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

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

旧中国是一个教育普及程度极低,文盲人口充斥的国度,1949年文盲占人口总数的80%以上,小学入学率仅有20%左右,初中入学率仅有6%,农村人几乎都不识字,简单的读写都要求人帮忙。

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宏伟目标。

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进取、实事求是,以旺盛的创造力克服了种种困难,在2000年总体上实现了“普九”的目标,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排在发展中人口大国的前列,在我国教育史上矗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优先发展农村教育的战略决策。

2003年,国务院专门召开了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对农村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作出全面的战略部署。

各级政府落实中央的战略决策和部署,以更大的精力和更多的财力重点加强农村义务教育。

截至2007年底,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99.3%,实现“普九”的县数已占全国总县数的98.5%。

农村义务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为国家义务教育的普及和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作出了巨大贡献。

下面,我重点介绍近年来国家推进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新举措和新进展
1、抓住重点,加大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共同研究制定了关于调整和完善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有关政策,包括:将提供免费教科书的范围扩大到全部农村义务教育
定额。

提高农村校舍维修改造资金的补助标准,对特别困难地区加大支持力度。

等等。

2、深入调研,周密部署,全面实行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免除学杂费。

按照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教育部会同财政部等部门,就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工作进行了系统调研和试点工作。

教育发展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必将对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3、总结经验,推广典型,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从宏观层面努力缩小义务教育发展的差距,并积极推动区域内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如期成功实现西部地区“两基”攻坚目标,西部地区
资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的问题。

教育部先后在四川成都、辽宁沈阳、大连等地召开专门工作会议,推广各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先进经验。

一是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摆在重要位置,明确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

如北京、黑龙江、辽宁、河北、河南、安徽等地和大连、深圳等市都先后专门召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会议,出台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提出了本地区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政策措施。

二是加大城市薄弱学校改造力度,促进学校标准化建设。

如,北京市先后投入8亿多元,用于改善城市薄弱初中和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

上海市每年安排2亿元用于远郊区以及其他财政相对困难区的义务教育学校建设。

成都市通过5年的努力,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基本消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实现均衡发展。

三是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教师交流。

至8年。

沈阳市规定,校长、教师在一校任职6年,必须易校交流。

四是改革普通高中招生办法。

将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各初
地将从2008年开始,大幅度提高了将优质普通高中名额分配到各个初中的比例。

辽宁和海南达到70%以上,河北、山东也达到50%-60%。

这些措施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初中学校间的升学竞争,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宽松的环境。

五是加大治理力度,依法规范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颁布后,教育部研究制定了《贯彻<义务教育法>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
育问题。

目前,以流入地为主、公办学校为主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据2007年教育事业统计,在小学、初中就读的农民工随迁子女已有765万人,其中分别有77%和80%的学生在公办学校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