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部大开发论文

西部大开发论文

37中国工程咨询2010年第10期 总第121期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年,是四川

经济增长最快、民生优先政策最实、基

础设施投资最猛、生态建设进展最好、

经济结构调整最优、科教兴川成绩最

大、对内对外开放成果最佳、城乡居民实

惠最多、民族地区生活条件改善最显、可

持续发展能力提高最强的十年。十年来

的跨越式发展,使四川国民经济快速增

长,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

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发展能力明显提

高;生态建设成绩显著,环境质量明显

改善;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结构调整初见成效;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基本公

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城乡人民收入大

幅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升;体制

机制不断创新,开放合作逐步深化;灾

后恢复重建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

十年来,也见证了四川省工程咨

询研究院在省发改委直接领导下,与

时俱进、深化改革,用科学发展观统

领全院工作,自主创新,按照国家确定

的投向、原则、标准、程序以及产业政

策、公共安全、用地、环保、节能等要

求,积极主动为政府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民间团体的各类投资建设项目,

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优质服务,确保

西部大开发各项战略的落实,并在咨询

服务过程中,加强了自身建设,提高了

全院科学发展能力。西部大开发不仅

造福西部地区人民,也促进了工程咨

询事业的长足发展。

一、 把握大开发机遇,

为四川大发展献策把关

四川省工程咨询研究院,在党中西部开发四川巨变,工程咨询业绩斐然

■ 杨 桦 陈光发 赵和锋

(二)数字上看,荷兰一级洪水安

全标准普遍比我国大江大河和海堤

防洪标准高,主要是两国面临的防洪

形势不同,部分也是由于经济社会发

展水平差异所致。荷兰沿海地带地面高程低于海平

面,一旦堤防溃决或者洪水漫顶,将对

圩垸内人口和经济社会产生严重破坏。

确保圩垸在遭遇海水高水位和风暴潮

时的安全,是荷兰防洪的重点,因此圩

垸采用了4000年一遇以上的洪水安全

标准,属于“低概率,高损失”策略,是

必要的。我国沿海地带地面高程总体

上高于海平面,海堤防洪标准明显低

于荷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海堤

安全标准难以适应发展需要,需要逐

步提高。

我国洪水威胁主要来自大江大河,

按照国务院2008年批复的七大流域防洪

规划,今后我国将进一步提高大江大河

防洪标准,完善城市防洪体系。对于沿

河圩垸,荷兰采用了250年一遇以上的洪

水安全标准。我国大江大河的洪水安全

标准与荷兰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防洪标准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而

定。不同国家发展程度不同采用的防

洪标准也不同。荷兰是发达国家,其防

洪标准高,而我国许多大江大河两岸

的城市仍然采用100•200年一遇的防

洪标准。对于同一国家防洪标准也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提高,近年来

我国许多城市防洪标准也由100年提高

到200年一遇。

(三)两国确定洪水安全标准的

计算方法不同,确定程序也不同。在确定方法上,荷兰一级洪水安

全标准计算的主要方法是经济优化法,

《防洪标准》则根据保护对象重要性

分级确定相应的安全标准。《防洪标

准》也强调采用费用效益分析法计算,

体现了追求经济最优的理念。虽然计

算方法上和荷兰有所不同,但是两者

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在确定程序上,荷兰用了30年时

间逐个计算了圩垸以及海堤的安全标

准,然后编制成安全标准图,并以法律

形式颁布,在工程规划设计时可以直

接引用。但是区域性洪水安全标准则

与我国《防洪标准》的确定程序非常

相似,由咨询机构(设计单位)分析确

定,经政府审批认定后,可供引用。

一级安全标准图简洁明了,即便是

没有专业背景的公众也容易接受,使用

也非常便捷,但是其背后却隐含着大

量的调查研究、经济分析等工作。相比

之下,我国《防洪标准》的应用需要更

高的专业背景要求,比较适用于工程

技术人员,使用时具有灵活、专业性强

等特点。但是与荷兰的一级洪水安全

标准相比,存在专业性过强,不利于公众接受,例如只有经过专业的分析,并

经过政府审批,才能确定防洪标准;

