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考民法钟秀勇讲义:共同侵权与分别侵权
司考民法钟秀勇讲义:共同侵权与分别侵权。
2014年司法考试复习已经开始,法律教育网为考生整理了共同侵权与分别侵权的讲义,希望能够对考生的复习有所帮助。
精彩链接:
司考民法钟秀勇讲义:定金
司考民法钟秀勇讲义:责任形态
司考民法钟秀勇讲义: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
司考民法钟秀勇讲义: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一)共同加害行为
《侵权责任法》第8条二人以上共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1.共同故意侵权
【例一】甲、乙夫妇因8岁的儿子严重残疾,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而非常痛苦。
一天,甲往儿子要喝的牛奶里放入“毒鼠强”时被乙看到,乙说:“这是毒药吧,你给他喝呀?”见甲不说话,乙叹了一口气后就走开了。
毒死儿子后,甲、乙二人一起掩埋尸体并对外人说儿子因病而死(2008年司法考试试卷二第7题)。
此例中:甲以作为,乙以不作为方式,基于共同故意实施故意杀人行为共同犯罪,在民法上构成共同侵权。
【例二】甲、乙共谋伤害丙,丙中一刀,不知甲或乙所为。
此例中:丙只须证明甲、乙共谋伤害,其杀害者究为甲或乙,则无举证责任。
不仅如此,甲即便证明此刀伤为乙所致,不能免负连带责任。
共同故意侵权的加害人应就“可能的因果关系”承担责任。
【例三】甲、乙、丙共谋报复丁,甲将丁打伤,乙放火将丁的房屋烧毁,丙亲赴学校将丁的儿子打成重伤。
此例中:甲、乙、丙需对甲的人身伤害、房屋等财产损害、丁之子的人身伤害承担连带责任。
共同故意侵权不要求数人造成“同一损害”,只要求损害具有“统一性”,统一于共同故意的内容。
2.共同过失侵权
【例四】甲、乙共抬重物登高,预见重物有坠落伤人之虞,但彼此询明,均有不至坠落之自信。
结果继续抬行不久,重物坠落伤及随后的游人丙。
此例中:甲、乙对丙的伤害具有共同过失,构成共同侵权。
【例五】甲、乙相约于某日凌晨二时在北京二环路进行飚车比赛,试看谁能打破“二环十三郎”的纪录。
甲、乙在比赛时你追我赶,争先恐后,汽车风驰电掣,时速高达每小时300公里。
在突然发现前方有一辆出租车时,甲驾车成功闪避,乙则因措施不力驾车撞上出租车,导致出租车司机丙身受重伤,出租车严重损坏。
此例中:甲、乙对丙遭受的损害具有共同过失,其行为构成共同侵权。
【例六】患者甲在乙医院住院治疗,乙医院邀请丙医院的专家丁与本院的专家戊一同对甲会诊。
专家丁因疏忽大意,误诊为甲的右肾坏死,专家戊也因疏忽大意没有发现诊断错误,二人决定对甲实施手术,切除甲的右肾。
手术后发现甲的右肾没有病变。
则“甲医院”和“乙医院”具有共同过失,其行为构成共同侵权。
(二)教唆、帮助的共同侵权行为
《侵权责任法》第9条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应当与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
教唆、帮助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该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未尽到监护责任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例七】甲(20岁)对乙(12岁)说:“你用石头砸丙养的狗,看它有何反应!”乙见自己的父亲闻言未置可否,就捡起石头砸狗,狗挣脱铁链将丁咬伤,花去医药费3万元。
对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有哪些?
A. 丁有权请求甲赔偿3万元
B. 丁有权请求乙的监护人赔偿3万元
C. 丁有权请求丙赔偿3万元
D. 丁有权请求乙的监护人赔偿与其过错相应的数额
【答案】ACD
(三)共同危险行为
《侵权责任法》第10条二人以上实施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行为,其中一人或者数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能够确定具体侵权人的,由侵权人承担责任;不能确定具体侵权人的,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
法律敎育网
【例八】甲请好友乙、丙帮忙教训教训丁,乙、丙欣然应允。
甲、乙、丙来到丁家,见丁在自家中院内玩耍,各向丁投掷石头数块,其中一块石头击中丁的头部,致丁重伤。
此例中:①由于甲、乙、丙具有共同故意,尽管只有一人为实际加害人,但甲、乙、丙构成共同加害行为而不是共同危险行为,应对丁的损害承担连带责任。
②即使甲、乙证明击中丁的石头系丙所扔,仍然不能免除自己的责任。
这就是共同故意的威力。
(四)分别侵权
1. 应承担连带责任的无共同过错的分别侵权
《侵权责任法》第11条二人以上分别实施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害,每个人的侵权行为都足以造成全部损害的,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
【例九】甲、乙互不认识,但都对丙有仇。
某晚,甲将丙的房屋点燃,乙正好路过,见丙忙于救火,觉得机会难得,捡起地上的石头将丙砸伤。
此例中:①甲、乙无共同过错,不构成共同侵权。
②甲、乙的行为分别造成不同的损害,而不是造成同一损害,不能适用《侵权责任法》第11条让甲、乙承担连带责任,又不能适用《侵权责任法》第12条让甲、乙承担按份责任。
③甲、乙的行为构成“并发的侵权”,应各自独立就自己造成的损害承担责任lk.
