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后检验
④髂下淋巴结:
位置:膝前皱褶内,髋结节和膝关节连线的中点,股阔 筋膜张肌的前缘。 收集淋巴液范围:腰荐部、腹侧壁、大腿外侧的皮肤和 皮下组织及表层肌肉,注入髂内淋巴结。 刀式:最后乳头处钩住腹壁组织,向左上方牵引,借以 暴露腹腔和固定胴体,在耻骨下方,股部肌群边缘下 刀,切开脂肪至股阔筋膜张肌前缘。 ⑤腘淋巴结(深、浅两组): 位置:浅的位于半腱肌和股二头肌之间的三角形凹陷处 的皮下组织内;深的位于半腱肌和股二头肌之间的深 部,腓肠肌表面。 收集淋巴液范围:膝关节以下的肌肉和皮肤,注入髂内 淋巴结。 刀式:腘窝处,即在跟突下面最宽处做连线,将连线三 等分,在外三分之一等分点处下刀。
3.被检淋巴结选择原则:
猪全身有18个淋巴中心,47个淋巴结群,约190个淋巴 结,遍布全身各处。
(1)收集淋巴液范围较广的而且是病原、异物较易侵入 引起病变的淋巴结; (2)位于浅表的、易于剖检的淋巴结; (3)选择能反映特定病理过程的淋巴结。 如颌下淋巴结是头部被检淋巴结的首选。
4.猪被检淋巴结的选择: ⑴头部:颌下淋巴结 位置:位于下颌间隙,左右下颌角下缘内侧,颌下腺前 方。 收集淋巴液范围:AB设线以下头面部。 刀式:三刀,沿放血口纵深方向切至下颌间隙,暴露喉 软骨,钩子钩住下颌部皮肤向外牵拉,刀子以喉软骨 为圆心向左、右下颌角内侧方向弧切。 剖检时机:放血后,烫毛前。 目的:检咽炭疽和结核。咽炭疽时肿大、出血、质地硬 脆,切面呈砖红色并有坏死灶,周围组织呈红黄色胶 冻样浸润。结核时肿大,切面有干酪样坏死或钙化灶。
4.保护食用者的食肉安全。
宰后检验的方法
以感官检查和剖检为主,即通过视检、剖检、触检、 嗅检等方法对屠宰后的动物胴体和脏器进行病理学诊 断与处理,必要时辅以细菌学、血清学、组织病理学、 理化学等实验室检查。 1.视检:观察胴体皮肤、肌肉、胸腹膜、脂肪、骨、关 节、天然孔及各种脏器的色泽、形态、大小、组织性 状等是否正常,为进一步检疫(包括剖检)提供线索。 如黄疸、皮肤疹块、放线菌肿等。 官方兽医要特别掌握对某些疾病诊断具有指征性的病 变和症状。
2.猪淋巴结常见病理变化: 猪淋巴结的皮质与髓质的位置相反,淋巴小结在中央, 弥散淋巴组织在边缘,多条输出淋巴管可从被膜任何一 处穿出。 正常淋巴结呈圆形、扁形、长圆形,色泽呈灰白色略 带黄色,呼吸系统的淋巴结呈青灰色。
检疫中常见淋巴结的病变:
(1)充血:淋巴结肿大、发硬,外观呈紫红色,切面潮红, 指压有血液渗出,常见于炎症初期。有时切面呈弥散樱 红色或周边呈樱红色,指压切面流血液,常见于败血型 猪丹毒。 (2)水肿:淋巴结肿大,被膜紧张,富有光泽,切面外翻、 苍白、隆起,质地松软,并流出多量透明淋巴液。
髂下淋巴结
腘淋巴结 乳房淋巴结
7 荐 淋 巴 结
4 腹 股 沟 深 淋 巴 结 5 髂 内 淋 巴 结 6 髂 外 淋 巴 结
1 髂 下 淋 巴 结 2 腹 股 沟 浅 淋 巴 结 3 腘 淋 巴 结
猪 后 半 部 淋 巴 主 要 流 向 示 意 图
腘浅淋巴结
宰后检验猪胴体(包括头部在内)最具剖检意义的淋 巴结: 颌下淋巴结、颈浅背侧(肩前)淋巴结、腹股沟浅淋
③剖检:必要时剖开脾髓,炭疽时呈煤焦油样。
⑵胃肠:将胃放在检验台的左上方,结肠圆锥放在正上 方,小肠覆盖在结肠上,暴露肠系膜淋巴结。
