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行政与政府诚信的关系—中国政府在依法行政过程中的诚信建设崔粉艳【论文摘要】政府在依法行政过程中的诚信在社会诚信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
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比较敏感的社会转型时期,政府诚信尤其显得其重要,政府行为失信于民,往往导致政府权威性的丧失,乃至整个社会的失信。
本文在分析政府诚信在依法行政的法理基础和我国政府在政府行为过程中的诚信方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我国政府在依法行政过程中的诚信建设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政府信用依法行政诚信建设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aw administration and the government creditCui FenyanAbstract: Government in the integrity of the administrative proces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ocial credit system. China is currently in sensitive social transformation, the government honest is important in its important that the Government acts credibility with the public, often leading to loss of government authority, and even lose the trust of society as a who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Government's integrity in the legal administration of the legal basis and our government in the course of government behavior problems in terms of integrity based on the proposed construction of our government in the integrity of the administrative process according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ncrete path Keywords: government credit ;law administration; credit construction一、依法行政的科学内涵依法行政就是法治行政、行政法治和行政依法。
其基本内涵和实质要求就是:行政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公共事务,实施行政活动,必须在国家法律规范和限制范围内,严格依法进行。
在根本意义上,依法行政的内涵就是要求政府守法,要求行政行为、行政活动的主要方面和主要环节都要以法律法规为依据,而不由长官意志和行政命令决定[1]i。
在现实意义上,法律是政府各部门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据以开展活动和社会对该活动进行评判的标准,行政机关只能在法定范围内按法定方式活动,法定权限期以外的行为无效。
在主体意义上,行政机关既是依法行政的主体,又是依法行政的客体。
依法行政首先是要依法治官,依法治权,行政机关既包括各级政府,也包括各级政府中行使职权的政府部门。
在法的指向上,依法行政的“法”具有严格的范围: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
一是要把握立法权限;二是要注意效力位阶;三是要适[1]白钢.论政治的合法性原理[J].天津社会科学,2002(4):21.用规则。
在价值目标上,依法行政自始至终确立于四个层面:一是保障公民、法人和行政相对人的自由与权利,维护公民的合法利益;二是确保行政行为的法治化,实现法律对行政权和行政活动的有效规范、监督、限制和制约;三是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与权威,根除人大于法,权大于法,官大于法,利大于法等非法治现象;四是确保行政法和政府行为各项价值整合的圆满实现。
二、政府诚信建设的内涵和重要意义(一)、政府诚信的内涵政府诚信即政府在行使国家行政权力,实施社会公共管理职能过程中,必须坚持诚实守信的原则,并以诚信规范和约束政府自身行为。
政府诚信要求政府必须履约践诺、言行一致,忠诚于人民利益,切实为人民利益服务。
政府诚信意味着政府须对公众怀有善良之动机,政府对公众有忠诚之行动,政府须取得公众之信任,政府不可说谎,政府工作人员须言出必行[2]。
政府行为信守诚诺,忠诚服务于人民利益是政府诚信的本质要求。
现代社会要求政府诚信的有其着深刻的法理基础。
(二)、充分认识诚信政府建设的重要意义社会信用制度的基础是个人信用,重点是企业信用,核心是政府信用。
政府信用的建设对企业信用、个人信用具有引导和示范作用,因此,推进诚信政府建设对于加强整个社会信用制度的建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政府职能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诚信政府建设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的必要前提。
信用是由政府信用、企业信用以及个人信用组成的一个信用体系,而政府本身所担负的引导、监督、管理社会信用的职责,决定了它是一整套社会信用制度建立和维护的主体。
“民以吏为师”,一个国家里政府的品质总是影响并成为该民族性格品质的标签[3]。
作为社会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监督管理者,作为诚信环境最重要的建设和保障力量,政府的许多行为具有强烈的示范效应和重要的引导作用,政府自身如不能践约守信,势必会招致企业、个人的竞相效仿,从而导致整个社会信用缺失。
如果政府诚信严重缺失,社会发展的积极性就会丧失,整个社会将陷入信用危机的恶性循环中。
培植政府的公信度,是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关键。
因此,政府信用的好坏对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
