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模拟试题(带答案)(1)

【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模拟试题(带答案)(1)

一、选择题1.如下图展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其中的①②分别是指()A.凡尔登战役;诺曼底登陆B.雅尔塔会议召开;斯大林格勒战役C.慕尼黑阴谋;诺曼底登陆D.日军偷袭珍珠港;斯大林格勒战役2.历史概念图是一种空间网络结构图,可以把隐性知识显性化,也可以把碎片知识系统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概念支架图如下,图中括号处应该是A.开辟欧洲第二战场B.发表《开罗宣言》C.发表《波茨坦公告》D.签署《联合国家宣言》3.二战后期,1943年5月,北非战事结束。

9月,轴心国集团开始解体的事件是A.日本宣布投降B.意大利宣布投降C.德国宣布投降D.第二战场开辟4.“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增长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

”该材料显示了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A.爆发原因B.突出特征C.严重后果D.重大影响5.如图所示的战役A.标志二战达到最大规模B.成为二战的转折点C.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D.宣告二战欧洲战事结束6.“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这段材料主要体现罗斯福新政中的哪一项措施A.调整工业B.整顿银行C.调整农业D.以工代赈7.张老师上课时在屏幕上展现了下方所示地图,她这节课讲的内容最可能是A.德国的统一历程B.一战爆发前的德国C.二战全面爆发前的德国D.二战后被分裂的德国8.今天恐怖活动已对人类社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20世纪30年代笼罩着世界的恐怖力量是A.反革命势力B.殖民势力C.垄断组织势力D.法西斯势力9.某班同学围绕“20世纪三四十年代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进行讨论,提出了下列看法,你认为最主要的是A.英、法操纵国联,美国拒绝参加B.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结盟,四处侵略C.美国爆发经济危机,波及世界D.苏联实施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10.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给人类留下了哪些历史启迪?()①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②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始终难以合作③所有国家都应互不侵犯,和平共处④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悲剧不能重演A.②④B.①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11.1938年10月,英国首相张伯伦说:“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

女士们,先生们。

安心睡觉去吧!”丘吉尔则尖锐地指出:“我们正在遭到了一场全面、十足的失败!”这场争论针对的是()A.《凡尔赛和约》签订B.华盛顿会议召开C.《慕尼黑协定》签定D.杜鲁门主义提出12.“其实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它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

”该观点主要说明“新政A.极大改善了美国人民的生活B.使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C.调整和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D.形成了美国的中央集权13.如下表格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了解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和发展历程。

下表“重大转折”处的事件是A.德国突袭波兰B.诺曼底登陆C.莫斯科保卫战D.斯大林格勒战役14.下表是《1937年各大国国民收入与国防开支的比例》,可用于研究( )A.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策源地的形成B.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建立C.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D.欧美各国支持中国的全民族抗战15.“新政”期间,罗斯福谈到:“我们将采取经过慎重考虑的、保守性的措施,以使我国的产业工人获得更加公平的工资收入,防止恶性竞争和超常的劳动时间,同时鼓励所有企业防止生产过剩。

”为此,美国政府颁布了()A.《社会保障法》B.《全国工业复兴法》C.《农业调整法》D.《紧急银行法令》16.1945年2月,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在雅尔塔举行战时第二次最高级会议。

该会议A.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B.发表《开罗宣言》,规定被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中国C.实际划分了战后世界的势力范围,推动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D.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17.在1932年的美国总统选举活动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许诺,要用计划经济的方法克服经济危机。

材料中的“计划经济的方法”是指()A.优先发展农业生产B.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C.充分利用市场调节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指导18.《全球通史》记载:“我在西雅图看到许多妇女在超市的弃货堆里寻剩的食物……我在纽约和芝加哥等城市里看到人们在丢弃的罐头听里找剩肉……”对此,美国罗斯福总统采取的措施有( )①增加农业产量②兴办公共工程③进行社会救济④扩大工业生产规模A.①④B.①②C.①③D.②③19.“二战”中某次国际会该公报摘录:“我们不屈不挠的宗旨,就是要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要确保狼国绝不能够再扰乱世界的和平,……我们已经商得同意:当于1945年4月25日在美利坚合众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会议。

”这一会议是A.开罗会议B.德黑兰会议C.雅尔塔会议D.波茨坦会议20.20世纪30年代早期,美国著名学府哈佛大学的毕业生,也要为求职而四处奔波.那时,当纽约百货公司的电梯工,都要求有学士学位。

