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前国际形势的热点问题

当前国际形势的热点问题

河北师范大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形势与政策》课参考教案第一专题当前国际形势热点问题公共管理学院郝秀芬整理今年以来,国际形势呈现出许多热点问题,尤其是我国周边海上问题突出,维护海洋权益机遇和挑战并存。

国内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这是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十分重要的会议。

我们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学习,奋发成才。

下面重点讲讲国际形势的热点问题。

关于南海问题一、南海概况南海,又称南中国海,是亚洲三大边缘海之一,包括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岛,东西距离1380公里,南北距离2380公里。

整个南海海域呈半封闭状态,为中国、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和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所环抱,面积为350万平方公里,约等于我国渤海、黄海和东海总面积的3倍,仅次于南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印度洋的阿拉伯海,居世界第三位。

南海平均深度1212米,最深处达5567米。

南海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不仅有马六甲海峡、新加坡海峡和龙目海峡等重要海上通道,也是世界上一些重要战略航线的必经之地;南海还拥有广州、高雄、香港和新加坡等亚洲重要港口。

南海还是世界最丰富的渔场,并蕴藏着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

单从军事角度看,控制了南海岛礁,就等于直接或间接地控制了从马六甲海峡到日本、从香港到新加坡、从广东到马尼拉,甚至从东亚到西亚、非洲和欧洲的多数海上航线。

南沙群岛在南海诸岛的南部,东西宽约740多公里,南北长约920 多公里,总面积达24.4万平方公里。

在南沙群岛范围内分布着230多个岛屿、沙洲、礁、滩,是南海诸岛中岛礁最多、分布范围最广的珊瑚礁群。

二、历史:主权在我无争议祸因利益争端起谈南海问题,有必要首先理清其内涵。

我们通常所说的南海争端是指围绕南沙岛礁的主权归属争议和部分海域的管辖权争议。

所谓南海问题,是南海争端当事方以及南海域外大国以南海争端为借口插手南海事务,进而谋取政治、经济和战略利益的举动。

随着南海问题急剧升温,目前南海地区不仅形成了六国七方的争端局面,也成为牵动东亚政治、安全格局的大国博弈的舞台。

可以说,南海争端是当今世界上最复杂的岛屿主权和海洋管辖权争议,南海问题也被国际社会称为“亚洲四大热点”问题之一。

越南单方面制造所谓的“西沙争议”、菲律宾挑起黄岩岛对峙事件,是蓄意将南海问题扩大化和复杂化。

中国从来不认为西沙、中沙群岛存在所谓的争议。

近年来,菲律宾不仅占领着南沙的马欢岛、中业岛等岛屿,又开始声称对本属于中沙群岛的黄岩岛拥有主权。

尤其是2012年4月,菲律宾主动挑起黄岩岛对峙事件,不断在国际社会扩大事件影响,黄岩岛事件成为中菲在南海矛盾之一。

所以,从广义上讲,南海问题应包括由南海岛屿主权及海域管辖权所产生的系列矛盾和争端。

1.中国拥有南海岛屿主权的历史依据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主张,历史悠久,上可远溯至汉代。

三国时期,中国在南海的航海活动无论在规模、数量都大幅增加。

据《三国志》、《梁书》、《法显传》等史书记载,当时中国船队途径南海与东南亚、南亚之间的海上交通相当频繁。

随着中国在南海航海事业的发展,人们对包括西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的认识不断加深,从唐宋时期开始起,出现了专门指南沙群岛的古地名,如“石塘”、“万里石塘”、”“万里石塘屿”、“万里长沙”、“万里长堤”等。

有关南沙群岛的记载多见于唐宋以后的许多文献当中。

南宋赵汝适在《诸蕃志》序中就有一张标有南海诸岛的地图“诸番图”。

明代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曾绘制著名的《郑和航海图》,明确标出南海500个地名,其中属于中国的地名约有200个,分别标出西沙、南沙和中沙群岛。

南沙从此列入中国版图。

明末清初中国出版的行政区域地图中,南沙群岛都在中国版图之内。

完全可以说,中国是最早发现、开发和经营南海诸岛的国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南沙地区除了中国人以外,根本没有其他国家的行迹。

清末以后,由于中国国力衰微,南海海疆不时遭到西方列强入侵。

先有英国和德国非法测量,到上世纪30年代初,法国侵占南沙若干岛屿,随后日本又驱逐法国人,占领南沙群岛等3个群岛,并将其改名为“新南群岛”,划归台湾总督管辖。

二战以后,中国政府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精神,恢复对南沙岛屿的主权。

1946年12月,中国政府派“太平号”驱逐舰和“中业号”坦克登陆舰,到达南沙太平岛并在岛上立碑、升旗,举行了庄严的接收仪式。

大量历史证据表明,中国不但最早发现南沙群岛,而且有效地行使了管辖权。

至于中国对黄岩岛的主权依据,更是翔实、充分。

据现有史料记载,早在1279年,元代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奉旨进行“四海测量”,其中在南海的测量点就在黄岩岛。

这说明,至少在元代中国就已经发现了黄岩岛。

1935年1月,中国政府由内政部、外交部、海军部和教育部等官方机构派员组成的水陆地区审查委员会公布了南海诸岛132个岛、礁、滩、沙洲,黄岩岛以斯卡巴罗礁之名,列入了中国版图。

