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砌体结构6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PPT课件
砌体结构6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PPT课件
15
8.设有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时墙体的损坏
➢ · 产生原因:水平往复地震作用 ➢ · 裂缝形状:交叉裂缝 ➢ · 出现部位:墙体和构造柱柱端 ➢ · 分布规律:墙体裂缝的宽度不会很大,构造柱柱
端混凝土崩裂、钢筋屈曲,集中配筋约束墙体抗倒 塌能力较强、具有很大的抗变形能力
16
8.设有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时墙体的损坏
28
512地震按建造年代震害情况统计
29
512地震按建造年代震害情况统计
30
512地震按建造年代震害情况统计
31
512地震按地震区烈度震害情况统计
32
512地震按使用用途震害情况统计
33
第二节 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措施
➢ 砌体房屋抗震性能与建筑平面布置、结构选型、抗 震计算、构造措施和施工质量相关
第六章 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
第一节 砌体结构房屋常见震害 第二节 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措施 第三节 多层砌体 ➢ ① 材料抗剪承载力较低,延性差 ➢ ② 结构整体连接性能较差
➢ 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要点 ➢ ① 方案选型 ➢ ② 构造措施 ➢ ③ 施工质量
2
第一节 砌体结构房屋常见震害
➢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砌体结构房屋震害: ➢ 1.墙体交叉裂缝 ➢ 产生原因:主拉应力过大 ➢ 裂缝形状:倾斜阶梯状且交叉 ➢ 出现部位:内外纵横墙、窗间墙 ➢ 分布规律:底层墙体比顶层严重
3
4
2.转角墙及内外墙连接处的破损
竖向裂缝
5
2.转角墙及内外墙连接处的破损
24
10、512地震砖混结构的破坏
➢ 安县合理设置构造柱和圈梁的砌体结构
25
11、512地震震害情况统计
512地震按结构形式震害情况统计
26
512地震按结构形式震害情况统计
27
512地震按结构形式震害情况统计
➢ 破坏程度严重而应立即拆除和停止使用所占的比例来 看,不同结构形式的抗震性能按以下顺序依次增强: 砌体结构——砌体-框架混合结构——框架结构——框 架-剪力墙(核心筒)结构/钢结构。除了各类结构 本身抗震性能的差别以外,结构体系和施工质量的离 散程度也对结构的抗震性能有一定的影响。比如各种 砌体结构,建造随意,有时没有进行设计,很多情况 是结构体系不清楚,因此结构的抗震性能难以把握, 破坏情况也多种多样,可能是砌体墙剪切破坏或砂浆 强度不足错动剪切破坏,也可能是楼板拉结破坏和砌 体墙的倾覆破坏
➢ 出现部位:预制板和承重墙连接处 ➢ 分布规律:无圈梁房屋较有圈梁房屋严重;现浇
楼盖的抗震性能优于预制楼盖
14
7 门窗过梁的损坏
➢ 产生原因:砖拱对变形极为敏感 ➢ 裂缝形状:支座倒八字裂缝和跨中竖缝 ➢ 出现部位:砖砌平拱、弧拱过梁 ➢ 分布规律:房屋尽端处损坏比中部过梁严重,上层
比下层损坏严重
➢ 房屋的立面布置宜规则: ➢ ① 房屋的质量分布和刚度沿高度方向变化宜均匀
② 应避免局部的突出 ③ 楼层不宜有错层
35
2.楼梯间的布置
➢ 楼梯间不宜布置在房屋端部的第一开间及转角处 ➢ 楼梯间不宜突出或开设过大的窗洞,以免将楼层圈
梁切断,应特别注意楼梯间顶层墙体的稳定性
36
二、方案选型
➢ 1.砌体结构房屋高度、层高、高宽比限制
➢ 表:砌体结构房屋总高度(m)、层数和高宽比限值
最小
烈度
砌体类 墙厚
8
3.空旷空间墙体的开裂
通长水平裂缝 ➢ 产生原因:抗震墙体相距较远,墙体受弯剪或水平
弯曲作用 ➢ 裂缝形状:通长水平裂缝 ➢ 出现部位:大房间房屋顶层,大开间房屋外墙 ➢ 分布规律:空旷房间的外纵墙或山墙开裂严重;错
层、房屋平面凹凸变化处、墙体在门窗洞口过分被 削弱处开裂严重。
9
4.碰撞损坏
➢ 产生原因:墙体振动,互相碰撞挤压 ➢ 出现部位:伸缩缝和沉降缝两侧
➢ 南坝镇小学教学楼垮塌 20
10、512地震砖混结构的破坏
➢ 汉旺镇铁路货运站宿舍楼倒塌
21
10、512地震砖混结构的破坏
➢ 蓥华中学教学楼右段倒塌(左段为框架结构)
22
10、512地震砖混结构的破坏
➢ 江油花园路初级中学教学楼纵向承重墙和砖柱严重破坏
23
10、512地震砖混结构的破坏
➢ 雁门中心小学教学楼预制板拉结不足导致破坏
10
5.突出屋面楼梯间、电梯间、附墙烟 囱、女儿墙等附属结构的破损
11
5.突出屋面楼梯间、电梯间、附墙烟 囱、女儿墙等附属结构的破损
➢ 产生原因:“鞭鞘效应” ➢ 出现部位:房屋突出部位 ➢ 分布规律:突出部分的面积相对于下层面积愈小,
破损愈严重。
12
13
6 砌体结构房屋楼盖的破损
➢ 产生原因:板、梁墙上支承长度不够或无可靠拉 结
➢ 比较典型的破坏形式有:结构抗震体系单薄,未设 置构造柱,也有未设置圈梁,预制楼板未拉结。
➢ 当合理设置构造柱和圈梁,砖混结构也能有效抵御 地震破坏,在震害调查中也发现基本没有受到破坏 的砖混结构。因此,对于砌体结构,如何保证结构 的整体性和侧向承载力是抗震设计的关键。
19
10、512地震砖混结构的破坏
转角裂缝
6
2.转角墙及内外墙连接处的破损
外纵墙倒塌
7
2.转角墙及内外墙连接处的破损
➢ 产生原因:转角处分担地震作用较多 ➢ 裂缝形状:竖向裂缝、三角形或菱形 ➢ 出现部位:内外墙连接处、房屋转角 ➢ 分布规律:纵墙承重房屋比横墙承重房屋严重;墙
体布置不对称时比规则严重;不设置圈梁时比设置 时严重;大洞口、空旷房间或楼梯间严重;内外墙 拉结差时严重。
17
9.非结构构件的震害
➢ 多层砖房震害规律: ➢ ① 层数越多,破坏越重;
② 横墙越少,破坏越重; ③ 层高越高,破坏越重; ④ 砂浆强度等级低,破坏重; ⑤ 房屋两端及转角处震害重; ⑥ 下层比上层的破坏重; ⑦ 预制楼板比整体现浇楼板的破坏重; ⑧ 墙肢平面布置不均匀时破坏重。
18
10、512地震砖混结构的破坏
➢ 砌体房屋抗震设计原则:“小震不坏、中震可修、 大震不倒”
➢ 抗震概念设计主要内容: ➢ ① 建筑总体布置
② 结构选型 ③ 抗震构造措施
34
一、建筑平立面布置
➢ 1.平立面布置要求 ➢ 房屋的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 ➢ ① 刚度中心和质量中心应尽量接近
② 平面布置应避免墙体局部突出和凹进 ③ 应尽量避免将大房间布置在单元的两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