①视检:胃肠浆膜、肠系膜,有无粘连、充血、出血、 坏死、溃疡及细颈囊尾蚴寄生。肠系膜淋巴结周围组 织有无胶冻样浸润,与病变的淋巴结相关连的淋巴管 和局部小肠壁浆膜有无出血炎性肿胀,检肠炭疽和弓 形虫病(淋巴结肿大)。 ②剖检: 肠系膜淋巴结:检肠炭疽和结核。 胃肠粘膜:有无充血、出血、糜烂、溃疡、假膜等, 检慢性猪瘟(回肠、盲肠、回盲瓣附近的粘膜有纽扣 状溃疡)、猪丹毒(胃底粘膜出血)、副伤寒(纤维 素性坏死性肠炎)等传染病。
2.触检:借助检疫刀具触压或用手触摸,以判定器官、 组织的弹性、软硬度、质地。对发软组织深部的结节 病灶有重要意义,如肺内结节,只有用手触摸才能发 现。 3.剖检:借助检疫工具剖开胴体、淋巴结、内脏器官的 受检部位或应检部位,检查深部组织或隐蔽部分有无 病变,如剖检咬肌、腰肌有无囊尾蚴寄生,剖检淋巴 结有无充血、出血、化脓、坏死等病变。
(6)急性增生性淋巴结炎:淋巴结肿大、松柔,切面隆 起、多汁,呈灰白色混浊颗粒状,可见到黄白色小坏 死灶,外观如脑髓样,故称“髓样变”。由实质增生 造成,见于仔猪副伤寒、弓形虫病及其他急性传染病。
(7)慢性增生性淋巴结炎:这种变化往往是某些病理损 害的一种结局,见于慢性传染病。淋巴结因结缔组织 增生而显著肿大、质地坚实,切面呈灰白色。当病变 扩展到淋巴结周围时,则淋巴结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 如钩端螺旋体病。在结核、鼻疽和布氏杆菌病时,增 生性淋巴结炎又有其特殊的表现,即呈现特殊的肉芽 组织增生,此时淋巴结肿大、坚硬、切面呈灰白色, 可见粟粒大到蚕豆大的结节,中心坏死,呈干酪样, 往往间有钙化颗粒。
4.肺心肝检验:红下水检验,自然悬垂,依次检验肺、 心、肝。
⑴肺脏:
①视检:形态、大小、色泽,注意有无充血、出血、水 肿、气肿、化脓、坏死、纤维素渗出物等病变,有无 呛血和呛水等现象。
猪肺疫--充血、水肿、纤维素性肺炎,有大小不等的肝 变区; 猪气喘病--急性病例以肺水肿和气肿为主;亚急性和慢 性病例见肺的尖叶、心叶和膈叶的前端有对称性的肉 样变或胰样变(融合性支气管肺炎); 猪肺丝虫病(后圆线虫)--在膈叶后缘,可见界限清晰 的灰白色微突起的气肿灶,切开挤压,在支气管内有 大量白色丝状虫体。
注水肉、瘦肉精肉
宰后检验的意义
1.检出宰前检疫难以检出的疫病和病变,确保肉品卫生。 如处于疫病潜伏期、发病初期、隐性感染阶段,或临 床症状不明显的疫病如猪囊虫病、旋毛虫病等。 2.检出不合格的肉品和病变的脏器,如注水肉、黄疸肉、 PSE肉、内脏肿瘤及脏器的水肿、化脓、出血等病变。
3.防止疫病的传播扩散。
(3)出血性淋巴结炎:淋巴结肿大,外观呈深红或暗红 色。切面潮红、出血,周边出血或红白相间的网状出 血(大理石样花纹),常见于猪瘟;切面表现为暗红 色斑点散在其中,或呈不同程度的弥漫性红染,主要 见于败血症及传染病的败血过程。
(4)浆液性淋巴结炎:淋巴结显著肿大,质地变软,有 光泽。切面红润多汁,有时有出血点,指压时流出多 量黄色或红色混浊液体,多见于急性传染病、感染创 伤并伴有大量毒素形成时。 (5)化脓性淋巴结炎:淋巴结肿大、柔软,表面或切面 有大小不等的黄白色化脓灶,挤压时有脓汁流出,有时 整个淋巴结形成一个脓包,多半是由于某组织器官有 化脓性炎症的结果,是一种继发性病变,常见于化脓 性细菌感染和化脓创伤,如猪链球菌病。
②鼻盘、唇、齿龈、舌面等部位,有无水疱、 溃烂,检口蹄疫、猪传染性水泡病和疱疹性口炎、猪 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等。
2.皮肤检验: 在烫毛后开膛前或剥皮后进行,以视检为主,主要检 查皮肤完整性和颜色的变化。 观察有无充血、出血、坏死、疹块、瘢痕、溃疡、丘 疹、痘疮和黄染等病变。
