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农家书屋实施情况总结
xx县位于xxx东南部,总面积2408平方公里。
辖9镇8 乡215 个行政村11个社区128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0.77万人。
当前,XX县正按照“夯实城乡基础,提升特色产业,做大优势工业,发展现代物流,开发文化旅游,促进科学发展”的思路,全力打造中国药都、陇中现代物流中心和世界李氏文化中心,争取把XX建成全省经济强县和现代化中等城市。
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县将农家书屋作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事,在省、市主管部门的大力指导和关心支持下,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实施这一惠民工程。
至目前,共建成农家书屋215家(2008年30家,2009年50家,2010年100家,2011年35家)。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领导,稳步推进农家书屋工程。
一是强化组织保证。
为切实加强对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组织管理,成立了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发改、财政、文化、教育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问题,部署工作。
县文广局和图书馆具体负责制定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规划、管理办法以及实施监督检查和培训管理人员。
同时,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确定专人负责相关工作,确保了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
二是制定实施意见。
按照《省新闻出版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意见》精神,结合我县实际,以县政府
办公室文件印发了《XX县关于进一步加强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从指导思想、主要任务、组织管理和建设要求等方面对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提出具体要求,切实规范了全县的农家书屋建设管理工作。
三是搞好阵地建设。
按照农家书屋建设标准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具体要求,我们以提高图书利用率为目标,以方便群众为原则,结合乡镇实际,摸准村情民意,因地制宜确定书屋的选点布局、基本硬件的装备、管理人员的选配等工作。
为方便广大农民群众阅读,为已建成的农家书屋各购置书架5组、阅览桌1张、阅览椅6把,配送总价值2.4万元的图书1091种1141册,音像制品105种177张。
(二)加强培训,提高管理人员业务水平。
农家书屋管理员是农家书屋的实际管理者,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工作质量的好坏,都直接影响着农家书屋的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着农家书屋功效的发挥。
为此,工程实施以来,我们围绕农家书屋管理做了大量培训工作。
一是加强日常培训。
采取定期深入农家书屋或邀请书屋管理员到县图书馆观摩学习的方式,进行业务辅导培训,向书屋管理员讲解图书分类、陈列上架知识,使其掌握必要的图书分类、登记、保管和借阅等规范化流程。
这种相互交流的形式,不但提高了书屋管理员的图书管理技能,而且为县图书馆职工的实践锻炼提供了机会,工作业务得到了改进。
二是抓好示范书屋建设。
县图书馆抽调业务人员,到各乡镇选一个农家书屋手把手教管理员图书怎样分类,怎样借阅登记,怎样排架,各乡镇统一组织农家书屋管理员到示范点学习。
三是组织集中培训。
由县图
书馆负责,先后举办了4期农家书屋管理员集中培训班,对全县17个乡镇的文化专干和215名农家书屋管理员进行培训,印发了《图书管理手册》,就图书采编管理、基本服务等知识实地观摩讲解,提高了管理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管理水平。
(三)督促检查,抓好农家书屋规范运行。
农家书屋建成后,每家书屋按照农家书屋建设标准,在门口醒目位置悬挂了统一标牌,书屋管理、借阅等制度装贴上墙,配齐出版物登记簿、借阅登记簿,保证固定的开放时间,实行免费借阅,做到书屋整洁、环境卫生,尽力为广大农民服务。
在靠实图书馆人员责任,分片抓好农家书屋业务指导、协调服务和监督管理的同时,县文广局按照县政府的安排,对农家书屋管理运行情况定期不定期督查,以县政府办公室文件印发了督查情况通报,督促相关乡镇和村委会加强管理,确保各类图书设备完整无缺,书屋规范运行。
(四)搭建平台,积极开展群众读书活动。
