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习数学史的感受

学习数学史的感受

学习数学史的意义——听刘教授讲《数学史》的感受数学的各个分支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大部分数学概念的形成并不就是偶然的,现在数学的分支越来越多,到现在已经没有人能够深入研究到数学的各各方面,通过数学史,可以对数学概念的来龙去脉有所了解,也可以对整个数学有个全局的了解。

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状况来瞧,很多数学老师还就是在进行数学教学时,经常把有关的数学史知识省略不讲,这就极大的忽视了数学史对中学数学的促进作用。

如果我们能在数学课程中对学生进行数学史教育,并通过挖掘数学史的文化价值进行教学,让数学文化的魅力真正渗入教材、到达课堂、溶入教学中,数学就会更加平易近人,数学教学就会通过历史文化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欢数学、热爱数学。

那么什么就是数学史呢?我们要理解数学为什么要先了解数学的历史呢?学习数学史对我们学习数学有什么意义呢?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
(一)数学史的科学意义
每一门科学都有其发展的历史,作为历史上的科学,既有其历史性又有其现实性。

其现实性首先表现在科学概念与方法的延续性方面,今日的科学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历史上科学传统的深化与发展,或者就是对历史上科学难题的解决,因此我们无法割裂科学现实与科学史之间的联系。

数学科学具有悠久的历史,与自然科学相比,数学更就是积累性科学,其概念与方法更具有延续性,比如古代文明中形成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与四则运算法则,我们今天仍在使用,诸如费尔马猜想、哥德巴赫猜想等历史上的难题,长期以来一直就是现代数论领域中的研究热点,数学传统与数学史材料可以在现实的数学研究中获得发展。

国内外许多著名的数学大师都具有深厚的数学史修养或者兼及数学史研究,并善于从历史素材中汲取养分,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我国著名数学家吴文俊先生早年在拓扑学研究领域取得杰出成就,七十年代开始研究中国数学史,在中国数学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特别就是在中国传统数学机械化思想的启发下,建立了被誉为“吴方法”的关于几何定理机器证明的数学机械化方法,她的工作不愧为古为今用,振兴民族文化的典范。

科学史的现实性还表现在为我们今日的科学研究提供经验教训与历史借鉴,以使我们明确科学研究的方向以少走弯路或错路,为当今科技发展决策的制定提供依据,也就是我们预见科学未来的依据。

多了解一些数学史知识,也不会致使我
们出现诸如解决三等分角作图、证明四色定理等荒唐事,也避免我们在费尔马大定理等问题上白废时间与精力。

同时,总结我国数学发展史上的经验教训,对我国当今数学发展不无益处。

(二)数学史的文化意义
美国数学史家m、克莱因曾经说过:"一个时代的总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与这个时代的数学活动密切相关。

这种关系在我们这个时代尤为明显"。

"数学不仅就是一种方法、一门艺术或一种语言,数学更主要就是一门有着丰富内容的知识体系,其内容对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哲学家、逻辑学家与艺术家十分有用,同时影响着政治家与神学家的学说"。

数学已经广泛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与思想,就是形成现代文化的主要力量。

因而数学史就是从一个侧面反映的人类文化史,又就是人类文明史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许多历史学家通过数学这面镜子,了解古代其她主要文化的特征与价值取向。

古希腊(公元前600年-公元前300年)数学家强调严密的推理与由此得出的结论,因此她们不关心这些成果的实用性,而就是教育人们去进行抽象的推理,与激发人们对理想与美的追求。

通过希腊数学史的考察,就十分容易理解,为什么古希腊具有很难为后世超越的优美文学、极端理性化的哲学,以及理想化的建筑与雕塑。

而罗马数学史则告诉我们,罗马文化就是外来的,罗马人缺乏独创精神而注重实用。

(三)数学史的教育意义
1、数学史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就是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倾向与情绪状态.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的专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学习兴趣又就是激励人、推动人去学习的一种力量。

从心理学的观点讲,学习兴趣可分为两个部分:①人的好奇心、求知欲、爱好构成了有利于学习的内部原因;②社会责任感构成了学习的外部原因。

目前,由于中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很不够,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学习的效果。

但这并不就是因为数学本身枯燥、无趣,而就是它被我们的教学所忽视了。

如果在数学教育中适当结合数学史的有关知识,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克服我们学习数学的消极影响。

