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七中高2018级生物学科暑假作业(三)1.椎实螺是雌雄同体动物,一般进行异体受精,但分开饲养时,它们进行自体受精。
已知椎实螺外壳的旋向是由一对核基因控制的,右旋(D)对左旋(d)为显性,旋向的遗传规律是子代旋向只由其母本核基因型决定,与其自身基因型无关,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之为母性效应。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DD×♂dd,F1全为右旋,F2也全是右旋B.♀Dd×♂dd,F1全为右旋,F2中右旋:左旋=1:1C.♀dd×♂DD,F1全为左旋,F2也全是左旋D.♀dd×♂Dd,F1全为左旋,F2中右旋:左旋=1:12.某动物种群有AaBb和Aabb两类个体,比例为1∶1,两对基因自由组合,雌雄个体比例1∶1。
已知aaB_个体致死,假如种群中全部个体都能够自由交配,且子代中除致死基因型外全部个体都成活,则成活子代中AaBb所占的比例是()A.3/32 B.6/32 C.6/57 D.12/573.某遗传病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在某地区自然人群中,该病在男性群体中的发病率为1/60。
下图是该地区两个有一定关系的家庭的有关该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其中6号个体不携带该病致病基因。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9号个体携带的该病致病基因来源于1、2号个体B.系谱图中1、4、5、7号个体都是杂合子C.若5、6号个体再生一个孩子,则该孩子表现正常且携带该病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3D.8号个体与该地区表现正常的女性结婚,则他们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是1/1224.已知某一对染色体三体的植物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同源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两极,最终可形成含1条或2条该染色体的配子(只含缺失染色体的雄配子致死)。
现有一个三体且一条染色体缺失的植株甲,其细胞中该染色体及基因分布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植株甲减数分裂可以产生3种基因型的雌配子,2种基因型的雄配子B.植株甲减数分裂产生的雌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2:1:2C.植株甲自交后代中没有染色体数目异常的植株占2/15D.植株甲自交后代中该染色体为三体的植株占1/25.已知果蝇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控制果蝇灰身与黑身和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B.两只亲代果蝇的表现型为♀(或♂)灰身直毛、♂(或♀)灰身分叉毛C.B、b和F、f这两对基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子代表现型为灰身直毛的雌蝇中,纯合体与杂合体的比例为1:56.在某严格自花传粉的二倍体植物中,野生型植株的基因型均为AA(无A基因的植株表现为矮化植株)。
现发现甲、乙两株矮化突变体植株的相关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矮化程度与a基因的数量呈正相关。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突变体植株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一个四分体最多含有4个a基因B.若各类型配子和植株均能成活,则乙突变体植株自交后代中存在两种矮化植株C.甲突变体植株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其自交后代只有一种矮化植株D.乙突变体植株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在甲突变体植株的基础上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7.某种鸟的性别决定是ZW型,其尾羽花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纯合白色雌鸟与纯合斑点雄鸟交配,F1中雌鸟均为斑点、雄鸟均为白色。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控制尾羽花纹性状的基因位于W染色体上B.亲代雌雄鸟的基因型分别是Z a W、Z A Z AC.F1中雄鸟和雌鸟均为纯合子D.若F1的雌雄鸟自由交配,F2中斑点雌鸟所占的比例为1/48.果蝇的体色有黄身(A)、灰身(a)之分,翅形有长翅(B)、残翅(b)之分。
现用两种纯合果蝇杂交,因某种精子没有受精能力,导致F2的4种表现型比例为5:3:3:1。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果蝇体色、翅形的遗传都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不可能为AABBC.基因型为AaBb的雄果蝇进行测交,其子代有3种表现型D.F2黄身长翅果蝇中双杂合子个体占2/59.下图为一对雌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图解。
其中II、III、IV、X、Y表示染色体,基因A、a分别控制灰身和黑身,基因R和r分别控制红眼和白眼。
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果蝇细胞一个染色体组组成是II、III、IV、 X或II、III、IV、 YB.该对果蝇杂交后得到的F1代中雌果蝇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4C.若该雌果蝇含A的染色体片段缺失,则该对果蝇杂交后得到的F1有16种基因型D.II号、III号染色体在减数分裂发生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10.果蝇的红眼和白眼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A、a)控制,另有控制正常翅与外展翅(B、b)、正常眼与粗糙眼(T、t)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杂交,后代雌果蝇均表现为红眼、雄果蝇均表现为白眼,则可判断红眼为显性性状B.经大量观察发现,红眼雄果蝇和白眼雌果蝇杂交,后代每2000-3000只红眼雌蝇中会出现一只白眼雌蝇,最可能的原因是发生了染色体变异C.若纯合正常翅正常眼与纯合外展翅粗糙眼果蝇杂交,F2中每对性状的分离比均为3:1,则说明B、b与T、t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若三对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BbTtX A X a和BbTtX A Y的果蝇杂交,后代雌性是杂合子的概率为7/8 11.人类有红绿色盲和蓝色盲。
