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湖南卷高考作文题及优秀作文(13篇)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伸出是温暖的服务,摊开是放飞的想象,张大是创造的力量,捧起是收获的希望…… 根据上述图文,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详解: 自主命题9年之后,湖南考生又一次迎来了高考作文的春天。
较往年考题,大家再也不必为“跑的体验”而痛苦,不必为“踮起脚尖”而紧张,更不必为“你来了”而茫然所措;与各地学子相比,大家也不必为“横放的梯子”而发呆,不必为“书信可不可以替代”而犹豫,更不必为了“舍弃的微光”而担忧。
要知道,2012年高考作文湖南卷中,无论是手掌传递出的温暖还是放飞的想象,无论是手掌创造的力量还是收获的希望,均可以是写作的方向。
正因如此,这双带着温暖的手受到了广大师生及无数网友的追捧。
细细品味,今年湖南卷作文题至少有三大突出特点。
①从题型上看,稳中出新。
所谓“稳”,是指湖南地区高考作文一直以材料作文与命题作文为主导,此次考题也延续了这一趋势。
所谓“新”,是指出题形式有所突破,命题具有图画作文的外表,又有材料作文的形式,同时还有话题作文的特点。
这种命题风格,避免了题型的单一化,也降低了写作的难度。
②从内容上看,举重若轻。
湖南作为重视传播与发展湖湘文化的大省,考题总是以简洁鲜活的材料为外衣,将思想内涵巧注其中。
就本题而言,表面上讲到的是手,实际上反映的却是关爱他人、放飞想象、勇于创造之类的思想与情感内涵。
③从要求上看,悄然有变。
多年不变的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的要求,今年悄然变成了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表述顺序上的调整,至少传递出一种信息,专家们呼唤多年的“我手写我心,我心诉我情”的文风,正在落到实处,甚至成为今年评卷的一条重要标准。
要让作文从考场上脱颖而出,至少得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结合现实,把握命题内涵 虽说我们人人都有一双手,可手到底能发挥哪些作用?我们又用它做了些什么?这些实在是值得大家深思的话题。
从盘古开天以来,人类用自己的双手描绘了多少壮观的历史画卷,书写了多少辉煌的精彩史章。
无论是前辈在革命路上用手点燃的星星之火,还是伟人用手划带出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无不震撼人心,流芳千古。
但令人担心的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手的功能似乎在退化,甚至在异化。
从个人的角度说,有些人不爱劳动,不愿付出,却梦想着一夜成名,甚至在“官二代”或“富二代”的位置上贪图享受;从社会的角度看,诚信美德日益滑坡,以致“扶不扶跌倒的老人”都还得“想一想”“看一看”之后才能决定。
虽然手不只是用来吃饭的,可现实却到了不得不让人反思的时候了,这正是触动命题者做出此次命题的深层原因。
2.准确审题,角度力求新颖 与各地材料作文相比,湖南卷颇显宽容与大度。
命题舍弃了那种让考生如坠云雾的材料,每句提示语都带出一种切入角度:四句提示语,展示了四种写作主题,让考生不至于因为摸不着头脑而严重偏题、跑题。
伸手去服务,关注的是责任感与同情心;摊开去放飞,突出的是梦想与勇气;张大去创造,强调的是智慧与创造力;捧起去收获,提醒的是勤于耕种与精心呵护。
如果说这种立意属于点对点的构思,那我们还可以将四句话重组,或两两搭配,或综合分析,这样的立意角度与写作思路会更为丰富。
也许有同学会问,是不是只要围绕上述四种角度进行写作就行了呢?那可不一定。
聪明的考生不应忘记材料里的那个省略号。