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A.教育发达,人才相对过剩B.经济萧条,失业现象严重C.新政开展,限制企业规模D.科技立国,高新产业发展2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经济危机,为了摆脱危机,各国采取不同的措施,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

德国希特勒建立纳粹政权。

这一时期,应对危机的措施与德国最为类似的一个国家是()A.意大利B.日本C.苏联D.法国22.在罗斯福”新政”的所有计划中,受到最严厉批评的是农业玫策。

这种在千百万人处于饥饿的情况下去减少粮食生产的设想,在人道主义者看来,是极其错误的。

但农业政策的实施,不仅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也推动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这是因为该政策A.增加了新的就业机会B.使银行的信用得列了恢复C.缓解了生产过剩的状况D.消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矛盾23.史料的类型多种多样,价值各有不同。

在下列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的史料中,可信度最高的是A.英国首相丘吉尔的二战回忆录B.关于二战的电影《最长的一天》C.长篇小说中关于德国闪电战的描述D.当时拍摄的德国通过华沙街头的照片24.“不论是从战争史还是二战以后的世界历史看,它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首次宣布正义国家将结成同盟,不仅是为了保护国家免于外来侵略,而且是为了世界一切人的人权免于强权的蹂躏。

”上述引文最有可能出自于A.《共产党宣言》B.《开罗宣言》C.《凡尔赛和约》D.《联合国家宣言》25.下表是某同学对第二次世界大战部分重大事件的整理。

其中,关于这些重大事件的影响,错误的表述是A.A B.B C.C D.D【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解析】【详解】仔细观察图片,图所示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

其中①“1941年12月、美国对日宣战”可知,这是日军偷袭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军队出动大批飞机,不宣而战,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

第二天,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随后,中英等国家也对日宣战,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其中②“德军进攻苏联失败、二战发生重要转折”可知,这是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2年7月,德军开始集中力量进攻斯大林格勒。

举世闻名的斯大林格勒会战由此开始。

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会战以苏军的胜利宣告结束。

从此,苏军开始了全线反攻。

这次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关键性战役,极大地消耗了德军的有生力量,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场根本转折的开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所以①②分别是指日军偷袭珍珠港和斯大林格勒战役,D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2.D解析: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42年1月1日中、苏、美、英等26国在华盛顿发表的宣言,即《联合国家宣言》,其内容是签字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意、日三国轴心及其附庸,决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媾和。

《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成立,故D符合题意;1944年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不合题意;发表《开罗宣言》、发表《波茨坦公告》与题干无关,故BC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D。

3.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43年5月,北非战事结束。

9月,意大利宣布投降,轴心国集团开始解体,故B符合题意;1945年9月2日,日本签定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故A不符合题意;1945年5月8日,德国签定投降书,欧洲战事结束,故C不符合题意;1944年,欧洲第二战场开辟,德国陷入东西夹击之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就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而人民的消费水平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而导致的生产相对过剩。

材料信息反映的是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

BC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A项符合题意,故选A。

5.B解析: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7月17日~1943年2月2日,德国对苏联重镇斯大林格勒发动了进攻,德国战败,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二战重要的转折点,题干图片描述的是斯大林格勒战役,B项符合题意;珍珠港事件标志二战达到最大规模,A项不符合题意;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C项不符合题意;德国投降宣告二战欧洲战事结束,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对图片有足够的敏感度,有较高的理解能力,通过分析图片得出是斯大林格勒战役,结合这一战役的相关知识解答问题。

6.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依据“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打击了美国,为了巩固资本主义统治,罗斯福实行了新政,在工业上颁布了《国家工业复兴法》,制定了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有效的缓解了危机的危害,A项符合题意;金融业上采取了整顿银行的措施,恢复了银行的信誉,B项不符合题意;农业上,调整农业政策,缩减农产品,政府给补贴,C 项不符合题意;公共工程方面,实行以工代赈,有效的解决了失业人口的问题,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功,能够判断“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的内容来源于《国家工业复兴法》,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内容解答问题,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识记能力。

7.C解析:C【解析】根据“1939年德国疆域”“1939年3月德国孔子的地域范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图反映的是1939年二战爆发之前的德国,C符合题意;图片没有涉及德国的统一历程,A排除;1918年一战结束,B排除;地图没有涉及二战后被分裂的德国,D排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