中的一个村庄。江南人喜饮龙井茶,直到近代北方达官
商的后代,见识广博,然而在妙玉面前论起茶具来,则显得知识贫 乏得很。在《红楼梦》中。妙玉究竟给贾宝玉等三人泡了什么茶并 没有说,可见作者的本意并不在茶而在器。在作者的审美世界里, 古就是一种美,用古器就是行古道。这正代表了清代文人对茶具的 审美倾向。 3、 择境:注重美感
四十一回中紧接着贾母饮茶后的着力描写: “那妙玉便把宝钗和黛 玉的衣襟一拉,二人随他出去。宝玉悄悄的随后跟了来。只见妙玉让 他二人在耳房内,宝钗坐在榻上。黛玉便坐在蒲团上。妙玉自向风炉 上扇滚了水,另泡一壶茶。宝玉便走进来,笑道, ‘偏你们吃梯已茶 呢……” ’于是四人一并边说笑一边饮茶。因为是“知己” ,妙玉不惜 拿出了珍藏了五年的玄墓蟠香寺前,梅花上的雪水来招待。外边的贾 母、刘姥姥等人均不在其列。而且因为刘姥姥的到来。妙玉甚至要打 水洗地,还要叫提水的小斯将水放在门外。茶是至清至洁之灵物,当 然讲究洁净。但妙玉的“洁”实际上已经到了病态的地步,而这恰恰 是清代文人茶文化的最为主要的特征。
2.“茶佛一味”的缘起: 《过去现在因果经》记载:摩耶夫人在回娘家
分娩途中, 路经蓝毗尼花园, 见园中一棵大树, 花色香鲜, 枝叶繁茂, 就举起右手想摘一枝,这时释尊慢慢地从夫人右胁降生. 无论是茶树、是茶,它们本身没有神性,神性是佛教赋予它们的。 宗教中的佛、菩萨远离世俗社会,为了让人们接近它们,就必须用外 来文化的激素,不断创新自我,使宗教文化永远充满诱惑。这就是佛 教在东土大唐方兴未艾的生命本质和存在方式之一。也就是说,佛教 必须将一些超时空的形象拉入传播方式之中, 但这些形象又要有别于 六根不净的众生,而自然界中的茶树、茶花、茶叶为人所常见,又不 染世事,正是佛教所需的。因而佛教便将其教义、所崇尚的人物之精 髓依附于它们身上,使抽象的教理、崇拜对象更加情感化并形成牢固 的联系。因此, “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 务于不寝,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 仿效,遂成风俗” 。((封氏闻见记》卷六)茶,对于代宗以后李唐社会 已成为“人家一日不可无”之物,信佛、礼佛也渐入人心。以至于一 声“吃茶去”必念起释佛;瞧见杨柳定想到菩萨。茶与茶树一旦拥有 这些灵性,反过来又纯洁了佛教境地。以强烈的情感宣染代替艰深的 信仰说教,便是“茶佛一味”的缘起。
分,其内容十分丰富。而《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十八世纪的百科全书,书中详 细描述了清代的茶文化,为研究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留下了宝贵的资料。在 《红楼梦》中,曹雪芹将茶的知识、茶的功用、茶的情趣,全部熔铸于这部奇书 之中。其描写茶文化篇幅广博,细节精微,作用巨大,蕴意深远,文采斑斓, 远远超乎中国所有古典小说之上,为中国小说史上所罕见。本文中,我讲主要 分析《红楼梦》中的茶文化,从茶的起源,泡茶时的选水、论器、择境,以及 品茶的不同境界来加以阐述。
陆羽《茶经》中曰: “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 捡乳泉,石池漫流者上。 ”即“泉水” 、 “江水” 、 “井水” ,这三种水 最为常见,曹雪芹在运用烹茶用水时不多言陆羽的“三水” 。而唯独 在雨雪上下工夫呢?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雨雪水是“天泉” ,是纯软
水。而用软水泡茶其汤色清明。香气高雅,滋味鲜爽,自然可贵。 况且古代的自然环境比现代好, 食用雨雪水更是生活中的常识现象。 《红楼梦》中写到了妙玉煎茶用水的情节,她煎茶时非常讲究水质, 比如第 41 回: ——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妙玉笑回: “是旧年蠲的雨水。 ” 贾母便吃了半盏,便笑着递与刘姥姥说: “你尝尝这个茶。 ”刘姥姥 便一口吃尽,笑道: “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贾母众 人都笑起来。 ”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特意突出妙玉烹茶是用“隔年蠲的雨 水”和“梅花上的雪” ,我认为,其意当然是为了让妙玉显示自己的 高沽和不同流俗。同时也借妙玉表达自己在鉴水上的主张。刘姥姥 认为雨水茶“淡” ,宝玉则赞雪水烹茶“轻浮无比” 。这里的“淡” 和“轻”都是品茶中所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非常微妙的感 觉。而像我,确实品不出这茶水中的奥秘,也不由得更加佩服曹雪 芹的境界,非常人所及。 2. 论器:崇尚古道 我国自古以来无论是饮、还是食。都极看重器具之美。在传统茶文 化里,器与道是相通的,因此,历代的茶人对茶具都有很高的要求。 在《红楼梦》第四十一回中。除了煎茶用水用了一番心思外,那 就要算写茶具了。 妙玉一口气拿出数种并不常见的珍贵茶具, 有 “成 窑五彩小盖钟” 10 、 “官窑脱胎填白盖碗” 11 、 “绿玉斗”○ 12 等,许 ○ ○ 多我都是听所未听、闻所未闻的。贾府是国公爷的后代,宝钗是皇
