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就业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中国就业率对大学生的影响因素高正伟工商管理(品牌) 200912234037(重庆文理学院经济与管理系重庆永川 402160 ) 【摘要】就业问题,是关系到民生的重大问题。
自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我国的就业率堪忧,引发了一系列思考。
较高的失业率一方面是对人才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又会对社会安定造成不良影响。
本文了解了两个主要影响就业率的因素(地区生产总值和平均工资)和次要的两个因素,在地区之间对就业率的影响。
结果发现,职工平均工资是四个因素中对就业率影响最大的,而各地区人口数和男女比例均为负相关。
文章最后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一些启示。
【关键词】就业率、影响因素、大学生就业难引言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了重大冲击,其影响从虚拟经济蔓延到实体经济,从发达国家扩散到发展中国家。
在全球金融一体化的环境下,几乎整个世界都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实体经济也受到一定冲击,国内经济增长速度趋缓,对就业的拉动能力减弱。
就业难,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能否解决好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和生活质量,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就业问题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大问题,保证已有就业,扩大就业与再就业显得尤为重要。
一、文献综述(一)就业及其相关概念。
就业,劳动者同生产物质条件相结合,为社会创造财富或提供劳务,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行为。
劳动年龄人口一般指法律规定的成年人口减去达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以后的人数,如我国规定男子16岁~60周岁,女子为16岁~55周岁,这部分人口可被视为劳动年龄人口。
但是,在市场经济里,并不是所有的劳动年龄人口都愿意就业的。
因此,在劳动年龄人口中愿意就业的(包括处于失业状态,但继续寻找工作的人数)构成劳动力人口总数,不愿意就业的劳动人口被称为不在劳动力人口。
在一个经济的全部劳动年龄人口中,己经就业的人数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称为就业率,没有就业的人数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不在劳动力人口和失业人口,失业人口占劳动办人口的比率称为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是不同于周期性失业率的一种失业,是与劳动市场的不完善,寻找工作需要成本等情况下必然存在的一种失业率。
(二)对就业率有影响的因素。
1、经济发展状况对就业率的影响显而易见。
相关理论有著名的“奥肯定律”:奥肯利用美国55个季度(1947~1%0年)的失业率和实际GNP的变化资料,得到失业率与产出增长率之间数量变动的规律:如果失业率下降1个百分点,总是伴随着GDP增长3个百分点和产出缺口减少3个百分点。
该理论现己为多数经济学家所接受,并被称为奥肯定律2、行业因素。
调查资料中,可发现通过不同行业的对比,建筑行业的就业率是所有行业中最高的,为平均水平的一倍以上。
这说明当前的房地产行业虽然低迷但并未给整个行业的人才需求造成影响。
其他就业率比较高的行业依次为化工、IT、医药,分别占到25%、23.4%和20%。
而调查显示传媒行业的就业率仅为7.5%、机械行业的为3.4%。
可见行业不同对就业的影响确实非常大。
3、性别因素。
性别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职业的发展。
调查数据显示:男大学生中没有人认为就业形势很好,5%的男生选择形势较好,就业压力不大,26%的男生选择形势不好,就业压力大,69%的男生选择形势严峻,就业非常困难。
女大学生中同样没有人认为就业形势很好,4%的女生选择就业形势较好,就业压力不大,18%的女生选择形势不好,就业压力大,78%的女生选择形势严峻,就业非常困难。
由此可以得出,男女大学生普遍认为当前的就业形势严峻,就业非常困难,感受到较大的心理压力,相比而言,女大学生感受的压力较男生大。
就业压力形势认知形势很好就业压力不大就业压力大就业非常困难男生0% 5% 26% 69%女生0% 4% 18% 78%数据来源:2008年对在校应届毕业生抽调而得。
4、心理预期因素。
应届生的薪酬心理预期大幅下降也导致就业率有所上升,面对日益加剧的就业压力,应届生的普遍薪酬要求趋于现实。
超过80%的应届毕业生的期望薪酬在2000元以下,期望工资水平超过3500元的仅占3.6%。
这种比较低的心理预期,真实地反应了就业市场的现状。
对于就业空间的期望,超过一半的人不再关注企业的性质,自身在企业中的发展空间成为他们最关注的问题。
无论是外资企业、国有企业、或是民营企业,只要有发展空间,36.3%的人就会去进行尝试。
而以往很热门的事业单位,仅仅成为5.5%人的首选。
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事业单位的按部就班、慢条斯理的办事方式。
5、工作经验因素。
缺乏工作经验也成为应届毕业生就业的瓶颈,由于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面临很大的成本压力,它们中的大多数不愿意对应届生进行工作技能的培训,而希望可以找到能够马上进入临战状态的行业资深人士。
所以,在就业过程中,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面临着很大挑战。
因“职位偏低”而影响就业的为8.5%,所占比例最小,说明高校毕业生“眼高手低”的现象较前些年已经明显改观;另一方面,因用人单位性别歧视导致位成功就业的占到9.4%,因“薪酬偏低”而影响就业的占15.9%,这两点在以往调查中是比较突出的问题,而本次结果显示,两种现象都不同程度有所降低。
针对应届毕业生缺乏工作经验的现状,国家相关部门推出一系列措施来推动高校毕业生技能培训和就业见习,提升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但是很明显,短期的实习经历并不足以使企业信服。
