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利润与利润分配教案

利润与利润分配教案

第九章利润与利润分配
教学目的:
●掌握利润的形成及核算
●掌握“营业税金及附加”的核算
●掌握所得税费用的核算
●掌握利润的分配及核算
本章重点:
●利润形成的核算
●所得税费用的核算
●利润分配的核算
本章难点:
●利润形成的核算
●利润分配的核算
9.1 利润的形成与核算
一、利润的形成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1、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 - 营业成本 - 营业税金及附加 - 销售费用 - 管理费用 - 财务费用 - 资产减值损失 +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投资收益(-投资损失)其中,营业收入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所确认的收入总额,包括
营业成本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所发生的实际成本总额,包括
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
资产减值损失是指企业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
失;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或损失)是指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公
允价值变动所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earnings/net
profit)(或损失(loss));
投资收益(或损失)是指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或发生的损失)。

2、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其中,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

3、净利润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二、利润形成的核算
1、账户设置
除前面章节已介绍的收益类、费用类各账户外,利润的形成还与以下账户有关:
(1)营业税金及附加:为了核算企业从事经营活动应负担的消费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等税金及附加,企业应设置“营业税金及附加”账户,该账户属于费用类账户,借方登记企业按规定计算应缴纳的消费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等税金及附加数额,贷方登记期末结转至“本年利润”账户的数额,期末结转后无余额。

(2)所得税费用:为了核算企业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企业应设置“所得税费用”账户,该账户属于费用类账户,借方登记企业按规定计算应缴纳的所得税费用,贷方登记期末结转至“本年利润”账户的数额,期末结转后无余额。

企业所得税根据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征收的,一般来说有所得才课税,无所得则不用课税。

应纳税所得额是按照税法的有关规定计算的,与按照会计制度确定的利润总额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一般将这个差异称为纳税调整项目。

应交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2、核算方法
(1)账结法,账结法是指在每个会计期末(一般是指月末)将所有损益类账户记录的余额全部转入"本年利润"账户。

(2)表结法,表结法是指在每个会计期末(月末)只需结计出各损益类账户的本月发生额和月末累计余额,不结转到“本年利润”账户,只有在年末才将所有损益类账户的余额
转入"本年利润"账户。

由于在账结法下,可以更及时地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及财务成果,所以一般采用账结法。

为了核算企业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的具体形成情况,在会计上需设置“本年利润”账户,会计期末编制结账分录,将收益类、费用类各账户金额分别结转至“本年利润”账户。

例9-3 12月31日,将本月主营业务收入1 000 000元、其他业务收入50 000元、营业外收入3 000元转入“本年利润”账户。

借:主营业务收入 1 000 000
其他业务收入 50 000
营业外收入 3 000
贷:本年利润 1 053 000
例9-4 12月31日,将本月主营业务成本400 000元、其他业务成本20 000元、营业税金及附加1 500元、销售费用10 000元、管理费用50 000元、财务费用3 000元,营业外支出2 000元转入“本年利润”账户。

借:本年利润 486 5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400 000
其他业务成本 20 000
营业税金及附加 15 00
销售费用 10 000
管理费用 50 000
财务费用 30 00
营业外支出 20 00
借:本年利润 141 625
贷:所得税费用 141 625
9.2 利润分配与核算
一、利润的分配顺序
利润分配指企业对净利润的分配。

企业取得净利润,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分配。

利润分配的过程和结果不仅关系到所有者的权益是否得到保障,而且还关系到企业未来长期、稳定地发展。

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应按照如下顺序进行分配:
(1)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2)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
(3)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
(4)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或股利,
可供分配的利润=当年实现的净利润+年初未分配的利润(或-年初未弥补的亏损)+其他转入
二、利润分配的核算
(1)利润分配:为了核算企业的利润分配情况,企业应设置“利润分配”账户,该账户属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借方登记利润的分配数额,贷方平时一般无发生额,年末贷方登记从“本年利润”账户借方转入的全年实现的净利润数额。

平时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累计利润分配数;年末贷方余额反映未分配利润,借方余额反映未弥补亏损数。

应设置“应付股利”(dividend)账户,该账户属于负债类账户,借
方登记企业实际支付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贷方登记应付股利的数额,
期末余额在贷方,反映企业尚未支付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盈余公积的计提在第七章已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例9-6 12月31日,结转全年实现的净利润。

假设本年1-11月净利润为2 000 000
元。

全年实现的净利润=1—11月净利润+12月净利润
=2 000 000+(566 500-141 625)
=2 424 875 (元)
借:本年利润 2 424 875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 424 875 例9-7 12月31日,按规定计算出应付给投资者现金股利969 950元。

借: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 969 950
贷:应付股利 969 95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