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园林城市是在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城市发展,适应城市需要,顺应当代人的需要,以整个城市辖区为载体,以实现整个城市辖区的园林化和建设国家园林城市为目的的一种新型园林。
本文从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设出发,以共生、循环——低碳经济为社会背景,着重讲述了城市园林绿化的意义,旨在强调城市园林绿化的必要性,呼唤大家共同关注城市绿化园林建设,共建我们美好的家园。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绿地;效益AbstractGarden City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garden and the modern landscape, based on the close integration of urban development, cities need to adapt, adapt to the needs of contemporary people to the city area as the carrier,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arden area of the city and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garden city The purpose of a new garden.From the urban landscape of the building starting to symbiosis, recycling - as the social background of low-carbon economy, with emphasis about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urban landscape, urban landscape to emphasize the necessity of calling attention to urban greening common garden construction, Build our beautiful home.Key words: urban landscape;green;benefit引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家实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全国城乡单位的园林绿化日新月异。
由于近年来国家大力建设园林化城市的带动,城市园林绿化已经成为一门新兴的环境产业。
在国家法律、法规的调控下,城市园林绿化与经济发展形成了相互促进、互为基础的态势,也从中显示着古老园林的崭新魅力。
在绿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城市绿地系统的结构组成发生了巨大变化。
下面我们就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对城市园林绿化的意义作一下简要的介绍一、城市园林绿地的效益城市园林绿化是全社会的一项环境建设工程,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也是人们生存的需要。
城市园林绿化不是单为一代人,而是有益当代,造福子孙,不是一家一户的生活环境美,而是要改善整个城市、乡村,甚至整个国土的生态环境。
所以,它的效益价值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具有多层次、多功能和多效益等特点。
城市园林绿化的材料是有生命的绿色植物,所以它具有自然属性;它又能满足人们的文化艺术享受,因此具有文化属性;它也具有社会再生产推动自然再生产、取得产出效益的经济属性。
因此,城市园林绿化具有相应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三大综合效益。
(1)生态效益:城市是人口高密区,它对绿色植物的需求,不仅仅给市民提供游憩空间、休闲场所、美化环境、创造景观等,更重要的是对改善城市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从城市生态学角度看,城市园林绿化中一定量的绿色植物,既能维持和改善城市区域范围内的大气碳循环和氧平衡,又能调节城市的温度、湿度,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还能促进城市通风、减少风害、降低噪音等等。
由此可见城市绿化的生态效益是多方位的综合体现。
A、改善城市气候树木花草叶片的蒸腾作用,能降低气温、调节湿度、吸收太阳辐射对改善城市小气候有着积极的作用。
城市郊区大面积的森林和阔叶林带、道路上浓密的行道树和城市其他各部分公共园林绿地对城市各地段的温度、湿度和通风都有良好的通风调节效果。
1、调节温度:绿地园林绿地主要影响植物表面温度、气温和太阳辐射;城市园林中的树木在夏季能为树下游人遮挡阳光,并通过自身的蒸腾和光合作用消耗很多热量。
夏季绿地温度(气温及植物体温)比裸地铺装地面和建筑物低;冬季则相反。
拒测定:夏季草地表面温度比裸地低6~7℃,比沥青路面低8~20.5℃。
垂直绿化前后的墙体表面温度差为5.5~14℃,林荫下气温比无林地带低3~5℃,比建筑物区低10℃左右。
冬季草坪足球场表面温度比裸地平均高3~5℃、林地气温比无林地气温高0.1~0.5℃。
另外园林中的水体对改善气温也具有明显的作用。
如杭州西湖、南京玄武湖、武汉东湖,其夏季气温要比市区低2~4摄示度。
因此园林绿地能有效地调节物体表面温度和气温,为人们创造一个冬暖夏凉的狭义环境。
城市热岛(Urban Thermal Island)是城市气候中的一个显著特征,其成因在于人类对原有自然下垫面的人为改造。
以砂石、混凝土、砖瓦、沥青为主的建筑所构成的城市,工厂林立,人口拥挤,交通繁忙,人为热的释放量大大增加,加上通风条件较差,热量扩散较慢,且城市热岛强度随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加强。
规模较大、布局合理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可以在高温的建筑组群之间交错形成连续的低温地带,将集中型热岛缓解为多中心型热岛,起到良好的降温作用,使人感到舒适。
