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

心理咨询师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
中德心理医院 李鼎智
What/why/how
• What:是什么
• 现象学、症状学与诊断分类学/观察/客观
• Why:为什么
• 病因病理学/理解/深刻、全面(系统、动态)
• How:怎么办 • 治疗学/干预/实效
理论的意义
刺激
反应
理论的意义 我们治疗师所属的传统不但可以—— 追溯到心理治疗的创始者弗洛伊德和荣格, 追溯到他们的先辈—尼采、叔本华和克尔凯 郭尔, 还可以追溯到基督、佛陀、柏拉图、苏格拉 底、盖伦、希波克拉底, 以及所有其他伟大的宗教领袖、哲学家和医 生。 所有这些人关注和救护着的是人类的绝望
知识点2 精神分析对异常心理的解释
1.合理地度过“性心理”的每个阶段,是未来 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条件
退行与固着 幼年→童年→青少年→成年 生理/发育迟缓VS心理/固着
动力学分析
幼年→童年→青少年→成年
分离焦虑(separation anxiety)
动力学分析
• 不安全感 感到缺乏应付新环境的能力 • 失败 失败是对自尊(自我理想)的沉重打击 • 惩罚 害怕把对父母的爱转移到他人引起父母报复
重要的代表人物
• 弗洛伊德 • 荣格 • 阿德勒:行为的主要激发因素是达到个人目标 和战胜障碍的奋斗力量(自卑情结)。心理障碍 的根源应该是在当前的景况中,尤其是与其它 人的关系中。 • 沙利文:强调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对子女的健康 成长至关重要。心理障碍是由焦虑激发的,对 人际关系的一种逃避。
• 卡伦.霍妮:心理障碍是基本焦虑的产物。基 本焦虑可导致远离趋向对抗(精神病理学的主 要表现形式)。 • 艾里克.艾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的建立(综合的 独特的和自主的自我意识的建立)。 • 梅兰妮.克莱因:客体关系。心理发展的最强 大的因素是孩子与母亲的交互作用。 • 玛格丽.马勒:分离-个体化进程。 • 海因兹.科赫特:自身的发展或人格的中心依 赖于儿童从父母那里获得的两个主要的心理支 持:1.对儿童的活力感和伟大感的确认;2.平 静感和可靠感。
认知理论
• 理论核心:人的行为反应不完全是对外在刺激作出的 反应,还有对这些刺激的心理加工过程。 • 阿尔伯特.艾利斯:不合理信念。心理问题的原因不是 外部世界中的事件,而是人们对这些事件不合理信念 的反应。 • 贝克:认知曲解。心理障碍通常与特定的、错误的或 扭曲的思想相联系。夸大、高度概括化、选择性提取。
变态行为的基本分类
1. 2. 3. 4. 对自己无益,而且伤害到自己或他人的行为; 现实适应不良; 情绪反应和个人的情况不相称; 古怪的行为:行为变换没有规律且难以预料。
常见异常心理症状
学习症状学的主要任务 • 发现、观察、评定、记录精神症状 • 研究症状起因、症状发生发展过程、症状相互间的关 系 • 分析症状对诊断的意义
健康与常态—— 健康是机体的正常状态(常态)
人体的功能状态分为三种状态: • 基本态:觉醒、睡眠、警觉; • 异常态:疾病、危机、临死态; • 特殊态:常态与异常态之间,一般人不易达 到(催眠、气功)。
关于变态心理学
知识点2 精神分析对异常心理的解释
精神分析的两个基本假设 • 心理决定论原则或因果原则 • 意识是一种特殊的、非同寻常的心理过程
行为主义理论
• 操作条件反射:一个人做了某个特殊的行为(操作), 而这个行为可能会带来某种奖赏(正强化)即反应的结 果会强化前面的反应 • 负强化:反应能避免或排除厌恶的刺激,因而得到强 化 • 惩罚:可以减少导致不良后果的行为即减少行为的频 率 • 消退:通过撤消强化行为的因素来减少反应 • 泛化:一旦个体对特定的刺激有了特定的反应,即使 在没有进一步条件反射的情况下个体也会对其他相似 的刺激给予特定的反应 • 分化:学习区分相似的刺激只对特定的刺激产生反应 • 塑造:强化一系列理想的反应直到塑造理想的模式
关于变态心理学
知识点 3 行为主义对异常心理的解释
“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担保,随便拿出一 ··· 个来,就可以将他训练成任何一个领域里的专家— —医生、律师、艺术家、商界首领、甚至是乞丐和 小偷,而无论他们的天赋、爱好、倾向、能力、先 辈的职业及种族如何。” ——约翰· 华生 现在,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已经令人信服的证明 了,人在出生时并非一张白纸。人的特性总是受到 遗传的影响,而不能被视为纯粹是后天抚养的结果。
——《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
内容
一、变态心理学 1.关于变态心理学 2.正常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 3.常见异常心理症状 4.常见精神障碍 二、健康心理学 1.关于健康心理学 2.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 3.心理不健康的分类 4.压力与健康
关于变态心理学
知识点1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关系
1.并存 2.互相转化
常见异常心理症状
知识点1 感知觉障碍类型、特点
