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3 地球的运动--地球公转及产生的地理意义 课件绝对经典

1.3 地球的运动--地球公转及产生的地理意义 课件绝对经典


就是一天的正午时刻,此时该地的地方时为12时。
(2)确定当地的地理纬度:当太阳直射点位置一定时,如果
我们能够知道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就可以根据“某地
与太阳直射点相差多少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
度”的规律,求出当地的地理纬度。
返回 39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老师都说好!
(3)确定房屋的朝向:为了获得最充足的太阳光照,各地房 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的位置有关。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 正午时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向南方;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 正午时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向北方。
北极还是南极来确定,“北逆南顺”;如果没有标注南极或
北极,则默认上端为北极,地球公转的方向为逆时针。下图
中地球自转方向均为逆时针,说明地球的上部是北极点,从
而确定地球的公转方向也为逆时针。
返回 21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老师都说好!
返回 22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老师都说好!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
称太阳高度(如图甲所示)。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
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如图乙所示)。
返回 35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老师都说好!
返回 36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老师都说好!
3.链接拓展——太阳高度日变化的描述 (1)非极点地区,太阳高度在一日之内是有变化的,一天 之内有一个最大值,即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如图甲)。
返回 23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老师都说好!
[应用闯一关]
1.(2012·邯郸调研)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1)~
(3)题。
返回 24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老师都说好!
(1)若黄赤交角增大,则会引起的现象是
(
)
A.北极圈以北范围增大,南极圈以南范围缩小
(2)图B中四条曲线能够基本反映乙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是
(
A.① C.③ B.② D.④
③春季和秋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
返回 13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老师都说好!
返回 14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老师都说好!
[考点一线串] 1.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公转,因此地球的运动是这 两种运动的叠加。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关键是 把握好—轴、两面、三角的关系。
解析:第(1)题,若黄赤交角增大,北极圈以北、南极圈以南 的范围均增大;太阳在地球上直射的范围增大;北极点出现
极昼的天数不变;但中纬度地区昼夜变化幅度增大,夏季昼
将增长,冬季夜将增长。第(2)题,丁—甲段经过近日点,地
球公转速度较快,所用时间最少。第(3)题,由图可看出,地
球公转至图中位置时是1月初过后不久,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老师都说好!
1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老师都说好!
2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老师都说好!
考纲 下载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考纲 解读
1.识记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周期和速度。
2.理解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影响。 3.分析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返回 34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老师都说好!
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A点(40°N)正午太阳高度是:H
=90°-AB纬度差=90°-(40°-10°)=60°
C点(23.5°S)正午太阳高度是:H=90°-BC纬度差=90°
-(10°+23.5°)=56.5°
[指点迷津] 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区别
返回 26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老师都说好!
(3)当地球公转至图中所示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极昼极夜的范围呈扩大趋势 B.晨昏线与地轴之间的夹角呈缩小的趋势 C.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并且直射点向北移动 )
D.我国北方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
返回 27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老师都说好!


返回 6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老师都说好!
2.黄赤交角
返回 7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老师都说好!
(1)形成:地球公转的轨道面即A 赤道 即B
黄道 面与自转轨道面
面之间的夹角。
23.5° (2)大小:目前约为

(3)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 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返回 8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老师都说好!
返回 9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老师都说好!
二、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各地在地方时 12时 的太阳高度。 太阳光直射 (2)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在 的纬线最大, 降低 向南、北两侧逐渐 。
返回 37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老师都说好!
(2)极点上,在极昼期间,极点上见到的太阳 高度在一天之内是没有变化的,其太阳高 度始终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如图乙)。
返回 38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老师都说好!
[技法一招鲜]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时,
返回 10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老师都说好!
2.昼夜长短的变化 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
返回 11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老师都说好!
3.五带的形成
五带 热带 范围 南北回归线之间 特征
一年中获得太阳辐射能量最
多 的区域
四季更替明显 地球最寒冷的区域
返回 17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老师都说好!
2.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1)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在公转过程中,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 运动。
返回 18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老师都说好!
(2)黄赤交角与四季变化: 黄赤交角是形成地球上四季变化的根本原因。若黄 赤交角等于零,就没有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也 就没有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也就 不可能形成四季变化。
B.地球上有太阳直射的范围缩小
C.北极点出现极昼的天数增加 D.中纬度地区夏季昼将增长,冬季夜将增长
返回 25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老师都说好!
(2)地球从甲处经乙、丙、丁回到甲公转一周(甲、乙、 丙、丁之间等距)四段之间用时最少的是 A.丁—甲段 C.乙—丙段 ( )
B.甲—乙段 D.丙—丁段
半球并且向北移动,极昼极夜的范围呈缩小趋势;晨昏线与
地轴之间夹角呈缩小的趋势;此时我国北方还处在冬季,不
会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
答案:(1)D (2)A (3)B
返回 28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老师都说好!
[考点一线串]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 北两侧递减;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同;与太阳 直射点所在纬线纬度差相等的两条纬线上的正午太阳 高度相同。
①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冬至日最小。 ②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夏至日最小。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并 且若该地在北半球则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若该地 位于南半球则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返回 32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老师都说好!
返回 40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老师都说好!
(5)确定楼距、楼高:为了更好地保持各层楼都有良好的采
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以我国为例,见图 甲,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 小楼间距L为:L=hcotH。
返回 41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老师都说好!
返回 43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老师都说好!
返回 44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老师都说好!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地有阳光直射现象
B.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乙地
C.自转线速度甲地<丙地<乙地
D.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最小的是甲地
(4)确定日期、日影长短及方向: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影
子缩短为零;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
越小,日影越长。正午是一天中日影最短的时刻。日影永远
朝向背离太阳的方向,如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日影永远朝向
北方;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日影永远朝向南方;南、北回归
线之间的地区,日影则有南、北朝向的变化。
返回 3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老师都说好!
返回 4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老师都说好!
一、地球的公转
1.基本规律
返回 5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老师都说好!
(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呈
方向旋转。 逆时针
(2)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 7 图中A处于远日点位置,每年 月初经过;图中B处于 近日 点位置,每年1月初经过。 365日6时9分 (3)周期:1年,约为 较慢 (4)速度:近日点较快,远日点
返回 15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老师都说好!
一轴:地轴。二面: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三角:
地轴与赤道平面夹角、地轴与黄道平面夹角、黄道
平面和赤道平面夹角。南北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 角的度数=23°26′;南北极圈的度数=90°-黄 赤交角的度数=66°34′。
返回 16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老师都说好!
(6)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
不断地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
阳光与受热板之间成直角。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
关系为α +h=90°(如图乙)。
返回 42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老师都说好!
[应用闯一关] 2.(2012·南昌联考)图A为甲、乙、丙三地6月22日 至12月22日等高旗杆正午影子变化曲线和朝向示 意图。读图回答(1)~(2)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