部分条款不够细化,容易导致理解偏

差,例如城市的范围的界定存在模糊,

没有明确城区内不同部位的防洪安全

标准差异等。

6 结束语

两国均采用重现期表达洪水安全

标准,但是在确定方法、程序和使用等

环节存在一定差异。我国防洪标准确

定更具有灵活性,但是存在部分内容

条款不够细化,容易导致理解偏差,以

及专业性过强等问题;而荷兰的防洪

标准在大量的计算和论证后通过法律

颁布,使用直接便捷,也更为大众所接

受。与我国大江大河相比,荷兰骨干工

程的防洪标准很高,这是由荷兰的防

洪形势决定,也与荷兰发达的经济社

会水平有关,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

发展,防洪标准也在逐步提高。近年来

荷兰部分研究机构倡导采用系统的洪

水安全标准,虽然尚未得到法律上的认

可,但是实际上已经被广泛接受,并间

接地应用于工程规划设计。

(作者单位:王才君,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区域发展与规划业务部;Johan Oost ,荷兰 DHV咨询公司河流和海岸事业部)

责任编辑 杨新民

专 题 报 道38中国工程咨询2010年第10期 总第121期央、国务院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指引下,

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精心部署和组

织领导下,在落实四川大开发战略部

署的前十年战役中,把握时机,积极为

四川的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科学

把关。在遍布 48万平方公里的巴山蜀

水,为近30个行业领域里的 5000多

个工程项目建设的咨询服务付出了辛

勤的汗水和不平凡的智慧,用“质量第

一、高效周到”的优质服务获得了社会

认可,以咨询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西

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做出了贡献,推动

了四川工程咨询事业的发展。

十年来,川咨人围绕建设西部经

济强省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战略目

标,按照省委、省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

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重点做好“基

础设施、生态工程、结构调整、科教兴

川、改革开放”五篇文章的要求,依靠

科学的咨询理念、创新的体制机制、优

秀的人才队伍、先进的管理制度、畅通

的信息运用,坚持行业宗旨和独特的

工作作风,以质量占领市场,用信誉赢

取客户,主动积极地投入各个行业领

域的项目建设咨询服务工作,为西部大

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推动全省经济

社会事业跨越式发展出谋划策。在各

项咨询服务工作中秉承“敢言、多谋、

慎断”宗旨,有创新、有突破,敢想、敢

问、敢干、敢于下大决心,敢于据实情

说实话,善于找准相关工作的结合点,

能以良好的心情,无私的奉献,饱满的

热情,科学的态度,务实的作风,积极

参与政府决策部门对各个领域的战略

发展、区域发展规划、宏观专题研究、

城乡统筹、项目实施等重大问题的调

查研究、评估咨询,有效地为全省各级

政府的投资项目和社会投资业主的项

目建设提供了“独立、公正、科学”的

可研报告、项目申请报告、资金申请报

告和评估意见,为这些项目的建设顺

利实施创造了条件。

“十五”末期我院受省发改委、省

西部开发办的委托完成了《四川省利

用国家开发银行技援贷款进行西部开

发重大问题与重点项目研究》,该项目

是根据国务院西部开发办与国家开发

银行利用技术援助贷款对西部12省市

区在西部开发中的重点项目进行规划

研究。接受任务后依据四川省的优势

资源确定了专题研究的重点:四川省住所的游牧生活,生活质量极其低下,

且游牧民生活严重影响了高原生态。

为此,省委省政府启动了游牧民定居

工程,“十五”以来,全省通过多种渠

道,整合各类资金,投入6.20亿元,建

设定居房101.89万平方米,配套牲畜暖

棚28.12万平方米、畜圈924.37万平方

米、贮草棚12.44万平方米、饲草料基

地10.59万亩,打饮水井600眼,并逐步

完善交通、医疗卫生等设施,让1.23万

户、5.98万人游牧民初步实现了定居,

生活和居住条件大为改观。在充分尊

重游牧民定居意愿的基础上,2009年

