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胃肠道间质瘤影像表现诊断PPT课件

胃肠道间质瘤影像表现诊断PPT课件

部),常伴有腹腔内大块状或结节状淋巴 结肿大。 • (单发性神经内分泌性肿瘤)类癌:胃窦, 较小,中心溃疡。 • 神经鞘瘤:边界清,密度均匀,壁内。
(二)小肠
• GIST占全部小肠肿瘤的20%。 • 可发生于小肠全段。十二指肠部占三分之一,空
肠病变较回肠多。 • 肿瘤通常较大,恶性程度较高。 • 部分GIST可表现为壁内肿块或腔内息肉,但病变
• 肿瘤坏死形成的空腔与胃肠道交通时可见 钡剂进入其中,有时空腔可以很大。
• 部分病变可完全位于腔外,此时可显示正 常或仅可见局部外压性改变。
(一)胃
• 占全部胃肿瘤的2~3%。 • 大多数位于胃体,胃窦部最少见。 • 典型CT表现为起源于胃壁的不均匀性强化的外向
型肿块。小的病变可均匀强化。 • 许多病变位于胃外,CT有时难以确定其胃壁起源,
(七)GIST 的转移
• 肝脏和腹膜是GIST的常见转移部位。 • 囊性转移灶少见。 • 富血管性病灶,动脉晚期强化明显,廓清
较迅速,单纯静脉期扫描可能遗漏病变。 • 由于病变血管化程度不一样,常见同一病
人出现不同强化方式的病灶。
GIST 的转移
• 淋巴结转移罕见。局部淋巴结肿大意味着 不是GIST。
• 根据影像学资料统计:胃(60-70%)>小 肠(20-30%)>直肠肛门(10%以下)。
临床表现
• 因肿瘤的部位和大小而异。 • 较小的病变可以无任何症状。 • 最常见的表现是由于黏膜溃疡导致的胃肠
道出血,可表现为呕血、黑便或便血,也 可隐形失血导致贫血性表现。 • 也有学者认为腹痛和腹胀是最常见的表现。 • 其他表现有恶心、呕吐、体质下降或肠梗 阻。
GIST的影像学表现
X线
• X线平片和透视对GIST的诊断和评价价值 极为有限。
• 钡餐或灌肠检查GIST的典型表现为粘膜下 肿瘤的特点,并可提示其为外向性生长, 病变境界清楚,边缘光滑,表面偶可不规 则,与起源于粘膜的腺癌不同,GIST一般 无粘膜破坏,但是半数可见粘膜溃疡。切 线位观察肿块边缘与胃肠道壁成直角或钝 角。正面观肿块发生溃疡时可显示靶征或 牛眼征。
男,39岁。
男,48岁。排便时烧灼样疼痛。
(四)结肠
• 较其他部位少见。但其部位的转移性病变 常累及结肠的外侧面。
• 跨壁性肿瘤,累及腔内和浆膜外。 • 边缘光滑,或呈小分叶状。 • 中心可有坏死、出血或囊变。可有钙化。 • 少数病变呈环形生长,局部肠管可呈动脉
瘤样扩张。
(五)食管
• 占食管间叶性肿瘤的25%。 • 恶性。 • 肿块常较大。 • 食管远三分之一。 • 小型病变更可能是真正的平滑肌瘤。大型
• 5、肿块多呈球形,也可呈分叶状,一般境 界清楚,可压迫邻近组织,无真正的包膜。
• 6、肿瘤常出现局灶性出血、坏死或囊变, 尤其是较大者。大量出血或坏死可形成空 腔,后者与胃肠道相通
发病率
• GIST是最常见的胃肠道间叶性肿瘤(80%)。但 远少于上皮性肿瘤和淋巴瘤,仅占全部胃肠道肿 瘤的1%~3%。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
胃肠道间质瘤影像表现诊断
如有疑问可以随时打断我!
概述
目前,普遍将胃肠道起源于间叶组织, 细胞呈梭形或上皮样,酪氨酸激酶生长因 子受体(CD117)免疫组化阳性的肿瘤定 义为胃肠道间质瘤(GIST)。
大体病理学表现
• 大多数50岁以后发病,50-70岁是发病高峰,40 岁以下较罕见。男女性别差异不大。
• 有报道部分具有家族性,发病年龄较低,可20-30 岁发病。
发病部位
• 胃、小肠、结肠及直肠肛门区的间叶性肿 瘤几乎均为GIST,平滑肌瘤或平滑肌肉瘤 较为罕见。食管的间叶性肿瘤约75%是平 滑肌瘤,25%是GIST。
肿瘤可经蒂与胃壁相连,仔细观察局部胃壁增厚, 有助于确定肿块起源于胃壁。 • 钙化少见,可有斑点状钙化或广泛钙化。 • 半数可见粘膜溃疡,较大病变可出血或坏死。大 量出血或坏死可形成较大的空腔或空洞。
胃GIST的鉴别诊断
• 胃癌:粘膜改变,局部淋巴结肿大。 • 淋巴瘤:胃壁增厚明显(弥漫、阶段、局
• 1、GIST可发生于食管至肛门的整个胃肠道, 也可发生于网膜、肠系膜或后腹膜。
• 2、中空胃肠道GIST最常累及固有肌层,由 于GIST多累及外部肌层,故肿瘤有外向性 生长趋势。
• 3、肿瘤的一部分可向粘膜面生长,约半数 病例可出现粘膜面溃疡。
大体病理学表现
• 4、GIST小者可仅数毫米,大者可超过 30cm。
主体一般位于腔外,甚至可仅表现为浆膜外肿块。 • 部分病例可见肠管呈动脉瘤样扩张,这与肿瘤内
空腔与肠管融合及肠肌神经丛受损有关。 • 增强扫描大多数为周边不均匀性强化。
女,55岁。小肠GIST。
十二指肠间质瘤
鉴别诊断
腺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典型的表现为近段小肠 的环状病变,肠管向心性受累,局部淋巴结受累、 肠系膜浸润以及肠梗阻。
• 肺转移罕见,这也反映了GIST沿静脉途径 播散的特点,这也是GIST与平滑肌肉瘤的 重要不同之处。
• 骨、脑等其他部位转移更罕见。
女,59岁。胃GIST肝转移。
男,67岁。胃GIST肝转移。
感谢观看
淋巴瘤:表现与GIST相似,但多以肠壁明显增厚为 特点,此时淋巴结肿大的存在倾向于淋巴瘤的诊断。
原发于肠系膜并累及小肠的病变:炎性假瘤、硬化 性肠系膜炎、转移瘤等。
(三)肛门直肠
• 10%以下。 • 恶性。 • 偏心腔内肿块。导致直肠壁局限性膨胀,
境界清晰,密度不均匀,中心可见陈旧性 出血和囊腔形成,粘膜面不规则,或可见 粘膜溃疡。
病变应与晚期食管癌、黑色素瘤、淋巴瘤 或平滑肌肉瘤等鉴别。
(六)肠系膜和网膜
• 可发生于肠系膜和网膜的任何部位,包括 网膜、结肠系膜、小肠系膜和后腹膜。
• 肿块较大,中位大小可达16.5cm。 • 呈境界清楚的多小分叶状,内含出血、坏
死、囊变形成的低密度区,肿瘤囊性成分 可为主要表现,实质性外周部分可强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