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药行业发展分析
当前,我国医药产业面临的形势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市场总量迅速增长;忧的是影响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体制性因素——“以药养医”的体制尚未改变。
尽管如此,我们展望未来,已经看到了促进医药行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契机。
一、内需增长强劲是行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自1978年至今的近30年是我国医药市场发展最辉煌的30年,平均销售收入递增幅度超过17%,远远高于全球医药市场平均增速8%~10%的水平。
国内市场旺盛的需求成为中国医药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我国医药产品的销售市场目前仍以内需为主。
以2006年为例,医药产品出口交货值仅占全部医药产品销售收入的12.65%,而且其中1/2是化学原料药与中间体,真正的制剂与制成品极少。
所以,内需市场的发展主宰着国内的医药生产。
全球著名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的一份报告指出,他们对9个国家的185
位制药企业高管进行了访谈,这些高管普遍认为,全球医药中心正在转变,中国内地将成为外资药企扩张业务的首选市场。
二、研发外包与跨国药企转移生产为我国医药企业增加活力
我国加入WTO后,全球医药市场发生了许多变化,其中一个重要的变化是跨国药企的转移生产和委托加工日益扩大,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把原料药产品转移给中国企业生产,如美国辉瑞公司把多个激素产品转让给上海医药集团生产;阿斯利康公司已停止生产原料药,转而向中、印采购;默克公司、日本第一制药等也纷纷与中国医药企业进行相关合作。
转移生产给中国医药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
订单和利润,更重要的是国际规则、先进的仪器设备、环保、安全和质量理念以及专利保护意识等,这将有利于提高我国医药行业的竞争能力和国际地位。
近年来,医药研发外包业务在我国方兴未艾。
在北京中关村、成都高新区、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等地区,已涌现出一大批医药研发公司,如上海药明康德公司、睿智化学公司、北京智元公司、本原正阳公司等。
这些承接医药研发外包业务的公司发展迅速,他们在国内医药行业带头实践和推广了国际标准的GLP和GCP,并为中国制药由仿制向创新的转变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而且,他们让世界医药业开始关注中国,了解中国。
同时,世界医药科研的主力军也纷纷来中国落户。
继丹麦诺和诺德公司来中国建立医药研发中心后,阿斯利康、礼来、罗氏、拜耳、诺华、葛兰素史克等跨国公司也纷纷来华设立研发中心或扩大研发投资,他们一致看好中国的医药研发环境及巨大的市场空间。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研发中心,必然会给我国医药企业带来更多的合作和面对面的学习机会,并增加成果转让机会,同时也会给国内企业开发创新药带来巨大支持。
比如上海张江就有4个尚处于早期研发阶段的一类新药和20多项接近后期的项目得到合资或注资;某外资企业还拟出资3700万美元购买上海一医药企业的科研成果。
与外资协作开发、共享成果的合作一定会加快我国医药产业的创新进程。
三、国际资本青睐中国药业
近年来,国际资本日趋关注中国医药产业。
在已获得外商风险投资注入的29家医药企业中,有12家是2006年完成的注资,这些风险投资机构包括许多世界著名的投资银行,如高盛、美林、软银、鼎晖和兰山投资等。
自去年初开始,国际资本进入中国医药企业出现明显加速的迹象。
这些国际财团帮助我国医药企业成功打通了通向国际资本市场的通道,并募集了大量资金,有力地促进了我国
医药产业的国际化进程。
资本国际化将带动中国资本走出去,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资本在美、欧、日市场购并当地医药企业的案例一定会出现。
当中国资本在海外成功投资医药企业时,中国医药行业“走出去”战略就进入了更高阶段。
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我国内地医药企业在海外上市的有上海医学之星、深圳迈瑞医疗、斯达制药和中生北控4家公司,共募集资金近5亿美元。
而2007年仅仅到4月末,就有5家医药企业在海外上市,分别是贵州同济堂(中药)、武夷药业(中药)、四环控股、先声药业和沈阳三生制药。
这5家企业募集的资金超过7亿美元。
预计到今年末,在海外上市的我国医药企业的数量至少会比2006年翻一番。
这些情况传递着一个重要信息:国际资本高度关注有潜能、有价值的我国医药企业,而获得国际资本支持的企业,其技术和专长将迅速转换成生产力走向市场,并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