省委省政府又启动了藏区《四川省游

牧区定居工程建设规划》,该规划的目

标是用5年的努力,解决全省游牧区29

个县9.93万户,47.35万游牧民的定居

问题,配套建设牲畜棚圈、牲畜暖棚、

贮草棚等生产设施,通过多种渠道逐

步完善定居点的交通、饮水、供电、通

讯、广播电视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发

展相适应的教育、卫生事业,发展相适

应的后续产业,基本实现游牧民定居、

稳居,生活水平有明显提高,子女就近

有学上,公共服务水平有较大提升,草

原生态环境有明显改善、牧民收入稳

定增长,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

主义新牧区。目前藏区游牧民区正按

规划目标逐步落实,并付诸现实。

2007年编制的《西部综合交通枢

纽建设规划》,是贯彻省委省政府提

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战略的重

要中长期规划,规划较全面的分析了

大区域的交通发展与竞争,核心在形

成“枢纽”,指出越是“枢纽”,越能

在更大空间范围内利用和配置资源

要素。四川区位良好,东连重庆,南邻

滇、黔,西接西藏,北界青、甘、陕三

省,是连接西南、西北和华中三大地

区的天然纽带。四川是我国自然资源

比较丰富的省份之一,但由于交通基

础建设落后,出川通道有限,区域内

交通与物流效率低下,资源尚未得到

合理开发和利用,外界的资源也不能

为我所用,优势互补难以实现。与东、

中部地区相比,四川交通运输面临着

不少矛盾和问题。

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和建

设,将从根本上扭转上述不利局面,使

四川省多种运输方式得到全面发展,

围绕各级主次枢纽、节点和重要通道,大中型水库和节水灌溉、成渝经济带

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四川省五大精品

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四川省特色农

副产业发展和利用军工优势发展民用

产品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及重点项目进

行规划研究,在规划研究报告中通过

深入调查研究,明确指出四川省水利

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虽经多年发展,

已取得重大进展,但总体尚不适应发

展的需要。水作为人民生活和经济社

会发展必需的战略资源,是生态环境

的基本要素;交通则是国民经济发展

的命脉。两者对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

物质文化的交流,工农业经济和社会

事业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研究中进一步明确了水利应侧重考

虑如何利用四川的水资源建设大中型

水库和节水灌溉工程项目,以促进农

业生产,保障农民增收。交通则侧重考

虑通过完善交通运输体系,促进成渝

经济带的建设和发展。

根据四川旅游资源有着独特的天

然优势,确定了选择高品位的精品旅游

区进行重点项目规划研究,对推动和

带动四川旅游业近来的快速发展起到

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川特色农副产业自古便有“天府

之国“的美誉,川中药名冠华夏,川猪、

川果茶享誉全球,竹产品远销日本、韩

国、东南亚等19个国家和地区,为四川

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资源优势。

四川军工企业在全国有着突出的

地位,不论是经济总量、产业地位、技

术地拉、战略地位均对四川的经济发

展具有重要作用。提出的实施军地融

合战略,充分运用军工企业的各种优

势发展民品,已很好地促进了四川军工

与地方经济的协调发展。

该课题研究,通过对四川的水

利、交通、精品旅游、特色产业、军转

民品的深入研究,共规划出重点项目

275个,涉及21个市州,总投资2681余

亿元。这些项目在“十一五”期间已有

80%予以实施,并且取得很好的经济效

益和显著的社会效益。

2008年完成了《四川省游牧民定

居工程建设规划》。四川是全国第二大

藏族聚居区,藏族人口仅次于西藏。

截至2008年底,四川藏区共有农牧民

28.02万户、139.78万人,其中游牧民

11.16万户、53.33万人。他们都过着无专 题 报 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