2 的来源。到了唐代,茶叶才正式作为普及民间的 所谓“茶佛一味”○ 大众饮料。 “茶”字,从草,从木,意思是“人在草木中” 。它表明的是人与 自然的融洽关系,这也是“天人合一”理念的具体体现。它生于江南 山水之间,集山川之灵气,汇日月之精华,是大自然的精灵。 世人称为“茶仙”的卢仝《七碗茶歌》 :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
关键词:释茶、鉴水、论器、择境、境界
一、 释“茶”
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科 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等学 科与行业,包含茶叶专著、茶叶期刊、茶与诗词、茶与歌舞 、茶与 小说、茶与美术、茶与婚礼、茶与祭祀、茶与禅教、茶与楹联 、茶 与谚语、茶事掌故、茶与故事、饮茶习俗、茶艺表演、陶瓷茶具 、 茶馆茶楼、 冲泡技艺、 茶食茶疗、 茶事博览和茶事旅游等廿一个方面。 自古以来,饮茶,就是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1 可见其历史悠久。 唐·陆羽《茶经》 :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 茶叶在我国西周时期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 到了春秋时代茶鲜叶被人 们作为菜食,而战国时期茶叶作为治病药品,西汉时期茶叶已成为主 要商品之一了。 从三国到南北朝的三百多年时间内, 特别是南北朝时期, 佛教盛行, 佛家利用饮茶来解除坐禅瞌睡,于是在寺院庙旁的山谷间普遍种茶。 饮茶推广了佛教,而佛教又促进了茶灶的发展,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
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 ——《红楼梦》与中国茶文化
姓名:陈萌萌 学校:徐州师范大学 院系: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 级别:09 级 学号:09041020 电话:15895290700 邮箱:chenmengmeng0204@
摘要:茶起源于中国,是中国的国饮。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
二、 《红楼梦》与清代茶文化
在一百二十回本的《红楼梦》中,有 273 处写到茶(这还不算与茶 3、 有关的事物,比如人的名字等) ,其中涉及到的茶名,就有六安茶○ 4 、暹罗茶○ 5 、普洱茶○ 6 、龙井茶○ 7 、枫露茶○ 8 、女儿茶○ 9、 老君茶○ 漱口茶等许多种。以致有人说: “一部《红楼梦》 ,满纸茶叶香。 ” 1、。品茶人先灌漱几下,再 慢慢下咽,让舌上的味蕾充分接触茶汤,感受茶中的各种滋味,此时 会出现满口甘津。齿颊生香,才算尝到茶的真味,才是真正的“品” , 才是真正的幽人雅趣。品茶讲究“幽趣” ,以茶示雅,是清代文人在 品茗活动中所追求的艺术情趣。 总之,从茶文化史的角度看,曹雪芹的这一段描写,从不同侧面 反映了清代文人茶文化的主要特征,文人茶在审美上虽说达到了极 致,但难免流于纤弱。正因为如此。中国传统茶文化发展到清代,已 经出现了颓败的势头,即从文人茶占主导地位向平民饮茶文化转变, 并将最终成为茶文化的主流。 注释:1.其主要内容和结构有: 卷上: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 卷中:四之器;五之煮; 卷下: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就;十之图。 《茶经》是陆羽在各大茶区观察了茶叶的生长规律、观察了茶农对茶 叶的加工,进一步分析了茶叶的品质的优劣,并学习了民间烹茶的良 好方法的基础上总结出的一套规律, 此外陆羽还留心于民间茶具和茶 器的制作,且制作出自己独特的一套茶具。陆羽用自己的一生研究茶 事,他的脚步遍及全国各大茶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