某海岛正常居民中约有44%为蓝色盲基因携带者,下图为该岛一家族系谱图。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15号体内细胞最多有4个红绿色盲基因B.11号和12号生一个两病兼患男孩的概率为1/24C.减数分裂中期Ⅰ进行显微摄影可用于人的染色体组型分析D.若16号与该岛某表现型正常的男性结婚,后代患蓝色盲的概率是11%12.果蝇的灰身对黑身为显性,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B控制,基因R或r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会影响雌、雄黑身果蝇的体色深度。
现有纯合的黑身雌果蝇与纯合的灰身雄果蝇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表现型及比例如下:灰身雌果蝇:黑身雌果蝇:灰身雄果蝇:黑身雄果蝇:深黑身雄果蝇=6:2:6:1:1,现欲通过一次杂交获得雌雄个体均同时具有三种表现型的子代果蝇,从现有的雌雄果蝇中选择,满足条件的基因型组合有A.4种B.3种C.2种D.1种13.某人发现其养殖的一对白毛家兔生出几只灰毛家兔,为了研究家兔毛色的遗传特性,他让两只亲本继续杂交,仍B.控制家兔毛色性状的基因的遗传只遵循分离定律C.控制家兔毛色性状的基因可能只位于常染色体上D.上述过程中出现的灰毛性状是基因突变所致,与环境无关14.某女娄菜种群中,宽叶和窄叶性状是受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的,但窄叶性状仅存在于雄株中,现有三个杂交实验如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基因B和b所含的碱基对数目可能不同 B.无窄叶雌株的原因是X X导致个体致死C.将组合1的F1自由交配,F2中窄叶占1/6 D.正常情况下,该种群B基因频率会升高15.某二倍体植物为XY性别决定型,其花瓣中色素代谢如下图,其中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当蓝色素与红色素同时存在为紫花,但仅限于某一种性别,而另一性别的个体死亡。
现有一对纯合亲本杂交,得到F1代,F1代中雌雄植株杂交,得到F2代,结果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上述过程体现了基因与性状之间关系为基因控制酶的合成,影响代谢过程,进而控制性状或一对基因控制多种性状B.亲本的基因型是aaX B X B, AAX b YC.若取F2中的白花植株相互交配,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白=7:1D.这种植物中,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X b X b,不可能为AAX b X b16.果蝇的长翅(B)与短翅(b)、红眼(R)与白眼(r)是两对相对性状。
亲代雌果蝇与雄果蝇杂交,F l表现型及数量如下表。
另取F1中1只长翅白眼果蝇与1 只长翅红眼亲本果蝇杂交得到F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亲本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BbX R X r和BbX R YB.F1长翅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有4种,其中杂合子占5/6C.若F2代雄果蝇中长翅白眼占3/8,则F2代雌果蝇中出现长翅白眼的概率为3/8D.若取F l代1只短翅白眼果蝇与F1代1只长翅红眼果蝇交配,子代有一半长翅红眼果蝇17.遗传学家将白眼果蝇X b X b和红眼果蝇X B Y杂交,所产生的两千多只子代中有一只白眼雌果蝇和一只红眼雄果蝇,研究表明,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母本产生配子时两条X染色体未分离。
已知含一条X染色体的果蝇(XY、XO)为雄性,含两条X染色体的果蝇(XX、XXY)为雌性,含三条X染色体和零条X染色体的果蝇胚胎致死,分析错误的是A.子代红眼雄果蝇的精原细胞中不存在Y染色体B.子代白眼雌果蝇的体细胞中最多含4条X染色体C.母本两条X染色体未分离可能发生在初级卵母细胞中D.与异常卵细胞同时产生的3个极体染色体数目都不正常18.现发现某种植物的绿色叶对花色叶为显性,控制该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S、s)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
让纯合植株杂交,得到下表实验结果。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控制该植物叶色性状的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B.表中组合①的亲本基因型为AASS、aassC.表中组合②的亲本基因型为AAss(或aaSS)、aassD.表中组合①的F2绿色叶与花色叶个体杂交,理论上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绿色叶∶花色叶=1∶119.果蝇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
果蝇缺失1条IV号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缺失2条则胚胎致死。
一只缺失1条IV号染色体的杂合子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缺失1条IV号染色体的白眼雄果蝇杂交得到F1,下列关于F1果蝇的叙述错误的是A.白眼雄果蝇占1/4 B.红眼雌果蝇占1/4C.染色体数正常的红眼果蝇占1/3 D.缺失1条IV号染色体的白眼果蝇占1/320.果蝇的灰身与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直毛与分叉毛为另一对相对性状。
现有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右图所示。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正常情况下,雄性亲本的一个精原细胞可产生的精子类型是四种B.子代中表现型为灰身直毛的雌性个体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1:6C.控制灰身和黑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直毛和分叉毛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子代中灰身雄蝇与黑身雌蝇交配,可产生黑身果蝇的比例为1/421.番茄(2N=24)是二倍体植物,缺刻叶和马铃薯叶为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D、d位于6号染色体上),果实的红色与黄色是另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