资本的国际化是我国医药企业国际化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对于提高我国医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是一个重要契机。
四、中国制剂“走出去”的时机已成熟
中国制剂走进欧、美、日国际主流市场,一直是中国医药行业的共同梦想。
而今天,中国制药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条件:改革开放缩小了我国与世界制药先进水平的差距;研发创新和GMP、GCP、GLP、GSP等质量规范的推行以及EHS体系的建设,让中国医药产业上了一个新台阶;一批批在跨国公司工作多年的“海归”的加盟,加快了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步伐,一部分医药企业已经达到国际认证水平——中国制剂“走出去”的时机成熟了。
浙江华海药业是我国第一个制剂通过美国FDA认证的企业;深圳立健药业是第一个把头孢菌素制剂大批量销往欧洲的企业;海正药业、复星药业、西安千禾药业、大连美罗等都是固体制剂出口成功的先行者。
过去一直被认为出口难度较
大的大输液产品,也已有石家庄四药、四川科伦集团成功出口,并可望在不久的将来进入美国市场。
中国制剂走向欧、美、日国际主流市场,将带动中国医药行业实现大的跨越。
五、科学发展观促进政策日趋完善
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得益于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政策。
近年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为医药行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契机。
创新发展规划纲要》,为中医、中药的现代化和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家生物产业“十一五”规划,用包括“生物制药”和“中医药”在内的“九大专项”来推动规划的落实;“国家食品药品安全‘十一五’规划”、“新农合”、社区医疗、城镇居民医保等政策相继出台,都为医药行业“十一五”以至更长远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当然,目前一些影响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体制性因素比如“以药养医”的体制尚未改变,一些政策性因素也影响了产业的发展,相信随着国家有关政策的不断完善,随着新的医改方案的出台,这些问题终将得到解决
经典语录
1、最疼的疼是原谅,最黑的黑是背叛。
2、我有没有跟你说过爱是我不变的信仰,我有没有告诉过你爱就是永远把一个人放在心上。
3、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温暖的水域,也许偶尔会被水草缠绕,但因为彼此温暖的呼吸,相信都不会是死结。
如果我说我爱你,我一直爱你,不知道你会不会相信?
4、恋爱就是这么突如其来的一件事,从开始到慢慢进行,每一个细节都不可思议百转千回。
5、爱情只是宿命摆下的一个局。
6、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照射在脸上的温暖阳光,瞬间就成了阴影。
7、我独自守候着岁月的轮回,等待那千年的梦。
蓦然回首,青春的花,在那烟雨蒙蒙中遗失了心,却在这和煦阳光下找到了魂。
终于了悟了那埋藏已久的心。
于是,我轻轻的笑了。
8、人犹如深海里浮浮沉沉,一波一波的海水带着压力冲过来,要将自己深深地淹没,再淹没。
9、爱情如果只剩下同情,就算回到身边,又有何意义?
10、友情其实和爱情一样,很多的时候,距离才可以让彼此懂得。
11、爱一个人不是要拥有他,只要在远方默默地注视他,也就心满意足。
12、有一种隐忍其实是蕴藏着的一种力量,有一种静默其实是惊天的告白。
13、孤单不是与生俱来,而是由你爱上一个人的那一刻开始。
14、结婚时,会说“我愿意”。
愿意什么呢?不是愿意爱你,而是愿意只爱你。
不是愿意和你在一起,而是愿意只和你一起。
不是愿意得到你,而是愿意为你而放弃别人。
不是愿意接受幸福,而是愿意给你幸福。
这句“我愿意”,是个天大的承诺,代表唯一、忠诚和责任……你愿意么?
15、希望的未来那么遥远,不想面对的将来总是不期而遇,对未来抱有不切实际幻想,以及对未来残酷认识不足,使人产生上面判断,对影响未来主要因素的变化判断准确,就能把握事物未来结果,采取行动应对,能使未来向好,既便困难到来,也会有所准备使损害最小,应对未来有效手段是立足当下,采取行动。
16、一句我等你,不知道需要多大的勇气。
它远比我爱你三个字,更需要勇气。
不是每个人你都愿意等待,也不是所有人都值得你去等待。
一句我等你,包含了很多的无奈,心酸,苦涩。
或许是爱不到,或许是不能爱,无论怎样,我等你这个承诺,远比我爱你更动听。
可是有多少的爱情经得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