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慢性病预防与保健

慢性病预防与保健

一、名词解释:1.慢性病:慢性病的病程是缓慢的,逐渐加重的,其病理变化常具有退行性、不可逆性,严重者可引起功能障碍而需进一步治疗和长期进行保健、康复,也可能导致死亡。

2.一级预防:也称病因预防,在慢性病自然史中病人处易感阶段,并无任何临床表现,其目的是消除疾病的危险因素,预防慢性病的发生和促进健康。

3.二级预防:亦称发病前期的预防。

在疾病的自然史中属临床前期,这个阶段疾病的病理过程已潜在,但仍无临床症状,但通过体检和实验室检查可以发现异常。

4.三级预防:在临床期阶段,临床一般由住院治疗和社区家庭康复二个阶段组成。

5.转诊:是社区和医院之间的“双向”转诊中的一环。

把病情和需求变化了的慢性病人转到上级专科医师处诊治,对全科医生和病人都起到支持和保证作用。

6.自我保健:是指个人、家庭、邻里、亲友和同事自发的卫生活动,并作出与卫生有关的规定。

内容涉及维护健康、预防疾病、自我诊断、自我治疗以及在医疗机构诊治后的继续自我医学照顾。

7.非处方药:是指不需要医生开处方,在药店或药房即可买到的药品,在发达国家称为OTC,意为可在柜台上买到的药,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借助通俗易懂的药品说明书,或可由药师对所购药品的性能提供咨询,进行自我治疗的药物。

8.保健食品:是指“表明具有特定功能的食品,即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的作用,不以治疗为目的的食品。

”9.营养:是指生物体为了维持生活与生存而需要摄取和利用食物养料的生物学综合过程。

10.营养素:食物中含有各种对机体有生物功效的有机和无机物质。

11.平衡膳食:是指膳食中能量和各种营养素满足机体营养需要,且各种营养素之间比例合适的膳食。

12.痤疮:俗称粉刺,青春痘,是青春期常见的一种慢性毛囊皮脂腺炎症。

13.社区: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按一定的社会规范和社会制度结合而成的社会实体,是一个地区性社会生活的共同体。

14.四级终极预防:即临终关怀,尽可能地利用社区资源,减轻疾病的痛苦和疼痛,减轻心理压力,实施一套适宜的特殊安养方案,提高患者的有限生命质量,善终其最后人生岁月。

15.淋病:是指淋病奈瑟氏菌感染引起的以泌尿生殖系统的化脓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一种性传播疾病。

16.高血压脑病:少数高血压患者,血压可一时性升得很高,如26.7~36/16.0~21.3kPa(200~270/120~160mmHg)此时因脑血管严重痉挛、脑循环急剧障碍,而引起的脑水肿和颅内压升高,产生剧烈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甚至惊厥、昏迷。

17.心绞痛:是由于心肌需氧和供氧之间失去平衡而发生心肌缺血的临床综合征。

18.心房颤动:是指正常有序的心房激动变为一种极为快速、频率极为不规则的房性异位心律。

19.周围血管征:是主动脉关闭不全的一个特征性表现,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和脉压增宽。

大动脉扪及水肿脉,闻及动脉枪击音,听诊器压股动脉闻及双期杂音,轻压手指甲,可见指甲床口的交替的毛细血管搏动。

20.渗出性腹泻:是肠粘膜的完整性因炎症、溃疡等病变而受到破坏,造成大量渗出所引起的腹泻。

21.分泌性腹泻:是由于各种因素刺激胃肠道分泌过多的水分与电解质,使胃肠道内容量增多而引起腹泻。

22.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意识改变和昏迷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23.良性前列腺增生:又称良性前列腺肥大,是以排尿困难为临床主要特征的老年男性常见病。

24.贫血:是指在单位容积的循环血液中血红蛋白量(Hgb)、红细胞数(RBC)及(或)血细胞比容(HCT)低于正常参考值最低值时即称贫血。

25.葡萄糖耐量试验:当病人空腹血糖在5.6~7.8mmol/L(100~140mg/dl)之间,随机血糖在7.8~11.1mmol(140~200 mg/dl)均应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应在清晨进行,禁食应在10小时以上,在试验日前3天每日碳水化合物进食应不少于200克。