2、调节湿度:湿度过高易使人厌倦疲乏;过低则感到干燥、烦躁。
一般较适宜的湿度为30~60%。
园林绿地,尤其是乔木林,植物叶片面积远大于他所占有的土地面积。
通过植物蒸腾作用散发大量的水分,占根系吸收水分的99.8%,使绿地区域空气的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都大于非绿化区。
一般情况下,树林内空气湿度较空旷地高7%-14%。
在潮湿的沼泽地,也可以种植树木,通过树叶的蒸腾作用,能使沼泽地逐渐降低地下水位。
在城市里种植大片树林,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
通常大片绿地调节湿度的范围相当于树高的10~20倍。
拒北京园林局测定:夏季1平方千米阔叶林能蒸腾2500吨水分,比相同面积的裸地高20倍,相当于同等面积水库蒸发量;1平方千米油松林日蒸腾量为43.6~50.2吨;1平方千米加拿大杨日蒸腾量为57.2吨。
拒另测定:公园的湿度比其他绿化少的区域高27%,行道树也能提高相对湿度10%~20%;冬季绿地中风速小气流交换弱蒸发的水分不易扩散,其相对湿度也高10%~20%。
由此可见,绿地中舒适、凉爽的气候环境与绿化植物的调节作用是分不开的。
3、调节气流:城郊的防风林带、引风林带对市区的空气流通有一定影响。
城市道路、滨河等带状绿地是绿色通气走廊,当带状绿地与夏季风方向一致,可将城郊气流趁风势引入城区,为城市创造良好的通风条件。
冬季在寒风垂直方向营造防风林带,可减弱气流,环节城市寒冷气候。
另外,城市绿地与建筑区存在城市城市冬季夏季气压差和温差空气流动形成微风,凉风环流,从而调节了气温,引入新鲜空气,夏季静风时尤为明显。
园林绿地和植物能降低气温提高空气湿度、调节气流,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了城市小气候,使人们感到凉爽、湿润、舒适。
因此,园林绿地被称为城市的“绿色空调器”。
如图:B 、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随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和人口密度不断增加、现代工业迅猛发展,城市小气候状况恶化、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工作日趋紧迫、刻不容缓。
一方面要从根本上杜绝污染源;另一方面要通过包括园林绿化在内的各种途径,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治理。
园林绿地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城市环境中的碳、氧比是通过园林绿地与城市之间不断的进行制氧与耗氧来调节平衡的。
其平衡能力是城市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潜在影响。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约为0.03%,人口密集区二氧化碳浓度可达0.05~0.07%,局部地方可达0.2%,当达到0.05%时人呼吸感到不适;0.2%时头昏耳鸣血压升高;达10%时就迅速丧失记忆、停止呼吸、以至死亡。
大气中氧气含量为21%,降低至10%时,人就会感到恶心呕吐。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了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能够调节二氧化碳和氧气在空气中的相对平衡,改善和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拒测定:地球60%的氧来自森林1平方千米的园林绿地每天能吸收900千克二氧化碳,释放600千克氧气;1平方千米阔叶林日吸收二氧化碳1000千克、释放氧气750千克;25平方米的草地或10平方米树林就能把一个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吸收。
园林绿地被称为“绿色呼吸器”。
因此增加园林绿地面积能有效解决二氧化碳过量和氧气不足问题。
2、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工业生产排放许多有害气体和大量烟尘、粉尘、污水和废渣等,污染空气、水体和土壤,影响植物生长和人体健康。
有害气体的种类很多,如: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氨等。
其中以二氧化硫最为广泛。
当有害气体浓度较低时,某些植物对他具有吸收和净化作用、自身不致枯死,主要靠叶片吸收、利用二氧化硫,回流到土壤进一步利用。
1平方千米的柳杉日可吸收60千克二氧化硫,夹竹桃、臭椿、龙柏、罗汉松等树种也可吸收二氧化硫。
漂浮的粉尘携带病菌、而且可以直接在肺部形成气管炎、尘肺等病症。
1952年英国的燃煤粉尘危害“烟雾事件”,导致4000多人死亡。
70年代末上海肺癌死亡人数高居癌症之首。
植物具有阻滞、吸附尘埃作用,叶片表面凹凸不平,有绒毛,分泌粘液都能吸附尘埃树木枝冠茂密能降低风速、控制尘埃扩散;悬铃木、刺槐林可以使粉尘减少23~52%。
草坪可以防止尘埃再起。
拒测定:厂矿区直径10微米以上的粉尘较公园绿地高6倍,直径10微米以下的较绿区多10~50%,因此园林绿地被称为城市的“绿色过滤器”。
另外水声植物对城市污水具有一定的净化作用,芦苇可吸收酚,每平方米芦苇年可吸收6千克污染物;水葱可吸收水体中的有机物,水葫芦能吸收水之中的金、银、汞、铅等重金属,降低镉、酚、铬等物质。
林木还可以减少水中的细菌含量,榆树林、合欢、白蜡混交林可以减少地表径流的十分之九的菌量;根系对土壤也具有一定的净化作用,并能吸收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根系周围成千上万的好气性细菌促进有机物得分解,不仅能净化土壤、改良土壤结构,也提高了土壤的肥力。
3 杀菌作用:空气尘埃中含有大量的细菌。
而绿地植物能有效的吸附尘埃减少细菌在空气中得分布。
许多植物还能分泌杀菌素,可杀死细菌、真菌和原生物。
如1平方千米柏树日分泌30千克杀菌素,可杀死白喉、肺结核、伤寒、痢疾等病菌。
悬铃木、紫葳、松柏、臭椿、核桃、白蜡等树种都有很好的杀菌能力。
有些植物还能杀死土壤水中的大肠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