【例十】甲、乙互不认识,但都对丙有仇。
某晚,甲、乙在互不知情的情况下,潜入丙家,分别举枪对丙射击,甲的子弹击中丙的心脏后,乙的子弹随后击中丙的心脏。
此例中:①在刑法上,乙应承担杀人未遂的刑事责任。
②在民法上,乙的行为与丙的死亡无因果关系,乙的行为构成侵权(仅就对生命权的侵害而言,暂不考虑对尸体进行射击是否侵权)。
③因此,对甲、乙的行为不能适用《侵权责任法》第11条。
【例十一】甲、乙互不认识,但都对丙有仇。
某晚,甲、乙在互不知情的情况下,潜入丙家,分别举枪对丙射击,甲、乙的子弹同时击中丙的心脏,致丙死亡。
此例中:①甲、乙无共同故意或共同过失,分别实施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害后果,且各人的行为均足以导致损害后果的发生,符合《侵权责任法》规定的构成要件。
②甲、乙虽不构成共同侵权,但应对丙的死亡承担连带责任。
【例十二】甲驾车闯红灯,与此同时,对面的乙也驾车闯红灯,结果甲、乙二车同时撞上正在通过人行道的行人丙,至丙重伤。
对丙的损害应如何救济,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哪一个?
A. 由甲、乙承担连带责任
B. 由甲、乙承担按份责任
C. 由甲、乙对丙的损害适当补偿
D. 如果甲无力赔偿,由乙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答案】A
【例十三】甲在丙的饮料中投毒20毫克,足以致丙死亡。
乙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也在丙的同一饮料中投毒20毫克。
丙饮用后中毒死亡。
此例中:①如果采用相当关系学说,则甲可以抗辩,如果没有自己的投毒行为,丙也会因为乙的投毒行为而死亡,因此自己的行为不是丙死亡的必要条件;同样乙也可以提出同样的抗辩。
②为了应对这一窘境,民法采用累积因果关系说,即甲、乙在无共同过错分别实施加害行为导致同一损害后果的,如果甲、乙的行为均足以导致损害后果发生的,甲、乙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③《侵权责任法》第11条规定的优点有二:(a)防止甲、乙逃避责任;(b)既然甲、乙就总的损害承担连带责任,赔偿权利人就不会获得“双重赔偿”。
这就是《侵权责任法》第11条制定的法理基础。
2. 应承担按份责任的无共同过错的分别侵权
《侵权责任法》第12条二人以上分别实施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害,能够确定责任大小的,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难以确定责任大小的,平均承担赔偿责任。
【例十四】甲在丙的饮料中投毒5毫克,单独不足以致丙死亡。
乙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也在丙的同一饮料中投毒5毫克。
丙饮用后中毒死亡。
此例中:①甲、乙无共同过错,不构成共同侵权。
②甲、乙分别实施的行为导致同一损害,因此应在一个诉讼中解决。
③甲、乙的行为都不足以导致损害的发生,应当承担按份责任。
④其责任的份额的确定,主要考虑原因力的大小,参考各自的过错程度。
【例十五】甲村假设的输电线路距离地面不足3米,违反了输电法律的强制性规定。
村民乙在建房过程中,将大量土石堆放在输电线下,形成一2米多高的土堆。
6岁的丙爬上土堆玩耍时,触电身亡。
此例中:①甲、乙无共同过错分别实施的加害行为导致同一损害,每个人的行为都不足以导致损害后果的发生,应适用《侵权责任法》第12条的规定,对丙的死亡承担按份责任。
②如果笔者是法官,会认定甲的行为对损害的原因力更大,应承担80%的份额;乙对损害的原因力较小,应承担
20%的份额(当然,不同的法官会有不同的观点,这正是侵权法的局限所在,亦为其魅力所在)。
【例十六】消费者甲在洗澡时,乙厂生产的电热水器发生漏电,与此同时,与热水器相连的丙厂生产的漏电保护器也因为质量瑕疵发生故障,甲因此遭电击身亡。
此例中:①如果按照《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3条的规定,乙、丙构成共同侵权,应承担连带责任;现在,法律规定变化了,乙、丙不构成共同侵权。
②乙、丙产品的缺陷单独均不足以导致损害的发生,乙、丙应根据《侵权责任法》承担按份责任。
【例十七】某小河上游的甲工厂与中游的乙工厂排放的废水单独均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损害,结果双方排放的废水汇集后导致环境污染损害后果。
关于甲、乙是否应当承担责任,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 甲、乙均无需承担责任
B. 甲、乙承担连带责任
C. 甲、乙承担按份责任
D. 由乙承担责任,甲承担补充责任
【答案】C
法律教育网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