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血管影像诊断学1

心血管影像诊断学1


心脏大血管检查方法比较
• 1、毫无疑问,DSA (血管造影)是心血 管检查的金标准,准 确细腻,也是介入治 疗的必须手段,但 DSA有创,病人与医 生均接受大剂量的X线 照射,费用贵,所以 DSA一般作为其他检 查不能解决诊断问题 或介入治疗时才使用。
心脏大血管检查方法比较
• 2、超声检查是心脏与 (部分)血管疾病的首选。 • 简单、实用、费用低、无 创、无放射线危害、可观 察心脏运动与功能、可测 定血流速度、可重复使用, 尤其是在心脏方面,在血 管方面缺乏整体观,与医 生的手法有显著关系。
异常影像学表现之一-异常X线表现 (四)心脏造影异常
• 5、位置异常 镜面心,右旋心、主动 脉骑跨;大动脉转位。
F4主动脉部分位于肺A上方
异常影像学表现之一-异常X线表现 (五)冠状动脉造影异常
• 冠状动脉狭窄与扩张 • 开口异常 • 异常交通
异常影像学表现之二-异常CT表现 (一)心脏异常之心肌异常
胸膜下和胸腔少量积液
C线
A
C
B
异常影像学表现之一-异常X线表现 (三)肺血异常
4-2-2、肺泡性肺水肿
一侧或两侧广泛分布 的模糊片影
双肺门区为中心的蝴 蝶状阴影,“蝶翼状”
阴影来去迅速,治疗
后可很快吸收
异常影像学表现之一-异常X线表现 (三)肺血异常
• 4.2.3 含铁血黄素沉着 • 病变特征为肺泡毛细 血管出血,血红蛋白 分解后形成的以含铁 血黄素形式沉着在肺 泡间质,最后导致肺 纤维化 • 见于二尖瓣性心脏病 与多发性肺内出血的 病人; • X线呈结节与点状影, 似粟粒性肺结核。

食管左房压迹
deviation of the esophagus
轻度:食管前壁 受压,无移位

中度:食管前后壁 均受压并移位(止 于胸椎前缘)