这个省略号表示,只要是与手有关的动作,都可成为写作的内容。
或许在手掌之间,你想到的是“人生的长度依靠双脚行进,人生的精彩只能由双手来掌控”,想到的是一个“一个小小的善举,往往能铸就大善大美”,这些立意别有一番新意。
实例: 初识考题,我们极容易想起“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之类的温情古话,想起刘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之类的深情告诫,也容易想起“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脚走的路是手修的”之类的中外熟语,用这些佳句作为理论论据,自然极具说服力。
不管从哪个角度切入来写议论文,经典素材均不可缺少。
如你可以写蔺相如向廉颇伸出宽容的手,成就了“将相和”的典故;也可以写王昭君向匈奴伸出和平的手,成就了汉匈两族几世和睦太平的故事。
在讲述昭君故事的同时,若能引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等相关诗句,文章更会文采斐然,锦上添花。
这样的事例,在现实生活中也极为常见。
如你可以由韩红的《天亮了》,引出缆车突然坠毁时父母用双手托起自己两岁半儿子的瞬间;也可以讲述梅兰芳为了让《霸王别姬》演得更逼真,向一位老者两次鞠躬学习剑式的故事。
若能将这些材料信手拈来,且用名言加以佐证,文章自然会呈现充实之美感。
当然,体现考生关注社会的热点素材及由此收获的个人感悟也是阅卷老师青睐的亮点。
你可以围绕“创造的力量”,讲述接住“苹果”的人——库克的故事,虽然库克很难超越乔布斯,但在运营方面的专注和创新,让他弥补了苹果公司的盲点;也可以“收获的希望”为立意,历数马布里如何在篮球路上跌跌撞撞,终于在尝尽苦头之后迎来梦圆的点滴;还可以将杭州“最美司机”吴斌的素材引入文中,用动人的语言叙述他在生命最后1分16秒,拯救24名乘客的壮丽。
“温暖的服务”“放飞的想象”“创造的力量”“收获的希望”……题目中的关键词为我们提供了无限的选材空间,与此对应的责任感与同情心、梦想与勇气、智慧与创造力、勤于耕种与精心呵护等立意,都是准确选材的出发点。
2.《那手,那人,那心》(湖南) 初中时和同学去一家特殊学校看望孩子们,刚走入教室,一个七八岁的盲人小男孩便很严肃地叫住我,让我把手伸给他。
我伸出手。
他把小手放在我的手上,摸了摸,然后绽开了笑容,说:“姐姐,你是好人。
” 我不解地问:“为什么摸了摸手,你就知道我是好人呢?” 小男孩骄傲地抬起头,宣布他的理论:“因为好人的手都是暖暖的呀!” 是啊!好人的手是暖暖的。
这句话让我永远无法忘却,这句话在那么多双手、那么多个人、那么多颗心中流淌着。
暖暖的手,伸出的是慰藉,是依靠,是将心比心。
特蕾莎修女在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时曾说:“我在做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事——给贫穷困苦的人一双温暖的手。
”一次她从下水道中捡起一个奄奄一息的流浪者,那人不断咒骂着命运给予他的苦难与不公。
特蕾莎修女将他带回修道院,亲自给他擦身、喂粥,为他穿上干净衣服,然后守在他身边,紧紧握着他的手。
几小时之后,流浪者死去了,可他的最后一句话不再是咒骂,而是一句带着微笑的“谢谢”。
这是何等的力量!一双暖暖的手也许不能治愈身体上的疾病,却可以带来心灵上的慰藉,融化心灵的坚冰! 温暖的手是一种依靠。
台湾《中国时报》的记者张平宜刚来到四川凉山的大营盘村时,孩子们便抓着她的手不肯放,他们倚靠着她,向她诉说这个麻风病村的孤寂。
张平宜没有辜负这种依靠,她辞去年薪百万的工作,用十年时间为麻风村盖起了学校,让孩子们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她向这个在迷雾中彷徨的村子伸出了温暖的手,为它提供依靠,引领它走向了明亮、开阔的世界。
