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八十二首ppt课件八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写耳 之所闻,目之所见。一只离群之雁 在野外号叫,惊恐的鸟儿在林子里 窜飞不停。从写景状物来看,孤鸿 凄厉的号叫,鸟儿遇惊在月光下乱 飞的影子,这一声动,一形动,分 别从听觉和视觉上衬托出了夜的死 寂。从摹情表意来说,孤鸿乃失群 之雁,是诗人自喻。
❖名噪一时的“竹林七贤”,在司马 氏政权的高压下,迅速崩化瓦解, 诗人便似孤鸿,既是身之失群,更 是心之失群,诗人的感慨无处诉说。 而那在月光下如鬼魅般飞来飞去的 鸟儿,更暗示如影随身的惊惧感让 诗人难有一时一刻的安宁。可又偏 偏身处夜之笼罩之下,夜自是喻指 司马氏专权制造的恐怖氛围,在无 边际的惊惧中,诗人的承受力已达 极限,犹似惊弓之不敢冒险的人既无骡子又无马;过分冒险的人既丢骡子又丢马。——拉伯雷 每天告诉自己一次:我真的很不错。 壮志与毅力是事业的双翼。 没有所谓失败,除非你不再尝试。 有两种人是忘不了的,一种是你爱的人,再就是你恨的人,不过往往他们是同一个人。 因为一无所有这才是拼下去的理由。 如果上帝没有帮助你那他一定相信你可以。 付出就要赢得回报,这是永恒的真理,自古以来很少有人能突破它。然而,如果有人能够超越它的限制,付出而不求回报,那么他一定会得到 得更多。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阮籍
❖1、生平、性格
籍容貌环杰,志气宕 放,傲然独得,任性不 羁,而喜怒不形于色。 或闭门视书,累月不出; 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 博览群籍,尤好庄、老。 嗜酒能啸,善弹琴。当 其得意,忘其形骸,时 人多谓之痴。(《晋 书·阮籍传》)
❖籍早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 故,名士少有全焉。籍由是不与世事, 遂酣饮为常。文帝(司马昭)初欲为 武帝(司马炎)求婚于籍,籍醉六十 日,不得言而止。(《晋书·阮籍传》)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两句写诗人最终未能释去心中之事, 而要徘徊,但在徘徊之后,依然找 不到一点光明与温暖,终于绝望而 “独伤心”。此情此境很容易让人 想起古诗《明月何皎皎》:“出户 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 泪下沾裳衣。”
❖阮籍也曾“志意宏放”过,少年时 曾登上广武山(楚汉战争遗址)叹 息道:“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指 项羽与刘邦)成名。”自负之情溢 于言表,但终因生不逢时,而无法 一展抱负,甚至于不得不“终日履 薄冰”式地战战兢兢度日,内心凄 苦可想而知。史载阮籍,“时率意 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 哭而返”,表面上的佯狂,实质上 是悲情郁结于胸而无法排遣的无可 奈何的发泄。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写目 之所见,身之所感。明亮的月光透 过薄薄的窗帘照射进来,月光本来 是静的,但经过纱样的窗帘的折射, 便有了动态的朦胧感。这里隐约朦 胧的月光很像唐宋词中缥缈迷蒙的 烟,极易唤醒心中的哀情,勾起人 生变幻无常的伤感。
❖又因是“夜中”之月,“夜吟应觉月 光寒”,月光给人以寒意,清风吹来, 这层寒意便随之加深加重。据鲁讯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一文考证,魏晋名士都“宽袍大袖”, 如此看来,寒风极易透过衣襟直达肌 肤,继尔全身,这种无处逃循的寒冷 感,正是诗人身处乱世,孤零无所荫 蔽,饱受惊惧侵袭的生动传达。
❖3、阮籍诗小结:
❖(1)、阮籍的咏怀诗体现了正始文 学最基本的特点,即深刻的理性思 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过去还从未 有人把人生描述的如此孤独、悲凉。 他的诗重在写心,从自己的心理感 受揭露封建社会压迫人性、人权的 本质。是另一种形式的愤世疾俗之 情的发泄。
❖2、阮籍的咏怀诗开创了中国文学 史上政治抒情诗的先河,它摆脱了 对乐府民歌的模仿,把深刻的哲理 引入诗中,同时与一系列的艺术形 象相结合,表现手法多用象征寓意, 形成曲折幽隐的风格特点,使诗歌 的内涵更为深厚。可以说,中国的 诗歌到了阮籍的咏怀诗,明显变得 厚重了。
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 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 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备酒挟琴 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晋 书·阮籍传》)
❖2、创作 阮籍的代表作是 《咏怀》诗八十二首。这些诗 非一时一地而作,是总计平生 所作诗,总题为“咏怀”。是 诗抒感慨,发议论,写理想。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鉴赏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两句写半夜不能入眠,于是起 来弹琴。“不能”即是说不是 主观上不想眠,而是客观上不 得眠,那么是因为什么以致于 诗人夜深都不得眠呢?诗人没 有回答,而是荡开笔墨写弹鸣 琴。
❖ 诗人的这种回避一是主观上的畏惧,面对 司马氏残酷的政治清洗,死亡的阴影挥之 不去,诗人想说而不敢说。《昭明文选》 中李善注解阮籍《咏怀》组诗时说:“嗣宗 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遇祸,因兹发咏,故 每有忧生之嗟。虽志在刺讥,而又多隐 避。”其实不隐避不行啊,稽康不就是因 《与山巨源绝交书》言辞激烈而罹谤遇杀 身之祸吗?二是客观上的无法言说,藏得 太深太久的情感在“夜中”突然涌出,诗 人情难自禁,无法找到合适的词来表情达 意。如此,便只能用琴声来渲泄了。可想 而知,这琴音里藏着诗人多深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