口服葡萄糖75克,儿童按每公斤体重1.75克计算,总量不超过75克。

口服后30’、60’、120’、180’抽血送血糖测定。

26.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27.短暂脑缺血发作(TLA):是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短暂性血液供应不足,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几分钟到数小时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多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但可以反复发作。

28.脑梗死:是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坏死软化。

分为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

29.痴呆:是由于大脑器质性或代谢性疾病造成的进行性智能衰退。

30.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指由于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而无全身及内外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的存在。

31.腰腿痛:不是一种病,而是指下腰、腰骶、骶髂、臀部等处的疼痛,可伴有一侧或两侧下肢痛、马尾神经症状,它可由内科、外科、妇科等疾病引起。

32.老年性阴道炎:常见绝经后妇女,因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壁萎缩,粘膜变薄,上皮细胞内糖原含量减少,阴道内pH值上升,局部抵抗力降低,致病菌易入侵繁殖引起炎症。

33.营养不良:主要是由于营养与摄入不足(如长期喂养不当、挑食、偏食、食量不足等),或消化不良,或消耗过多引起的一组临床表现。

34.老年性白内障:是最常见的白内障,多见于50岁以上老年人,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增高,与紫外线照射、全身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遗传因素及晶状体营养和代谢状况有关。

35.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一般指成年人夜间睡眠7小时中呼吸暂停次数30次以上,每次呼吸暂停至少10秒以上或呼吸暂停指数(A2)即每小时呼吸暂停的次数平均大于5次。

36.龋齿:是指牙齿的牙釉质、牙本质或牙骨质发生的一种进行性破坏的疾病。

37.黑蒙:视力减退到无光感,多见于视神经萎缩、绝对期青光眼、眼球萎缩。

38.瘙痒症:系指无原发皮损以皮肤明显瘙痒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病。

39.寻常型银屑病:最常见,典型皮损为红色丘疹,境界清楚,表面覆盖多层干燥银白色鳞屑,鳞屑松易刮,除之露出半透明薄膜,即薄膜现象,再刮之可见小出血点,称为点状出血现象。

40.花斑癣:汗斑,是由糖秕马拉色菌侵犯表皮角质层所致的一种慢性浅部真菌病。

二、问答题:1.试述全科医生开展预防与保健的优势。

⑴以家庭为单位贴近社区人群。

⑵拥有较充分的时间。

⑶面对相对固定的人群。

⑷连续性服务方式。

⑸拥有广泛的社会资源和出色的社会工作能力。

2.用图描述慢性病三级预防。

P9 图1-33.慢性病危险因素分几类?⑴环境因素;⑵个人行为生活方式因素;⑶生物遗传因素;⑷医疗卫生保健服务。

4.转诊的原因包括哪几种?⑴获得专科、专用设备的诊断治疗,如出现外科手术指征或出现适合于某些新的诊断治疗技术的情况和条件。

⑵并发症的出现使诊断变得复杂化,需进一步明确诊断和确定治疗方案。

⑶缺乏治疗药物。

⑷缺乏实验室或仪器设备检查。

⑸出于病人或家属的焦虑或压力,到有关专家处证实全科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⑹借专家影响不遵医嘱的病人施加权威影响,使其配合治疗。

5.自我保健的内容是什么?⑴通过推理和心理方面的调节。

⑵改变有害健康的行为。

⑶提高自我诊断能力。

⑷提高自我预防能力。

⑸提高轻微疾病的自我处理能力。

6.描述正确测量血压。

⑴血压计定期校验,测血压时水银柱点在“0”处。

⑵测血压前病人应静坐10分钟以上,使精神和神经肌肉充分放松。

⑶测压时血压计与肱动脉和心脏处同一水平,如肢体过高测得血压偏低,肢体过低测得血压过高。

⑷对一次测量血压偏高者,应在非同一日进行连续3次测量,以保证结果可靠。

⑸对偏瘫者应测健侧,卧位血压较坐位低些。

⑹做好测压记录,包括测量数据、部位、体位等均需注明,尽可能各次测量条件相同。

7.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内容有哪些?⑴谷类300~500克;⑵蔬菜类100~200克、水果类100~200克。