2、数学史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
数学教材就是经过了反复推敲的,语言十分简洁。

为了保持知识的系统性,我们把教学内容按定义、定理、证明、推论、例题的顺序编排,这样就缺乏自然的思维方式,对数学知识的内涵,以及相应知识的创造过程介绍也偏少。

虽然这样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但就是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数学知识就就是先有定义,接着总结出性质、定理,然后得出解决问题的错误结论。

在教学与学习的过程中,教育者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快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将知识系统化。

然而系统化的知识无法让学生了解到知识就是经过问题、猜想、论证、检验、完善,一步一步成熟起来的。

因此,把数学史融入日常教学,进行思想教育,教师不仅要吃透教材的知识内容,还要努力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并采取多种形式,形象生动地进行教学,可以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

3、数学史可以提高学生的美学修养
数学就是美的,无数数学家都为这种数学的美所折服。

英国数学家与哲学家罗素说过:“数学不久拥有真理,而且还拥有至高无上的美——一种冷峻严肃的美,就像一尊雕塑,……、、这种美没有绘画或音乐那样华丽的装饰,它可以纯洁到崇高的程度,能够达到严格的只有最伟大的艺术才能显示的完美境界”。

数学史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领悟数学的美,在很多著名的数学定理、原理都闪现着美学的光辉。

4、数学史可以弘扬祖国优秀文化,提高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操
中华民族有几千年的历史,既创造了夺目的文化,又造就了自身不屈不扰、奋发向上的优良品德。

以顽强的生命力、意志力及宽大的胸怀,汲取与消化外来的优秀文化,使几千年的文化连绵不断.这样长的文化史就是其她文明古国不能相比的。

就数学而言,其她文明古国的发展史都没有中国长。

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贡献就就是当今进行爱国教育的绝好教材,古代数学家的那种实事求就是,敢于坚持真理,勇于攀登高峰的高尚品德,可以激励我们振兴中华民族的动力源泉。

然而,在我们现行的中学教材中提得我国数学成就的知识很少, 其实我国古代数学就是有着光辉的历史,如刘徽的“割圆术”、祖冲之的圆周率、祖暅的祖暅公理、杨辉的杨辉三角、秦九韶的剩余定理、朱世杰的“招差术”、“垛积术”与“四元术”等都具有世界影响的数学成就,她们在数学方面的成就都就是非常大的。

许多成果都比西方国家要早几百年,如圆周率与杨辉三角等。

学习数学史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辉煌成就,了解中国近代数学落后的原因,中国现代数学研究的现状以及与发达国家数学的差距,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民族科学。

5、数学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对数学史的学习让学生明白数学的发展就是许多数学家心血与汗水的结晶,从而培养学生认真学习数学的习惯、正确的思维方式与顽强的拼搏精神,激发求知欲,培养创新精神。

总之,学习数学史为德育教育提供了舞台、历史上数学家的业绩与品德也会在青少年的人格培养上发挥十分重要的榜样激励作。

用牛顿22岁发现一般的二项式定理,23岁创立微积分学。

高斯19岁解决正多边形作图的判定问题,20岁证明代数基本定理,24岁出版影响整个19世纪数论发展、至今仍相当重要的《算术研究》。

17世纪初,鲁道夫穷毕生精力将圆周率π的值计算到35位小数,并将其作为自己的墓志铭。

大数学家欧拉31岁右眼失明,晚年视力极差最终双目失明,但她仍以坚韧的毅力保持了数学方面的高度创造力,以致由于她的论文多而且长,科学院不得不对论文篇幅做出限制,在她去世之后的10年内,她的论文仍在科学院的院刊上持续发表。

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 就就是在上中学时, 听了她的数学老师沈元向学生介绍了, 哥德巴赫猜想这一难倒无数数学家的难题后, 其心灵受到了震撼,点燃起了她攀登高峰、摘取桂冠的热情, 从而她一生醉心于数学, 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数学思想形成中的曲折与艰辛以及那些伟大的探索者的失败与成功可以使学生在体会前辈的同时反思自己,激励自己不断的奋发向上,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总之,数学史的学习对本就枯燥的数学课来说,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操,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间的共同了解,也让学生了解数学,了解数学的美、、、、、、、所以我们把数学史的一些辉煌的成就与一些感人的事例,以一种精神的力量融入到我们的教学中,会使我们的数学课变得非常的丰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