1.错觉与幻觉比较 错觉:歪曲的知觉 幻觉:虚幻的知觉 2.真性幻觉与假性幻觉比较 形象生动性—鲜明生动 客观性—存在于外部客观空间 感官性—通过感觉器官获得
常见异常心理症状
知识点1 感知觉障碍类型、特点
3.感知综合障碍 • 对客观事物能感知,但对某些个别属性如大小、形 状、颜色、距离、空间位臵等产生错误的感知。 • 常见的有: 视物变形症 空间知觉障碍 时间感知综合障碍 非真实感。
2、决定是否任何一个具体的个体是变态的最一致的标准 是: • 行为偏离(或不同于)那个社会的规范 • 失调行为总是继续和/或持续存在 • 人的内部和/或人际之间活动的最终破坏程度 3、行为的连续统一体从明显的正常顺应遍及到明确的变 态顺应。许多人的行为应归于中间那个领域,因为在 那里我们很难决定是否变态 4、一个特定的变态行为模式很少有天生遗传的,但是遗 传因素对于使一个人易于接受一种或另一种变态行为 可能起着作用 5、任何一个变态行为模式的原因通常都是多重的
心理的发展 • 口欲期(oral stage) • 肛欲期(anal stage) • 生殖器期(phallic stage)
谁满脑子都是性
有一次,那斯鲁丁正接受精神分析治疗。当他被带到精神分 析学家那儿时,精神分析学家问了几个问题:只是一个了解这个 那鲁斯丁是哪种人的测试。他画了一条直线问那鲁斯丁:“它让 你想到了什么?” 那斯鲁丁说:“当然,一个漂亮女人!” ——一条直线!精 神分析学家有点纳闷了。 然后他画了一个圈,问:“这让你想到什么了?” 那斯鲁丁说:“当然,一个漂亮女人——光着身子。” 然后他画了个三角。那斯鲁丁闭上他的眼睛,说:“不,不, 不。别这么做。” 精神分析学家说:“但是它让你想到什么了?” 他说:“这个女人在干下流事。” 于是精神分析学家说:“看来你一心想着性。” 那斯鲁丁说:“什么!我?我一心想着性——还是你?谁在纸 上画这些下流的图形? ——你还是我?”
关于变态行为的几条准则(罗伯特.迈耶)
1、有些循环出现的行为似乎象征着潜在的、发展中的或 存在的心理障碍 • 不能阻止自我毁灭的行为 • 看见或听见那种文化中别人赞同的东西在那里不存在 • 暴力行为的零星的和/或胡乱的爆发 • 始终不能以一种有效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 • 持续的学习和/或职业的失败 • 抑郁 • 口头上渴望符合行为准则但实际却不能如此
自知力/现实检验能力
心理活动内在协调性原则 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
变态行为的定义
• 社会标准:每个群体都按照 一套准则来生活,在同一 种文化内人们理所当然的遵守这套准则。但在不同文 化之间准则的差异非常明显,在人数少、高度集中的 文化中出现与准则不同的情况是很少的,但在人数多、 复杂的社会中可能存在很多严重与准则相冲突的情况。 • 统计标准:任何偏离平均分的都称之为异常。 • 个体不舒适感:如果一个人对他的生活很满意,他就 很少关心心理是否健康。如果他因为自己的思想和行 为而备感压力那么他就需要治疗。 • 行为适应不良:一个人是否能运用他的方式来适应他 的生活。 • 综合标准
常见异常心理症状
思维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是人类认知活动的最高形式 • 思维包括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判断和 推理七个过程 • 思维通过语言或文字来表达 • 思维的基本过程都是通过观念或概念之间的联系, 即联想和逻辑过程实现的
正常与异常心及其区分
知识点1 医学标准、统计学标准、内省标准及社会适应标准
• • • •
医学标准:心理障碍=躯体疾病 统计学标准:常态分布/以心理测量为工具 内省标准:病人/观察者;主观性 社会适应标准:社会行为常模
正常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
知识点2 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
• • •
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常见异常心理症状
知识点1 感知觉障碍类型、特点
1.感觉障碍 感觉 是指人脑借助于感官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知, 如 物体的颜色、大小、重量等
①感觉过敏 ②感觉减退 ③内感性不适
常见异常心理症状
知识点1 感知觉障碍类型、特点
2.知觉障碍 • 知觉 是指人脑在获得感觉基础上对事物整体属性的认知。 错觉
幻觉 ①感受器官: 幻听、幻视…… ②幻觉体验来源: 真性幻觉、假性幻觉 ③幻觉产生的特殊条件: 功能性幻觉、思维鸣响、心因性幻觉
常见异常心理症状 精神症状的特点 • 不受意志控制 • 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 • 内容与环境不相称 • 社会功能损害
非建设性的精神痛苦
精神痛苦是主观体验的。构成精神障碍 的痛苦没有任何社会价值,病人长期陷 在精神痛苦之中无所作为,甚至因此而 导致各种人际纠纷。
常见异常心理症状
1.精神活动的过程 • 认知活动 感觉/知觉/思维/注意/记忆/智能 • 情感活动 情绪/心境/情感 • 意志行为 意志/行为 2.个性心理特征
关于变态心理学
知识点2 人本主义对异常心理的解释
心理异常是由于潜能趋于完善的特征受 到阻碍,是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