⑶禽兽肉类50~100克、鱼虾类50克、蛋类25~50克。

⑷奶类及奶制品100克,豆类及豆制品50克。

⑸油脂类25克。

8.人体发生营养缺乏的原因有哪几种?⑴膳食供给机体的营养素不足。

⑵机体吸收营养素障碍。

⑶机体对营养素的需要量增加。

⑷机体对营养素排泄增加。

⑸药物引起营养素缺乏。

9.老年人疾病的特点有什么?⑴疾病的多种性。

⑵症状及体征的不典型性。

⑶病程长、病情迁延和难愈性。

⑷并发症多,病情突变性。

⑸用药多,容易引起药物不良反应。

⑹病理心理学特点。

⑺病史参考价值。

10.试述老年保健的四级预防原则。

⑴一级预防:用以防止老年期初发的感染性疾病、不合理用药所致的药物不良反应、意外伤害以及老年期特殊的精神心理障碍。

⑵二级预防:对老年期新发生的疾病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时控制其发展,并尽可能恢复其功能。

及时发现无症状及隐匿性疾患,监测主要脏器功能状态,预防慢性病急性事件的发生,延缓机体衰老。

⑶三级预防:采取有效的治疗和康复手段,尽可能缩减各种疾病引起的残疾程度,保护残存功能,并使其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⑷四级终极预防:即临终关怀,尽可能地利用社区资源,减轻疾病和疼痛,减轻心理压力,实施一套适宜的特殊安养方案,提高患者有限的生命质量,善终其最后人生岁月。

11.艾滋病的并发症有哪些?⑴呼吸系统:主要是机会性感染引起的肺炎。

⑵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痴呆、癫痫、肢体瘫痪等。

⑶消化系统:75%有消化系统症状,常见有胃炎、胃溃疡、急慢性肠炎、持续性腹泻、急慢性肝炎及肉芽肿性肝炎等。

⑷泌尿系统:20~50%可发生肾损害,机会性感染是引起肾损害的主要因素之一。

⑸皮肤粘膜表现:有皮肤粘膜感染,以白色念珠菌、疱疹病毒等皮肤感染和脂溢性皮炎多见。

⑹血液系统及其他:常见粒细胞、血小板减少和贫血、非霍杰金淋巴瘤,并常见眼部受累。

12.呼吸道感染的用药方法有哪些?就抗菌药物而言,在呼吸道见有较好药动力学者为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SMZ/TMP、利福平和万古霉素等。

如为单纯性支气管炎:首先SMZ/TMP,2片/次,2次/日,或氧氟沙星0.2g/次,2次/日。

仍无效者可服用阿奇霉素250mg一次/日,疗程3~5天。

如为轻症肺炎:首选氨苄西林5.0g/日,或加用庆大霉素或阿米卡星。

如考虑耐药金葡菌感染,可用万古霉素+头孢噻肟、万古霉素0.5g,2~3次/日,头孢噻肟4g/日。

如已有肺脓肿形成,并有厌氧菌感染时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加甲硝唑或克林霉素。

13.支气管哮喘应与哪些疾病相鉴别?⑴心源性哮喘。

⑵喘息性慢性支气管炎。

⑶支气管肺癌。

⑷变态反应性肺浸润。

14.缓解期哮喘的治疗措施有哪些?⑴加强哮喘病人及家属的教育。

⑵寻找致病因子。

⑶特异性免疫治疗。

⑷免疫调节治疗。

⑸西药治疗。

⑹中医中药治疗。

⑺体能锻炼。

15.肺结核的初治涂阳病人治疗方案有哪几种?⑴前2个月强化期用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每日一次;后4个月继续期用异烟肼和利福平,每日一次,写作2S(E)HRZ/4HR。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