为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助推农家书屋发展,一些乡镇依托农家书屋,主动开展了阅读演讲、读书征文等群众读书活动,进一步培养了广大群众的阅读习惯,调动了农民朋友读书用书、科技致富的热情,为倡导农村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发挥了积极作用。
先后成功举办了“书屋惠农民,书香飘农屋”为主题的阅读讲演、全县“农家书屋”管理员知识竞赛等活动,充分展示了自我风采和农家书屋风貌,传递了农家书屋惠民工程给农村群众带来的实惠和变化。
二、取得的实际效果
(一)农家书屋深受农民群众欢迎。
有许多镇村干部和群众向我们反馈:农家书屋建在村里,由农民自我管理,免费借阅,就近方便,富了口袋富脑袋,一致认为这是为农民群众办的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他们对农家书屋非常喜爱和欢迎,同时也表示出了农家书屋工程增点扩面、普及农村的愿望。
(二)农家书屋社会效益日益显现。
农家书屋工程在我县建设仅两年时间,但随着书屋图书种类的不断丰富,读者的不断增加,读书气氛日益浓厚。
不仅充实了农民群众和镇村干部的业余文化生活,而且为农村增添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也正逐步影响着农民读书看书的意识,倡导着文明和谐的乡风民俗,农家书屋真正成为农民致富的好帮手,学习知识的大课堂、传播先进文化的主阵地,新农村建设的亮丽风景线。
(三)许多农民从中学到了实用技术。
不少种植户、养殖户都从书屋学到了新的生产技能。
乡镇农技人员不仅在书屋为农民讲授农业新技术,而且还走到田头现场向农民传授种植、养殖技术,帮助农民从事春耕生产和规范养殖。
农家书屋实实在在成了培养新型农民的“充电”场所,切实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力地推进了新农村建设。
三、存在的困难问题
一是农家书屋管理人员均为村干部兼职,无专门管理人员,因此,书屋开放时间难以得到保证,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亟待进一步提高;二是管理人员从事书屋管理工作,势必影响农业生产,所以必须落实管理人员的报酬问题;三是农家
书屋是一项长期的责任工程,如何让农民掌握更新科学文化知识,就必须建立长效机制,保证常年购书经费,增加农家书屋的造血机制;四是我县有215个行政村,加之还有很多自然村,现有农家书屋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需要。
四、今后的工作打算
(一)积极探索,建立良好运行机制。
在交通便利、条件较好的村,鼓励农家书屋管理员在保证书屋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开展出版物经营业务,增加服务项目,获得经营收入;通过多种途径,积极争取解决人员报酬问题,切实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保证书屋的正常运行。
(二)加大投入,优化文化资源配置。
要建立全社会关心支持农家书屋建设的良好氛围,倡导社会各界、企事业单位和各类社会组织和干部职工开展捐书活动,不断向农家书屋输送新鲜血液,保证农家书屋图书常换常新。
充分发挥现有农家书屋的示范引导和带动辐射作用,努力提高广大农民文化素养。
要积极争取省上有关部门,增点扩面,使农家书屋工程惠及全县所有农村群众。
要进一步整合农村文化资源,尽可能把书屋建在村委会办公室、中小学校等人群聚居区和便于实施管理的地带,并和远程教育、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文化建设工程相结合,充分发挥其作用。
(三)创新方式,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农家书屋管理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家书屋的服务质量。
要进一步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和业务指导,管好书,用好书,让农家书屋真正发挥作用。
要引导管理人员围绕书屋实际,积极开展适合本村实际、具有本村特色的延伸服务以及丰富多彩的读
书活动,激发村民的读书热情,培养他们的读书习惯。
(四)巩固成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农家书屋建设好是前提,管理好是关键,维护好是重点,使用好是目的。
要进一步明确农家书屋的管理责任在乡镇党委、政府,村委会逐条逐项落实,确保农家书屋的长远发展。
文化部门积极争取将各乡镇农家书屋的建设管理纳入县政府综合目标考核内容之一,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形成职责分明、上下联动、富有成效的长效管理机制。
(五)加强宣传,扩大社会影响力。
加快农家书屋工程建设,需要全社会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更要动员社会各界参加。
我们要通过各种方式,大力做好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舆论宣传工作,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农家书屋,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