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高考与地理课程建设

新高考与地理课程建设


感兴趣的实践方向: ①教学设计及其优化 ②中学地理数字化学习及其评价 ③优秀教师专业成长策略与路径。
Q Q:762841053 微信:13815010528.
新高考与地理课程建设
1.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2.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3.各省区地理高考考纲
1.国家课程 2.地方课程 3.校本课程
1.国家的课程 2.专家的课程 3.教师的课程 4.学生的课程
B. 概念性 ①类别②原 理③结构 C. 程序性 ①技能②方 法③程序 D. 元认知 ①策 4.分析 5.评价 6.创造

①识别 ①解释 ①执行 ①区别 ①检查 ①假设
知识
再认 ②举例 ②实施 ②组织 ②评论 ②设计
②回忆 ③分类
③归因
③生成
理性思维的构成要素:
• 1.独立思考(中、西之读书)
• 2.重视证据(东京审判之辩论,证据链条)
• 3.逻辑推理(寻找多角度因果联系)
理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途径:
• 1.阅读、表达、交流
• 2.教、研合一
“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
通过实践和思考感悟
通过做中学提高地理实践力
知 行 合 一
在问题解决中培育学生的
• 教学行为即探究行为。教学即探究,教师即研究者。
教学的逻辑必要条件
教学与非教学的判断依据在于,教学一定要—— 1. 激发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 2. 明确阐释学生所学的内容 3. 采用易于学生感知的方式
教学目标
•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和终点。 • 教学目标是教学计划的起点。减少教师教学时的不确定性,找到一种方向
高中阶段,地理课程标准和考纲中,明确要求对以下地理过程进行
考查:
1.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下垫面因素的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影 响;
2.说明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 3.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4.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 5.说明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活动2
活动3 测评4
关注:1.教学目标 2.教学时间与教学计划 3.教学活动(学习任 务) 4.测评(纸笔或digital bloom,口头或书面,自我或小组)
5.“目标-教学-测评”一致性问题。
教学目标的叙写
• Audience(主体)——学生 • Behavior (行为)——可观察、测量的具体行为 • Condition(条件)——手段、信息、提示、时间限制、情境 • Degree (程度)——一般描述出学生习得的最低表现水平
目标分类与微课程
• 目标分类是微课程研发的基础 • 目标分类是微课程研发的坐标系之一 • 目标分类为微课程实施与评价提供依据
“地理过程”是指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强调 陆地表层系统地理事物和现象随时空演化的特征。地理过程 大致包括:①时间变化过程。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尽可能 详尽地记录地理现象的依时行为,从中发现地理事实变化规 律,以便作为推测该时段之前或之后的变化状况。如某地的 天气变化与预报。②空间变化过程。即地理事物和现象在空 间上的演变。如河流地貌的发育过程、城市化过程中用地规 模的扩大。③地理机理过程。从原理规律上认识地理要素间 相互作用的机理与关系。如热力环流、世界洋流规律等。④ 综合过程。即研究“地理过程”与地理分布之间的耦合关系, 从而把地理学的规律统一于时间与空间的共同基础之中。如 自然带演变。
目的(goal)与目标(objective)
goal≈aim,intention主观愿望;o≈结果支配行为
教育或教学目的
应然
培养目标
具体的意图或要求 目标
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
实然
课堂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 1.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2017版) 2.高中地理教学要求或者教学手册(制定中) 3.高中地理各类考纲 4.教师的特长与风格 5.学生特点 6.校本课程总体规划
讲史”就是说 书 的
艺人们讲述历 代 的 兴 亡 和战 争 的 故 事 。讲 史 一 般 都 很长 ,
艺人在表演时 必 须分 为 若 干 次 才能 讲 完 。

5.每讲一次, 就 等 于 后 来章 回 体 小 说 中的 一 回 。 在 每次 讲 说 以 前 ,
艺人要用题目 向 听 众揭 示 主 要 内 容, 这 就 是 章 回 体小 说 回 目 的 起源 。 章 回 体 小说 中 经 常 出 现的 “ 话 说 ” 和“ 看 官 ” 等 字样 , 正 可 以 明确 看 出 它 与
话本之间的继 承 关 系 。

6.昌耀是 一 个 孤 独 的 诗 人 , 他 自 始 自 终 有 着 一 种 震 动 人 心 的 忧 郁 和 伤 感 , 而 隐 藏 在 这 背 后 的 是 诗 人 对 生 命 本 真 与 尊 严 的 追 寻 和 捍 卫 。