政府信用是政府有效发挥管理社会职能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也是弘扬信用文化、建设诚信社会的基础。
所以,建立和健全社会信用制度,首先要从政府做起。
其次,诚信政府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保证。
信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是信用经济,这就要求[2]荆月新.论社会信用立法[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0(5)[3]李明强.政府信用的意义及其重塑[C].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2年年会暨“政风建设”研讨会与会论文交流专辑.在规范的信用规则基础上,实现市场对资源的合理配置。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扮演了市场制度规则的主要提供者和监督执行者的角色[4]。
规则既要得到公众的认可,又要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真正起作用,首先取决于政府的信用度。
虽然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是政府、企业、个人三者间诚信行为良性互动的过程,但是,作为其核心的政府诚信就是最好的投资环境,是当今世界吸引投资、发展经济的最重要因素。
政府能否提供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稳定、值得信赖的规则,并使这种规则的制定过程公开化、透明化,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随着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过去那种依靠政府制定优惠政策改善招商软环境的方式,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已越来越小。
如何大力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杜绝政策朝令夕改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已成为招商引资能否获得最终成功的关键所在。
在一个开放的、市场化的社会里,政府诚信已成为决定人力资本和货币资本走向的重要因素。
最后,诚信政府建设是政府取信于民,塑造良好政府形象的理性选择。
政府的威信一靠政绩,二靠信用。
政府信用状况表明政府的成熟程度和行为规范水平。
只有言行一致、说话算数和政策稳定,政府在群众中才有威信和号召力。
加强和维护政府权威,提高社会公众对政府决策的理解和支持,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政府的行政决策应当充分考虑到社会承受能力,要采取措施,努力将可能对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产生的损害减少到最低程度,不可避免造成损害的,也应当依法给予赔偿或者补偿[5]。
建设诚信政府就是要求政府各部门切实转变职能,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服务质量,努力做到求真务实、决策科学、执行高效、依法行政、廉洁奉公。
一个诚信的政府更易发挥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政府的信用度和公信力;而一个诚信受到质疑的政府不易为大众所接受,而且可能进一步弱化政府的信用度和公信力,严重的还会导致政府倒台的危机。
政府如果得到社会民意的广泛认同和支持,就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凝聚力,使公众与政府情感沟通,关系协调,问题和矛盾也就容易得到解决,由此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营造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良好社会环境。
三、我国政府在政府行为中的诚信缺失及原因我国正处于深刻的社会转型时期,市民社会不断培育壮大,社会结构的变迁,政府职能的转换,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
其中,诚信缺失就是我国当前的社会中出现的一个严重问题,政府诚信缺失尤为凸显。
一些政府部门不守法、执法不力、政策多变、政出多门、朝令夕改、承而无诺等失信于民的现象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政府形象,动摇了政府和公民之间的信任关系。
我国政府诚信缺失是多种原因综合造成的。
第一、强政府弱公民的社会非均衡态势[4]徐雷,宋丙珍.浅谈政府信用建设[J].发展论坛,2003(10):1.[5]王万华.《诚信政府与公民的信赖保护》[N].《法制日报》,2002-03-10.转型期中国的一个重要特征即政府和公民社会的非均衡发展[6]。
与政府官员相比,广大公民及社会组织自然地处于一种从属地位,属于弱势群体,在他们之间存在着诸多的信息不对称,即在涉及到公民切身利益的公众领域的政府行为中,政府所掌握的信息对于公民来说可能知道的很少甚至一无所知,因为这些信息中的很多就是政府的各个职能部门制定的甚至是不公开的。
越来越多的生活领域被政府化了,即落入了国家(通过政府)的力量控制范围之内。
为了获得自身的自下而上的发展,尚未成熟的公民社会力量在利益驱动之下往往追求短期行为而不守信誉,因为它更有利可图。
当公民、个人和民间利益团体面对政府屡屡说话不算数的行为常常无可奈何又无力抵制,因为他们缺少坚持自己正当权利所需的政治手段和组织实力。
正是这种非均衡的发展以致政府不守信用而意气行事。
第二、权利过分集中于个人的领导体制与变异的人事制度转型期中国社会的另一个主要特征即权力高度集中的领导制度和组织制度尚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在中央向地方下放权力的过程中,各级地方政府获得了巨大的权力。
权力下放目的之一是扩大地方自治权,由此使得许多人片面地理解地方自主权就是地方政府自主管理地方行政事务的权力,扩大地方自主权就是扩大地方政府的权力。
而完全没有意识到在民主体制下,政治主体是人民,扩大地方自治权,首先应是扩大和依法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这种曲解必然导致权力主体的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