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
在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现结合合水镇实际,对如何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谈几点意见。
一、党内民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党员民主素质不高,跟不上形势的要求。
(二)少数党组织对党务公开重视不够,流于形式,公开的实质性内容少,公开程序不规范,公开形式比较单一。
(三)少数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与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要求存在不相适应的地方。
一是怕“难”。
少数地方和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对于实践中出现的一些困难和障碍,不能切实地加以解决,导致一些工作不够深入。
二是怕“乱”。
主要体现在党务公开上,一些领导干部主观认为党务公开太多、普通党员和群众知道太多易引起不必要的麻烦,由此导致一些本该让全体党员知道的事情往往捂着,导致部分工作
不够透明,群众有情绪。
三是怕“过”。
少数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对当前党内基层民主到底该发展到什么程度,在思想上难以把握,存在不搞不行,搞了怕过的思想顾虑。
二、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一)着力提高党员民主素质,充分发挥党员主体作用。
一是加强党内民主教育培训,着力提高党员发挥主体作用的素质和能力。
加大对《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的宣传和教育力度,并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把党内民主教育纳入党员经常性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党课、专题培训、党员电化教育等形式,不断增强党员的民主意识、平等意识、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发挥主体作用的素质和能力。
本人认为每个党组织每个季度至少要进行一次认为集中性的党员教育。
二是活跃党内生活,提高党内组织生活民主化程度。
不断构建党内平等交流平台,进一步畅通党员表达意愿、反映情况的渠道。
严格执行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有关规定,切实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
如现在的民主生活会有流于形式的
现象。
进一步健全党员民主评议制度,建立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努力营造和谐活泼、严格有序的党内生活氛围。
三是健全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制度。
继续推行党员议事会、民情恳谈会、党员群众说事制度等做法,使党组织决策充分体现党员群众意愿。
建立党内决策听证制度,对于涉及本地方建设和发展的重大事项或与党员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问题,党组织决策前应举行党内听证会,提高决策质量和水平。
实行党员旁听党的会议制度,对党组织讨论决定有关经济、社会和党的建设等重大问题,或涉及党员群众直接利益的问题,除不宜公开的,应邀请党代会代表或党员代表旁听,参与议题讨论,推进党组织会议逐步向党员开放。
四是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增强党员荣誉感和归属感。
继续加强党员活动场所建设,建立完善党员服务中心,建立完善以关爱党员、帮扶党员为主要内容的服务党员工作新平台,工作上关注、发展上帮助、感情上慰藉,采取多种形式为党员学习、工作、生活、参加党内活动等提供服务和帮助。
(二)进一步完善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的开放性和透明度。
一是进一步扩大党务公开范围。
做到凡属党章等党内法规要求公开的内容,只要不涉及党内秘密,都要进行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
二是进一步规范基层党务公开程序。
建立健全党务公开的审批机制和反馈机制,在公开前进行审批,在公开期间注意收集党员、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并及时进行处理和反馈,不断提高基层党务公开工作的质量。
(三)着力营造适言的环境,在宣传、用人、考评等方面注重树正气,兴良风。
敢抓、敢管、敢说真话的党员干部,既是本身硬的人,也是建设党内民主的宝贵资源,党组织要重视和善待他们:在宣传上要树立敢说、敢管、廉洁、务实的干部典型;在用人上要注重启用那些作风正、敢创新、工作扎实的干部;在考核评价上要注重鼓励那些工作实绩好,敢于坚持原则,敢想、敢干、敢说的干部。
着力营造良好的言论环境,发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民主作风,打破党政机关内部“少说不说为佳”的潜规则。
(四)完善监督制度,加强党内监督。
一是健全基层党员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
党组织负责人应定期向党员群众进行述职,一年不能少于一次。
述职的主要内容包括履行职责和承诺及廉洁自律等情况。
对重点工作或重大事项可组织进行专项述职。
二是拓宽基层党内民主监督渠道。
结合实际,一是采取设立党员监督岗、党员举报信箱等形式,鼓励和保持党员对党组织及其负责人的工作公开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拓宽党员群众反映意见和建议的渠道,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
二是建立党内询问和质询制度,党员可就党内事务或党的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向党组织或有关负责人提出询问,党组织或有关负责人要及时作出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