(三)目前的就业状况。
1、目前,我国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1)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增速减缓,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带动作用减弱,2008年10月份以来,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增速下降,现有的岗位流失严重。
(2)我国劳动力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总量矛盾长期存在。
我国人口基数大,虽然人口自然增长的平均速度有所下降,但人口绝对数的增加依然很大。
(3)对于当前我国的就业压力,还有体制上的深层次的体制原因,中国至今仍是城乡二元体制依然处于从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阶段。
(4)中国的就业问题存在结构方面的原因:中国服务业发展的相对滞后,是就业压力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中国长期存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条件下,还应当根据国情来适时调整技术结构,增长劳动者的技能结构。
2、2009年,我国的就业目标是: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与2008年相比,减少了100万。
2008年四季度,工业、出口等关键经济指标大幅下滑甚至出现负增长,6.8%的季度经济增长率更是近年来所未有。
经济下行对就业影响很大。
据研究,我国大体上GDP 增长一个百分点,所带动的就业人数在100万人左右。
“就业难”,体现在三大群体就业呈现叠加现象。
2000多万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影响巨大。
另据悉,2009年全国有610万大学毕业生,再加上2008年毕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100多万人,总计710万左右。
在这两个庞大的就业群体之外,还有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地震灾区劳动者、残疾人等各类就业困难人员,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他们的就业尤其需要重点帮扶。
就业压力,前所未有,国家的政策密度和力度,也同样前所未有。
“就业难”三大群体第一类 农民工(2000多万)第二类 大学毕业生(710万)第三类就业困难人员3、根据国内权威的专业人才招聘网站——中华英才网( )对2008年毕业的新大学生进行工作满意程度的调查显示,50%的被调查者认为工作“不好,跟想做的工作有很大差距”,更有12%的受调查者认为“很差,完全不是我想要的工作”。
该组数据反映出目前毕业的大学生对于就业情况的满意度普遍偏低。
为此,中华英才网设想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中华英才网做了工作匹配程度和薪资两个方面的调查。
在工作匹配程度上,专业是否对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六成(61%)的受调查者认为就业职位专业“基本对口”,或者“完全对口”。
那么基本上可以排除大部分因为专业不对口而造成对工作不满意的因素。
而薪资调查显示出正好大学生就业满意度调查50%28%10%12%不好,跟我想做的工作有很大差距还好,跟我想做的工作很类似很好,正是我想要做的工作很差,完全不是我想要做的工作相反的结论,高达19%的接受调查者认为薪资“太低”、38%认为“比预想的低”,薪资待遇成为造成新毕业大学生不满意目前工作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我国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作为大三学生,我们要有忧患意识,要及早做好就业准备。
二、模型建立表1中国各地区就业率及关联因素情况Y X1 X2 X3 X4 北京0.6777 1581 97.21 40117 7870.28 天津0.3807 1075 96.79 28682 4359.15 河北0.3074 6898 102.17 16590 11660.43 山西0.2915 3375 102.27 18300 4752.54 内蒙古0.2684 2397 104.05 18469 4791.48 辽宁0.3955 4271 102.01 19624 9251.15 吉林0.2439 2723 102.41 16583 4275.12 黑龙江0.2393 3823 103.23 16505 6188.9上海0.5844 1815 98.71 41188 10366.37 江苏0.4191 7550 94.92 23782 21645.08 浙江0.5769 4980 101.87 27820 15742.51 安徽0.2279 6110 103.67 17949 6148.73 福建0.3866 3558 102.04 19318 7614.55 江西0.2443 4339 105.12 15590 4670.53 山东0.3819 9309 100.88 19228 22077.36 河南0.2338 9392 102.8 16981 12495.97 湖北0.2605 5693 102.47 16048 7581.32 湖南0.2792 6342 103.85 17850 7568.89 广东0.3686 9304 105.06 26186 26204.47 广西0.2013 4719 109.18 18064 4828.51 重庆0.2234 2808 102.56 19215 3491.57 四川0.2192 8169 103.23 17852 8637.81 贵州0.1594 3757 107 16815 2282云南0.2015 4483 107.16 18711 4006.72 陕西0.2891 3735 101.19 16918 4523.74 甘肃0.1956 2606 102.53 17246 2276.7新疆0.2416 2050 102.42 17819 3045.26 注:在上图中,Y代表各地区的就业率,单位是:%;X1代表的是各地区的总人口数,单位是:万人;X2代表的是地区的男女比例,以女性为100来计算的;X3代表的是职工平均每个月的工资,单位是:元;X4代表的是地区生产总值,单位为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