一双温暖的手更需将心比心。
一位旅行者来到云南一所山村学校,提出为学生免费支教的愿望时,校长竟果断地拒绝了他。
而校长的解释更发人深省:“我们发现许多支教者离开之后,孩子们竟不愿再相信他们唯一的老师。
那些支教者告诉学生,他们的老师教的东西是错的。
他把支教当作自己的人生体验,却忽视了孩子们以后的日子……” 在向他人伸出手时,我们是否真的明白他人要的是什么?只有将心比心,手的温暖才能真正被感知,才能给予人慰藉与依靠。
穿着黄衣的志愿者,默默无名的捐款人,街头的一把搀扶,公交车上的一次礼让……伸出温暖的手其实是如此简单。
这份温暖虽小,却是一份值得传递的力量,一份足以点燃整个社会的力量。
是那手暖吗?是那人。
是那人暖吗?是那心。
手的温暖,是人的温暖,人的温暖,是心的温暖。
心的温暖,其实是爱的温暖啊!详解:得分:60 点评:考生对试题材料的理解与把握准确无误,文章紧扣“暖暖的手”所表达的温暖,并贯穿全篇。
中心突出,所选素材丰富、恰当,特蕾莎修女、台湾记者张平宜、一位旅行者的素材分别从正面和反面论证“我们应该伸出温暖的手”,论据典型。
考生在运用素材的时候,善于裁剪,既有较为详细的素材,又有高度概括的素材,疏密相间,详略得当。
文章内容充实,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而且感情真挚,内容项可在一等上限计分。
文章以议论为主,符合文体要求。
行文围绕中心,衔接自然,内在联系紧密,语言流畅,稳夺高分。
3.《我手画我心》(湖南) 我始终认为手是造物者最精巧绝伦的工艺品,它是那样的灵巧、有力。
伸出时是温暖的服务,摊开时是放飞的梦想,张开时是创造的力量,举起时是腾飞的姿态。
我以我手画我心,展现生命最傲人的芬芳。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不同种类、不同形式的语言,但我认为最浅显易懂同时又最优美的语言是手语,它以一个个常见的符号和动作表达着自己的想法。
曾经有一个由特殊学校的学生用手语表演的《感恩的心》的节目,让所有人备受感动,他们以自己残缺的身体,表达和传递了自己对社会的爱和感恩之情,那一个个柔弱的小手里盛放的都是满满的大爱。
这是爱的姿态。
在NBA赛场上,由于比赛的节奏快,队员之间往往很少有在场上交流的机会,所以也就产生了许多经典手势:在每场比赛开始之前,每个球队所有队员都会紧握单拳、将拳头靠拢在一起,由队员说一些激励的话语。
每每看到这种场面,我都热血沸腾,我多么希望自己是其中的一员,那高举的拳头让我感受到他们必胜的信心。
每当詹姆斯在开赛前将沾满镁粉的双手搓两下,一下将球抛举到空中时,我似乎在银光闪闪的镁粉中看到了霸王的形象,它让我们感受到了王者的霸气和决胜的信心;每当穆大叔盖帽之后扬起那硕大笔直的食指并轻轻摇晃之时,我看到了大教练心中舍我其谁的气势的展现,那更是激励队友的绝招,是信心的姿态。
曾经在电视上看到一则广告,深受触动。
那段时间我因打球受伤住在医院,心情忧郁低落,无意间看到电视中两三只白鹤飞过,紧接着一双手大拇指交叉紧扣,其余八个手指头舒展开呈飞翔的翅膀之态。
看到这个手势时,心中的积郁一扫而光,因为我从这个手势中看到了自由的心、梦想的心、追逐的心。
这是自由和梦想的姿态。
不管生活多么艰辛,时刻谨记以最积极的姿态迎接明天,伸出你的双手、向别人传达你的爱意:举高你的双手,让他人看到你的信心和勇气;放开你的双手,让你的心灵和身体挣脱束缚,以最自由的姿态追逐人生的理想。
详解:得分:60 点评:考生认为,手势展现了人类心灵,观点十分新颖。
本文素材运用精当,由聋哑孩子的手语表达了爱,而导出“手势是爱的姿态”的结论:由NBA球员的手势表达了信心和气势,导出“手势是信心的姿态”的结论:由广告中的手势表达了梦想和自由。
导出“手势是自由和梦想的姿态”的结论,三则素材各司其职,殊途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