1947年10月,在中国政府核定和公布的南海诸岛新旧名称对照表中,将斯卡巴罗礁改成为民主礁,列在中沙群岛范围内。

1983年中国地名委员会授权对外公布“我国南海诸岛部分地名”时,将黄岩岛作为标准名称,同时以民主礁为副名。

中国历代政府出版的官方地图均将黄岩岛标为中国领土,黄岩岛一直不间断地在中国管辖之下。

中国政府关于南海诸岛的主权公告和声明均指出黄岩岛领土主权属于中国。

2.中国拥有南海主权的法理基础提到南海主权,不能不涉及南海断续线问题。

从中国正式出版的地图上可以看到,南海周围有一条由九条线段组成的U形断续线,就是通称的南海九段线。

它是标绘中国南海疆域的“传统海疆线”,范围涵盖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4大群岛,面积近200万平方公里。

近年,随着南海问题升温,南海断续线的法律地位不断遭到质疑和挑战。

20世纪初,列强开始侵犯中国南海主权与海洋权益。

1907年,日本就试图染指东沙群岛,引起清政府对南海主权的重视,地图出版商也开始关注南海疆域问题。

但因当时中国没有国家地图出版机构和权威审定机制,有关南海疆界的地图均由私人编制,差异较大。

1914年1 2月,上海亚东图书馆胡晋接所编《中华民国新图》采用连续线标注南海疆界,这是最早标注南海海疆线的地图。

但该图最南端仅划在北纬1 5°— 1 6°之间。

直到上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出版的地图才比较详细地标出南海四大群岛的位置。

其中,1936年出版由白眉初编制的中学教科书《中华建设新图》,将中国最南端划在北纬4°附近,首次绘出曾母暗沙。

1947年12月,国民政府内政部印制的地图也标出曾母暗沙,再次确认中国最南端在北纬4°。

这是中国对南海疆域最有法律性质的主权主张。

抗战胜利后,中国依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收复南海诸岛。

由于南海岛礁特殊的地理位置,1947年由国民政府内政部牵头,联合外交部、国防部等部门完成南海勘界。

同年12月,内政部审定,公布了南海172个岛礁名称,并向当时广东省政府发布正式公函,明确南海划界结论。

当时,由内政部编制的《南海诸岛位置图》用11条线段标绘出一条西起中越边界北仑河口,东至台湾的U形断续线。

1948年2月,内政部又公开出版了《中华民国行政区域图》,附图即《南海诸岛位置图》。

新中国成立后,有关南海疆界的地图仍沿袭1948年国民政府时期公布的划法。

1953年,经中央政府批准,去掉了靠近北部湾一带的两条断续线。

1962年,由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正式确认了南海断续线,并沿用至今。

关于南海断续线的性质和地位,国内学界有多种观点:一是国界线。

断续线是用国界线符号绘制的标线,划定了中国在南海的领土范围。

线内岛礁、滩、沙洲及海域均属于中国,享有主权,线外水域属于国际公海。

二是历史性水域线。

中国不仅对线内的岛、礁、滩、沙洲享有主权,且线内整个海域都是中国历史性水域。

三是岛屿归属线。

断续线内的岛,礁、滩、沙洲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拥有其主权,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大陆架规定,可划定内水、领海、专属经济区等管辖海域。

四是资源归属线。

中国对线内岛、礁滩、沙洲和整个海域拥有历史性权利,享有资源归属权,包括海洋及底土的所有生物及非生物资源管理,养护、勘探、开发权;海洋环境监测,保护、科研优先权;航海、航空交通管制权。

五是传统海疆线。

该线所主张的权利是承袭历史传统,包括中国历代对南海岛、礁、滩、沙洲的发现开发、利用、经营管理,具有排他性。

自1948年中国政府正式出版标有南海断续线的《南海诸岛位置图》后,包括南海周边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未提出任何异议,更没有哪个南海国家政府对此线提出过外交交涉,而是默认断续线的存在,许多国家出版的地图均据此将断续线内的南海海域标绘为中国疆域。

近年,菲律宾以黄岩岛在菲专属经济区范围之内为由,声称对该岛拥有管辖权并进而提出领土主权要求,是没有任何国际法、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任何法理根据的。

首先,陆地统治海洋是国际海洋法的基本原则。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允许沿海国拥有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但沿海国无权因此而损害他国的固有领土主权。

企图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去改变领土主权归属的想法和做法都是违反国际法、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宗旨和原则,也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菲海洋管辖权范围应以不损害中国对黄岩岛的领土主权为限,更不能以主张自己的海洋管辖权为由而吞并中国领土。

其次,菲律宾依据黄岩岛过去曾是菲美军事演习靶场而声称对该岛拥有管辖权,更是站不住脚。

菲律宾和美国过去未经中方允许在中国领土设置靶场是完全非法的。

非法行为不能产生权利,这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再次,菲律宾以“地理临近”为借口对黄岩岛及南沙群岛一部分提出领土主权要求在国际法上根本就不能成立。

国际法和国际实践早已认定“地理临近”不是解决领土归属的国际法原则,它只是为“拥有”提供一个地理便利条件而已。

1969年国际法院在审理“西德、丹麦,荷兰三国北海区域主权案”时认为,“将地理临近原则与自然延伸原则混为一谈,将会导致一国领土的自然延伸区域被另一国领有”,因而“地理临近”原则在解决国家之间领土争端实践过程中是不可行的。

菲律宾以此对黄岩岛和南沙群岛提出主权要求是荒谬的。

1981年、1984年菲官方出版的地图也都将黄岩岛标绘在菲领土界限之外。

菲律宾在1997年以前从未向中国政府对黄岩岛行使主权管辖和开发利用提出过任何异议,并且还多次表示黄岩岛在菲领土范围之外。

3.南海问题的产生和发展西方殖民主义者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觊觎中国南海地区,但是真正对南海地区实行全面占领的是日本帝国主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