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孙园园-案例5为价值而战:联邦快递与美国联合包裹服务公司

孙园园-案例5为价值而战:联邦快递与美国联合包裹服务公司


介绍两公司竞争事件的进展情况。
STEP2:事件进展

特快专递市场的竞争,1982至1995年
附表5-3展示了UPS公司与FedEx公司之间的 主要竞争事件。

特快专递市场的竞争,1982至1995年

EVA=经营利润-资本成本 =税后净经营收益-(K 资本)
特别关注三个方面的竞争:
全球化
信息技术
服务扩张及新服务的推出

特快专递市场的竞争,1982至1995年
全球化
两公司虽然都曾大举扩展国际 业务,但现阶段国际业务均为 损失。 FedEx公司的国际业务 转而依托于当地的合作伙伴, 而 UPS公司则依旧大举投资创 建自己的国际业务体系,并认 为国际业务即将成为其王牌之 一。(附表5-5)
引言
③ 市场份额的变化。 FedEx公司在隔夜交 递包裹市场占据相当高的市场主导地位。 由于市场日益成熟,这个行业的增长在放 缓。高度竞争的新战场是两天和三天交递 期的市场。
这场恶战将如 何收场?公司 近年来的业绩 表现是否预示 未来的业绩?

联邦快递公司
1.发展历程
联邦快递公司
3.公司现状 1994年末,FedEx公司的资产达60亿美元, 净利润为2.04亿美元,销售收入为85亿美元。 度过了1991-1993年的困难时期,1994年公 司的财务比率有所改善(见附表5-1)。

联邦快递公司

STEP1:案例背景

联邦快递公司经营宗旨
通过向那些要求迅速、定时递交的 优先货品和文件提供完全可靠、极 具强竞争力的全球航空和陆地运输 服务,我们将获得丰厚的经济回报。

美国联合包裹服务公司经营宗旨
(我们将)使公司保持雄厚的经济实 力,使这家由管理人员拥有的公司持 续赚取合理的利润,为我们的股东提 供长期、有竞争力的回报。

特快专递市场的竞争,1982至1995年

特快专递市场的竞争,1982至1995年
信息技术
两公司均注重 信息技术方面的 创新并逐步加大 投资以提高邮件 处理效率或加强 控制。


特快专递市场的竞争,1982至1995年
UPS公司 机构庞大、官僚作风以及 行业落后者的名声

引言
对比结果:FedEx公司似乎处于绝对的优势,
但客户期望的改变使UPS公司突然觉醒,并开始 转变成创新者和日益执着的竞争对手。公告也似 乎说明UPS公司正成功的转向航空特快包裹专递 的新领域。

业绩评估
FedEx公司目 标:“创造卓 越经济回报”
• 每股收益,市值 与回报。
两公司达到它们的 目标了吗?财务表 现的趋势是否说明 将来还能实现卓越 的业绩?
• 比率分析。
分析途径
• 经济利润分析。
• 估算资本。 • 估算NOPAT。 • 估算资本成本。
UPS公司目标: “为股东提供有 竞争性的回报”

联合包裹服务公司
2.成功原因
效率,机械性的精确要 求,但由于对劳动操作 规程和对司机要求发生 变化也引发了数次大罢 工。

联合包裹服务公司
3.公司现状
1995年的新UPS公司是再设计工程的产物并为公司的核 心业务注入了活力。虽然比FedEx公司规模大得多,但 直到1982年才介入隔夜交递市场与FedEx公司直接竞争。 观察家认为这是由于UPS公司受工会高度牵制以及其迟 缓、亦步亦趋的风格。 1994年,被《财富》杂志评为当年美国最令人景仰的公 司中的第10家—过去10年该杂志每年都将其评为最令人 景仰的运输公司。原因:作为长期投资的成功历史业绩、 将电子技术运用在包裹跟踪功能方面的创新。 原本是行业中的低成本供应商,最近几年一直在信息技 术、飞机、支持服务创新的设施、保证质量及降低成本 方面大举投资。

引言
1995年7月10日,J.C.派尼公司(J.C.Penney) 宣布了与美国联合包裹服务公司(UPS)签署 价值10亿美元,为期5年的运货合同的决定。 这是曾经签署的最大金额的销售合同,并显示 出派尼公司对一家承运商不同寻常的业务集中 度。派尼公司以前与UPS公司达成的协议是三 年期、价值1.6亿美元的运货合同。
营运
劣势 优势
优势 劣势
UPS公司虽然在其它三个比率上劣于FedEx 公司,但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比率 优于FedEx公司,个人认为在反映流动 性方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比率相 对于其它三个比率更具说服力。
流动性
长期债务和 清偿能 力
劣势
优势
虽然有一个比率—资本支出比率,UPS公 司劣于FedEx公司,但将最后两个比率, 即资本支出比率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 金流对债务的比率结合在一起分析时, 可以很明显的发现UPS公司在资本支出 比率方面的劣势主要是由于其大额资 本支出造成的,而这恰好反映了有利 的信息。
特快专递市场的竞争,1982至1995年
竞争的主要方面包括强化以客户为中心 的理念、价格竞争及以服务质量为核心 的业务流程再设计(见附表5-4)。

