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内外大学生创业现状与趋势

国内外大学生创业现状与趋势

1.2国内外高校学生创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为使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同时无后顾之忧,目前我们有这样三个目标:1.充分就业 2.物价水平稳定.3.国际收支平衡。

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达到经济发展目标需要借助这一批热情肯拼、专业知识扎实、具创造性思维的高校毕业生的力量。

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及研究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

传统的大型企业、国有企业由于其生产经营方式的落后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今中国。

现今我们需要的不是简单的的劳动力,而是以创新创业为核心、高效整合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建立新型商业模式的企业。

为缓和传统劳动力与现代商业模式之间的巨大矛盾,社会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

高校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不仅可以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而且还缓解了毕业生人数急剧上升对于社会造成的压力。

时代需要创业者,时代呼唤创业者。

1.2.1国内高校学生创业现状与发展趋势1.2.1.1国内大学生创业现状与趋势大学生自主创业就是大学生通过个人及组织的努力,利用所学的知识、技能,自身能力,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在有限的环境中,努力创新、寻求机会,不断成长创造价值的过程。

大学生创业已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国家不断推出针对大学生创业的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各地政府部门也都推出了针对大学生的创业园区、创业教育培训中心等,以此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部分高校也创立了自己的创业园,为学生创业提供支持。

尽管国家和学校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诸多支持和优惠政策,但是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仍令人堪忧。

问题主要集中于以下两点:一、热情高涨,但付诸于实践者实为少数。

自1998年5月,清华大学举办首届创业计划大赛开始,自主创业一时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大学生创业热在全国迅速蔓延开来,无数大学生投身其中。

虽然近年来,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热情仍然不减,但是,真正加入自主创业行列的人却逐年减少。

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自主创业的实际人数不多,占大学生总数的比例不大,如清华大学,由于毕业生就业并不是太困难,同时又由于自创业需要承担相当磊的风险,虽然清华大学有相对比较好的学生创业环境,但是选择自主创业的人并不多,目前清华大学自主创业的学生约500人,只占清华学生总数的2%左右;而在美国,像斯坦福等知名大学,大学生创业的比例可以达到10%。

二、自主创业科技含量低,成功率低。

大学生在校参加的自主创业计划大赛中,大多数项目都是关于高新技术的。

一旦学生毕业脱离学校后,要凭个人之力创办高科技企业,却往往显得势单力薄。

而作为近似完全理性人的风险投资公司当然不愿意投资到学生创业的公司这样规模小、风险大的企业。

因此,大多数毕业生在创业时选择了启动资金少,容易开业且风险相对较小较容易操作的传统行业,如餐厅、咨询、零售等小而适合自己的行业。

这样一方面可以节约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先积累经验。

人们对于大学生创业无疑是寄予厚望的,尽管国家出台了优惠政策,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但目前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并不多,自主创业的成功率也不是很高。

2004年6月搜狐网做了一份2004年大学毕业生择业意向调查,结果显示,选择自主创业只有8.4%。

在众多的创业者中,很大一部分人都尝到了失败的滋味。

据不完全统计,大学生成功创业率只有2%~3%。

①目前,中国的创业活动呈现四个明显趋势。

第一、严峻的就业形势要求更多的大学生选择创业之路。

第二、大学生自主创业迎合了产业发展转向“知识经济”的趋势。

第三、大学生自主创业毕竟更进一步得到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的关心。

第四、创业者的创业行为更加理性、创业项目更加多样。

大学生创业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一个很“新”的概念,刚刚开始起步所以现在这市场还比较混乱,现在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几率并不大。

但什么是成功?像史玉柱一样几经商海沉浮还可以重新走上辉煌是成功,像马云一样屡战屡败、屡败屡战面对工作,永不抱怨、以永不屈服的灵魂面对生活是成功,像李嘉诚一样白手起家,勤勤恳恳现在做到“中国首富”是一种成功,但谁说努力拼搏的创业者们不是成功呢?也许他们摸黑了、亏钱了、上当了,但他们勇于创新,敢于实践,他们收获了丰富的社会经验和社会资源,这同样是一种成功。

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政府越来越大的重视以及社会给予的关心支持,大学生创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很大。

①中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Z].《瞧这网》1.2.1.2国内研究生创业现状与趋势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便有了研究生自主创业,那时我国的研究生数量很少,他们的创业情况非常好。

然而经过连续多年的大规模扩招,研究生数量不断增加,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

浙江大学是国内开始进行研究生创业教育较早的高校之一,早在1996年就开始了研究生挂职锻炼计划。

教育部于1999年开始多次召开创业教育讨论会,全国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在内的9所高校正在全面试点创业教育。

我国的研究生创业教育比起西方经济发达国家慢了15年,现在正处于起步时期、探索时期。

很多经验和创业方式是直接模仿甚至照搬于研究生创业教育比较成熟的国家,现在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借鉴他们的优秀经验,以之为基础,结合我国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迅速、不稳定,就业市场不景气等实际情况找到一条适合我国研究生创业的道路。