7.在这首 诗 中 , 诗 人 似 乎 是 一 个 冷 静 的 旁 观 者 , 又 似 乎 是 一 个 积 极 的 生 命 体 验 者 , 他 在 这 首 诗 中 开 始 他 的 征 服 之 旅 , 继 而 完 成 旅 途 。 继 而 完 成 了 自 我 超 越 。
再现 ④总结
(创建)
⑤推断
⑥比较
⑦说明
(建模)
A. 事实性 B. 概念性 C. 程序性 D. 元认知
布卢姆教育学分类(认知领域)
认知 1.识记 2.理解 3.应用 4.分析 5.评价 6.创造
知识
A. 事实性
目标3 活动6
测评2
B. 概念性
目标2 活动4
测评3
活动5
C. 程序性 D. 元认知
目标1 活动1 测评1
过程; 12.以某经济发达区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 13.运用资料,从地理角度说明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形成原因; 14.以某种环境问题为例,描述其形成的原因、过程;
常考的地理过程有: 太阳直射点的时空变化; 天气变化及气候成因的解析(尤其是特异性 气候); 地质作用与地质构造在时空上的演变序列; 地表形态、河流地貌的发育; 河流补给、水资源的综合运用及跨流域调水; 植被和自然带的小区域分析; 人口增长及变化; 产业区位、产业转移与升级。
主要问题: 1.新课标新高考 2.三级研究目标 3.校本课程研发 4.地方课程研发 5.国家课程实施 “范导式教学法”(朱志平) (1)单元设计 (2)课时设计 (3)数字化学习
中学地理教育的实践中, 学、教、研三位一体
1.专业教师应努力培养自己的理性思维能力 2.专业教师有必要学习英语
理性思维,是一种有明确的思维方向,有充分的思维依据, 能对事物或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的一 种思维;是一种建立在证据和逻辑推理基础上的思维方式;不经 训练无以产生理性思维。

1.压缩语段, 是 近 年 来 高考 语 文 卷 “ 语言 表 达 题 ” 的重 点 和 热 点 ,它 要 求 对 文 段中 的 信 息 进 行筛 选 , 选 出 主要 信 息 , 剔 除次 要 信 息 , 然后 根 据 题 目 要求 用 简 要 的 语言 表 述 出 来 。

2. 有 时 , 定义 题 所 给 材 料在 交 待 事 物 或概 念 时 , 为 了避 免 抽 象 , 而让 读 者 有 具 体可 感 的 印 象 ,往 往 会 对 事 物或 者 概念 进 行 举 例 介绍 。
过程;
6.观察海底地形图,解释海底地形的形成; 7.分析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8.简述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9.比较在不同地理环境中,乡村聚落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
因; 10.分析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其对工农业等生产活动的影响; 11.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以及城市各功能区的分化
布卢姆教育学分类(认知领域)
认知 1.识记 2.理解 3.应用 4.分析 5.评价 6.创造
知识
A. 事实性
B. 概念性
C. 程序性 D. 元认知
认知领域
布卢姆教育分类学 情感领域
动作技能领域
布卢姆教育学分类(认知领域)
认知 1.识记 2.理解 3.应用 4.分析 5.评价 6.创造
知识
A. 事实性 ①术语 ②细节

3. 这 些 例 子, 仅 仅 是 某 一事 物 或 概 念 逻辑 范 畴 中 的 一个 或 几 个 现 象, 不 属 于 事 物或 概 念 的 本 质属 性 , 应 汰 除。

4.章回体小说 是
中国古典
长篇小说的主 要形 式 , 它 是 由宋 元 时 期 的 “讲 史 话 本 ” 发展 而 来 的 。 “
时空视角和区域认知方法
在探究学习与创新实践中培养学生
多尺度、跨时空、多要素思考的习惯
普通高中新课标地理学与教指南
通过学习单元的设计,我们力图避免知识的碎片化和孤立化,试图通过知识与 情境的整合,以及对知识的结构化呈现,凸显学科观念对地理知识的统摄作用, 避免“碎片化”被动式学习。
目标与内容 情境与任务
教学活动示例 练习与测评
教学建议和资源支持
教学是什么?
• 教与教学经常是通用的。狭义的讲,教学通常指的是“课 堂的教(学)”。“教学生学会学习”
• 教与学仅仅在理性思维中是可分的。教学实践中必须两者 紧密结合,通盘考虑。
• 教学(教)就是教师引起、维持与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 为。学习进步从三方面得以体现:①注重结果的可量化的、 可操作的预期目标②注重体验的过程性目标③注重创造的 表现性目标

8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