皮肤检查重点检查猪瘟—皮肤点状出血;
4.嗅检:用鼻嗅闻被检肉品、器官有无异常气味,如变 质肉的臭味、药物治疗后的药味、尿毒症的尿骚味等。
宰后检验的要求
1.为了迅速、准确地检验胴体和内脏,不遗漏应检部 位、项目,必须遵循一定的检验程序和方法。 2.为了保证肉品的卫生质量和商品外观,只能在一定 部位剖检,切口要深浅适度,切忌乱划和拉锯式切割。 肌肉要顺肌纤维方向切开,不得横断。淋巴结要纵切 (最大切面)。内脏切开时要防止污染环境、设备、 用具和手。
宰后检验
山东牧院 葛爱民
宰后检验的概念
1.是应用兽医病理学和实验诊断学的知识对解体的畜禽 进行检查,根据病理变化和异常现象进行综合判断, 得出检验结论,是宰前检疫的继续和补充。 2.包括宰后检疫和肉品检验,肉品检验包括对疫病以外 疾病的检查、对“三腺”摘除的检查、对屠宰加工质 量的检查、对掺假掺杂肉的检查、对有害物质的检查 (如瘦肉精)、对公母猪肉的检查等。
3.官方兽医要准备两套检验刀、钩和一根磨刀棒。
4.做好个人防护。 5.检出疑似重大动物疫病时,要立即上报、封锁现场、 按相关规定处理。
宰后淋巴结的检验
1.淋巴系统在肉检中的重要意义: 淋巴结为机体外周免疫器官,位于淋巴管的通路上, 具有吞噬异物和清除病原微生物的功能,并产生免疫 应答。 当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时,很快被局部淋巴结阻截, 并发生相应的变化,呈现充血、水肿、出血、坏死、 化脓等不同的病理变化,这些病理变化能反映病原体 入侵机体的途径、部位和病害程度,甚至能确定是何 种疫病,如猪瘟、猪咽炭疽在淋巴结都有特征性病理 变化。 因此检验淋巴结病变对诊断动物疾病尤其传染病和 评价肉品卫生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猪丹毒—败血型的皮肤上有充血性红斑,疹块型皮肤 上有突出的方形或菱形的疹块;
猪肺疫--耳根、腹侧、四肢内侧出现红斑。
皮肤上有异常表现的疫病还很多,如蓝耳病、链球菌 病、弓形虫病等。
疹块型猪丹毒:皮肤上呈菱形、方形红色疹块,稍凸起。
3.胃肠脾检验:白下水检验 ⑴脾脏: ①视检:形态、大小、色泽。 边缘有出血性楔状梗死灶--猪瘟; 肿大--败血性炭疽(猪极少见)、猪丹毒(樱桃红 色)、弓形虫病、链球菌病等。 ②触检:弹性、硬度,炭疽时变软。
巴结、髂内淋巴结。
其他四个为增检淋巴结。
⑷内脏: ①支气管淋巴结:左、右、中、叶尖四组 位置:左--气管分叉处左方背面,被主动脉弓覆盖。 右--气管分叉处右方腹面。 刀式:左--钩子钩住主动脉弓和食管向左拉,刀子在主 动脉弓和气管之间紧贴气管向下滑行切开至气管分叉 处,暴露左支气管淋巴结。 右--钩子钩住右肺尖叶向左下方牵引,使肺的腹 面朝向检验者,刀子紧贴气管向下滑行至右肺心叶与 气管分叉处之间,暴露右支气管淋巴结。
⑵胴体前半部(11肋前): ①颈前背侧淋巴结(肩前淋巴结): 位置:位于肩关节前上方,肩胛横突肌和斜方肌之间的 深面(一部分被肩胛横突肌覆盖,一部分被斜方肌覆 盖)。 收集淋巴液范围:头颈部及肉尸前半部。 刀式:在胴体颈基部设一水平线,该线中点偏背侧2∼4厘 米处刺入,向下垂直切开约2∼3厘米。 ②颈深后淋巴结: 位置:胸腔入口处,第一肋骨紧前方,胸骨柄背侧稍下 方。 收集淋巴液范围:头颈深部和前肢绝大部分淋巴液,输 入支气管淋巴导管。 刀式:在胸骨柄背侧稍下方接近胸骨处切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