特快专递市场的竞争,1982至1995年

特快专递市场的竞争,1982至1995年
• 估算EVA和MVA。
传统经验:如果一家公司经营出色,随 之而来的将是强健的财务业绩。

业绩评估—每股收益,市值与回报
附表5-6展示了两家公司的股票价格、每股收益及市 盈率。还包括每股年总回报率(股票价格的资本利得 收益率加上股息收益率)。


联邦快递公司
③“人—服务—利润”的经营理念 对客户、全面质量管理及员工参与的重视。 广泛的态度调查、内部提升政策、有效的 投诉程序。 对个人责任感和创新意识的强调—赢得了 优越工作场所的声誉,也帮助公司基本不会 受到工会的牵制。


引言
效果:公告当天,联邦快递公司(FedEx)的 股票价格下跌了2.33%,股本总市值下降 8500万美元。

FedEx公司 发明了客户后勤管理; 被公认为具有创新精神和 事业心的公司; 经营方面的领头雁; 质量是文化的一部分, 1990年荣获鲍德里奇国家 质量奖的权威认证。
LOGO
案例5.为价值而战: 联邦快递公司与美国联合包裹服务公司
—价值创造与经济利润

案例分析框架—4 steps
Step1: 案例背景
Step2: 事件进展
Step3: 数据分析 Step4: 融汇全文以解决问题

引言(提出问题的契机);两公司经营理念、历史、发展以及现状 的介绍和对比。
盈利能力
成长
劣势
优势 劣势
优势
劣势 优势
虽成长力UPS公司不如FedEx公司,但其成 长力相对稳定,而且近年来又有增加 的趋势。

整体
业绩评估—经济利润分析
经济利润,也被称为“经济增加值”(EVA), 通过从公司的税后净经营收益(NOPAT)中扣除 资本成本来计算每年创造或损失的价值。
引言
① 而FedEx公司和UPS公司之间就190亿美元的航 空快递市场的竞争预示着不同寻常、充满挑战的 未来。 加强了在产品创新、以客户为中心、质量管理及 再设计工程方面的努力。 对公司投入高额、日益增加的投资。而巨额投资 则显示了每家公司都力图通过效率、现代科技与 基础设施来占得上风。

业绩评估—每股收益,市值与回报
由表可知,UPS公司的市值与回报表现显著优于 FedEx公司。

业绩评估—比率分析
FedEx公司 UPS公司 备注
附表5-1 及附表52展示了 一系列按 照各家公 司财务报 表计算的 分析性比 率。由两 表的对比 (主要依 据1994年 及前面几 年)可知:
模式:弗雷德· 史密斯耶鲁大学经济学课程的毕业论文。 购买飞机,而不是使用民用飞机仓位;运用中心辐射的 派送模式,结果在更多地区的服务成本更低、服务速度 更快。 继承的400万美元用于投资,并筹集了9100万美元的风 险资本用于启动公司—有史以来最大的风险启动资金。 最初的年月FedEx公司遭受了损失,直至1976年,公 司终于获得些许利润—日均运送一万九千个包裹,360 万美元利润。

联合包裹服务公司
1994年末,资产、销售收入和利润分别为111亿美元、 196亿美元和9.43亿美元(各类财务指标参见附表5-2)。 公司稳健的财务原则使其获得了AAA级别的债信评级。

联合包裹服务公司


市场份额、业绩评估、前景展望方面的两公司数据横向和纵向对比。
STEP3:数据分析

市场份额
FedEx公司与UPS公司之间的激烈竞争在过去7年两者的 市场份额的变换中得以反映。见表5-1。


联邦快递公司
20世纪70年代末期,继续通过扩大业务、购买更多的 卡车、飞机及筹措资金而成长。 这种模式获得了成功。1981年FedEx公司比其他美国 航空邮递公司赚取了更多的收入。虽然1981年行业竞 争开始加剧,但1983年FedEx公司的销售收入已经达 到10亿美元,并且看起来已经坐稳了市场。 1990年, FedEx公司荣获鲍德里奇国家质量奖,其是 第一家获得此项殊荣的服务型公司。

联邦快递公司
①行业环境 发生重大 变迁
③“人—服 务—利润 ”的经营 理念
2.成功原因
②抓住机 遇,创新 型商业模 式

联邦快递公司
①行业环境发生重大变迁 交通行业放松管制。 通货膨胀和愈演愈烈的全球性竞争致使厂商 密切加强库存管理,并同日本的“准时”供应 服务展开竞争。 科技创新带来客户预定、包裹跟踪及过程跟 踪管理方面的进步。
联邦快递公司

联合包裹服务公司
1.公司概况
创立:成立于1907年,由管理人员所拥有,美国最大的 运输公司。 主要业务:地面与航空一体的包裹递送 服务区域:美国及西欧的每个角落及其他国家的许多地 方—唯一一家服务于全美国各个地方(阿拉斯加除外) 的快递公司。 业务量:每天递送1000万至2000万个包裹,是美国邮局 递送量的20倍,相当于国内小包裹递送市场中大约80% 至90%的市场份额。 资产数量:30.3万名员工,221架飞机和13.5万地面车辆。 股权性质:公司股票由管理者或其家族所有,公司是自 己股票的造市商,按董事会每季度确定的“公平市场价 格”买卖公司股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