重度:食管明显 向后移位与胸椎 重叠
异常影像学表现之一-异常X线表现
• 2、右房增大
正位:右心房/心高比值
>0.5 右前斜位:心后缘下段圆 弧状膨突
• 2、左心造影
冠脉解剖
正常影像学表现2-造影表现
• 冠状动脉造影
右冠造影
主干
圆锥支
右房 室支
左前 斜位
右缘支
后降支
右冠状动脉
窦房结支
右室前支
后降支
左冠造影
左旋支
左缘支
头侧左前斜位ຫໍສະໝຸດ 左前降支前室间支 旋支
左缘支
正常影像学表现3-CT表现
主动脉弓层面
肺动脉层面
左心房层面
四腔心层面
冠状位
右心室层面 气管分叉层面 升主动脉层面 左心房层面
矢状位
上腔静 脉层面 右心室 层面 升主动 脉层面 降主动 脉层面
平行室间隔长轴位
垂直于室间隔长轴位
左房测量值: 舒张末期:22.4+/-3.0mm 收缩末期:30.7+/-4.8mm
右房测量值 舒张末期:28.2+/-4.8mm 收缩末期:41.6+/-4.8mm 右室测量值 舒张末期:35.9+/-4.2mm
收缩期室壁增厚,室腔扩大 舒张期室壁变薄,室腔缩小
考考
• 右前斜位: 左前斜位:
5
1
2
3
6
4
上腔V与 升主A
主动脉结 肺动脉段 左心房
右房
左心室
1
5
2
6
3
4
主动脉弓
肺动脉段 左房
右室 右房 左室
1 2
4
3 5
升主动脉 右房 左房
右室
左室段
6
1
5 2
4
3
7
1
4
2
3
异常影像学表现之一-异常X线表现
• 3、瓣膜异常
• 瓣膜肥厚,瓣口狭窄 与关 闭不全。 • 瓣口狭窄时血液通过受限 呈喷入式流动。 • 瓣膜关闭不全时可见收缩 期血液通过瓣口倒流。
二尖瓣关闭不全
异常影像学表现之一-异常X线表现 (四)心脏造影异常
• 4、形态异常
• 心肌肥厚时,左心室呈芭 蕾足样变形; • 血栓形成或粘液瘤时腔内 有充盈缺损区。 • 室壁瘤时局部向外呈囊袋 状突出。
收缩末期:27.6+/-3.8mm
左室长径 舒张末期:71.8+/-8.4mm 收缩末期:54.2+/-8.5mm 左室短径 舒张末期:46.2+/-3.9mm 收缩末期:30.2+/-3.6mm
左室侧壁 舒张末期:7.7+/-1.1mm 收缩末期:12.2+/-1.5mm 室间隔: 舒张末期:7.5+/-1.1mm 收缩末期:11.7+/-1.5mm
左房
右室 左室
心胸比率测量 cardio-thoracic ratio
心 脏 大 血 管 的 大 小
心胸比率=
心脏横径 T1+T2 胸廓横径 T
0.5 正常上限 0.51~0.55 轻度 增大 0.56~0.60 中度 增大 >0.60 重度增大
正常影像学表现2-造影表现
• 1、右心造影
正常影像学表现2-造影表现
心脏大血管检查方法比较
• 5、MR • 与CT类似 • 在心脏有些方面(心 肌病变)优于CT; • 冠脉及大动脉诊断明 显差于CT; • 静脉增强MRV较CTV 更好。 • 无射线,但操作繁锁。
心脏大血管检查方法比较
• 6、核医学 • 心肌缺血与梗死诊断 的金标准
检查方法1-X线
• 一:X线检查 • 心脏三位片 • 1、后前位:即胸部正位片,病人面向暗盒,射线从背部进入体内,焦片 距为1.8-2m,以免心脏被放大失真,中心线对准胸6椎体。 2、右前斜位:病人以后前位开始,右侧身体紧贴暗盒保持不动,左侧向 后旋转45-55度,射线从左侧进入体内。投照时患者需口服硫酸钡造影 剂。 3、左前斜位:病以后前位开始,左侧身体紧贴暗盒保持不动,右侧向后 旋转55-65度,射线从右侧进入体内。
• 1、心肌厚度异常 • 心肌厚度的改变: • 变厚:肥厚性心肌病 或高血压心肌病 • 变薄:室壁瘤
异常影像学表现之二-异常CT表现 (一)心脏异常之心肌异常
• 2、心肌密度改变: • 密度增高(钙化)或 减低(坏死)。 • 强化与不强化:心肌 梗死早期不强化,延 迟期强化。
异常影像学表现之二-异常CT表现 (一)心脏异常之心肌异常
• 1、左房扩大 • 双心房影(正位) • 左心耳隆突—病理性 第三弓(正位) • 食管左房压迹(右前 斜、侧位) • 左主气管抬高(侧位)
双心房影(正位) 左心耳隆突—病理性第三弓 (正位) 食管左房压迹(右前斜、侧 位) 左主气管抬高(侧位)
左心房增大主要见于二尖瓣
左房增大
基 本 病 变 —— 左 房 大
异常影像学表现之一-异常X线表现 (三)肺血异常
• 4-2-1、间质性肺水肿 压力>25mmHg左右时 出现间隔线 K氏线(不同 部位小叶间隔增宽) B线:长2-3cm,宽13mm横线,多位于肋膈 角区 C线:网格状影,多位于 下肺野 A线:长5-6cm,宽0.51mm,自肺叶外围斜行 至肺门的线,多位于上叶
上腔V与 升主A
主动脉结 肺动脉段 左心房
右房
左心室
第一节:正常影像学表现1-X线表现
• 2、右前斜位
主动脉弓
肺动脉段 左房
右室 右房 左室
第一节:正常影像学表现1-X线表现
• 3、左前斜位
升主动脉 右房 左房
右室
左室段
第一节:正常影像学表现1-X线表现
• 4、左侧位
升主A
右室流出道 与肺动脉段
双肺粟粒状改变, 心脏改变
异常影像学表现之一-异常X线表现 (四)心脏造影异常
• 1、体积异常: • 表现各房室增大或缩 小。 • 心肌肥大常有肌柱增 粗表现;
异常影像学表现之一-异常X线表现 (四)心脏造影异常
• 2、交通异常
房间隔缺如,室间隔缺如及 动脉导管未闭;
异常影像学表现之一-异常X线表现 (四)心脏造影异常
左前斜位:前缘超过右心
缘长度的一半,与右室段 成角
基 本 病 变 右 房 大
——
异常影像学表现之一-异常X线表现
• 3、右室增大 正位:心尖圆隆,上翘, 肺动脉段突出 右前斜位:肺动脉段下方 圆锥部膨突 左前斜位:心前缘下段前 凸,室间沟向后上移位
左侧位:心前缘前凸,心
前间隙变小,与胸骨接触 面增大
异常影像学表现之一-异常X线表现 (三)肺血异常
• 4-1、肺动脉高压:收缩压
>30mmHg,平均压 >20mmHg 。
常见疾病 左向右或双向分流畸形
• • • • •
心排血量增加疾病 肺小动脉阻力升高
肺胸疾病:慢支、肺气肿、
肺纤维化
肺动脉高压的X线表现: 1 肺动脉段突出; 2 肺门增大,肺门午蹈; 3 右下肺动脉大于15mm; 4 残根征:为阻塞性肺脉 高压的表现—肺门区血管 粗,边缘区血管变细; • 5 高血流量肺动脉高压全 肺动脉扩张; • 6 右室增大。
异常影像学表现之一-异常X线表现 (三)肺血异常
• 4-2、肺静脉高压
• 肺静脉压 >10mmHg
常见疾病 左房阻力增加:二狭,左房
• 肺静脉压 >25mmHg时
肿瘤 左室阻力增加:主狭,高血 压,左心衰 肺静脉狭窄或阻塞
• 上肺静脉扩张、下肺静脉 正常或变窄,肺血重新分 布。 • 液体渗出 • 间质性肺水肿 • 肺泡性肺水肿
• 3、心肌运动的异常, 运动增强(甲亢)与 减弱或消失(心肌 病),室壁瘤呈反向 运动
异常影像学表现之二-异常CT表现 (一)心脏异常之心腔异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