如果说大学生是高校学生创业的主要力量,那么研究生就是高校学生创业的高级后备军。

他们掌握着更加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具有更成熟的社会心理、建立并可以利用相对完备的社会资源链。

他们完全具备成为一名优秀创业者的能力。

然而统计数据显示研究生创业的成功率只有百分之三。

这又是为什么呢?国内相当数量的大学进行“创业教育”的方式流于形式,对待高素质的研究生,还是一样用单方向知识传送的方式将知识“灌输”到学生脑里,忽略了硕士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引导他们发展创新思维、产生对市场机会的敏锐认识、形成个人竞争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终究要和实践结合才可以发挥效果,很多教师是理论方面的巨人,传授理论知识如行云流水,但却不引导学生与市场真正接触,缺乏有效实践,导致很多研究生空有一肚子理论真正进入市场后全无作为。

在上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研究生创业的潜力并未发挥出来,自主创业还没有成为研究生就业的重要途径。

然后近几年政府主张“创业带动就业”并且对研究生给予政策帮助:。

国家越来越重视“创业教育”,首先培养研究生创业思维意识,通过研讨会、专题讲座、实践教学等,使他们产生创业意识,从被动创业转化为积极创业。

重点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创业能力,引导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创造新思路,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市场需求确定创业项目。

研究生创业正在向“高科技创业”、“机会创业”、“技能创业”发展,为国民财富增长贡献不可小觑的力量。

1.2.2国外高校学生创业情况与发展趋势美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高速增长堪称当代经济奇迹。

全国每年都有110万个新公司成立,创业新潮在美国一浪高过一浪,在美国历史上,创业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生机勃勃。

世界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创业型就业是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是美国就业政策成功的核心。

”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研究者戴维·伯克(David Birch)发表的研究成果推翻了之前认为大型企业是经济支柱和新就业机会提供者的说法,他认为1969~1976年,新的小型成长型企业创造了美国经济中81.5%的新就业机会。

今天,美国的年轻人们对创业的表现比他们的上一代表现出更加浓厚的兴趣和热情,创业理念已经深深根至于美国文化之中。

过去30年中,20来岁的年轻创业者们在构思、开办并迅速发展新公司方面的作为充分体现出新创业一代的希望,他们努力孕育产生了各种全新的企业,也产生了许许多多年轻的创业企业家。

具有创新意义的创业者和他们的创业项目对美国的国民财富有巨大贡献。

比如,微软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创建的,1980年,微软的年收入只有800万美元,员工38人;截止2008年年底,微软的全球员工总数为95664人,整年总营业收入604.2万。

②这就是创业的结果,通过占数量少数的人才创造大量财富,靠的不是运气,而是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准确切入市场需求,借助政府给予学生创业优惠政策的创新创业精神。

经济发展总是伴随着战争的产生而变化,美国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领头军,战后的变革创新总能给经济带来突飞猛进的增长。

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早,经过长久的发展,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大专直到本科、研究生的正规教育体系。

这个体系源源不断的培养出大批具备创业才能的人,推动了整个社会经济、高科技产业的创新体系的蓬勃发展。

美国在高校创新创业方面已经产生了较好的成就,也形成了相对成熟的高校创新创业模式,他们的优秀经验对于我国的大学生创业、研究生创业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②李克敏,孙娟创业概论[M]北京市: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年:15英国1987年,英国政府提出了“高等教育创业”计划(Enterprisein Higher Education Initiative EHE),这个计划的宗旨是培养大学生的可迁移创业能力,要求大学生不仅仅只传授与知识、技能相关的课程,还要将与工作相关的学习(work-related learning)也纳入课程体系中去,对高校学生的创业能力进行培训。

③该政策提出之后,英国政府加强对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视,开设两种课程:一种是“创业准备”课程,另一种是“关于创业”的课程。

前者的教师绝大多数都有实际管理经验、创立过自己的企业,他们采取小组互动的实践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给他们未来进入创业市场打下实践基础,增强他们的“手脑并用”能力;后者的教师在理论研究方面有很深厚的功底,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完备的知识结构,商业管理方面经验相对少一些,他们更倾向于通过传统方式进行教学,给予学生理论方面的支持。

二者结合,既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发现知识,又培养学生创业热情,引导学生了解市场、进入市场。

英国政府深知创业型人才的重要性,所以出台一系列的创业教育政策,给予高校创业者以政策支持。

1.启动创业项目,鼓励毕业创业。

2.建立管理机构,促进创业教育的发展。

3.出台各种各样的投资方案,为创业教育提高资金保障。

设立以下基金:“大学生挑战基金”、“科学创业挑战基金”、“高等教育创新基金”、“高教援助基金”。

4.开展创业教育研究,积极探索教与学的新模式。

5.利用商业连接网络服务大学生创业。

④英国创业政策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首先,参加创业教育的青年同学增加。

高校学生的创业能力、思维得到普遍提升,这为市场传输了一大批高知高能的人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