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为掌握我国居民慢性病危险因素及主要慢性病的流行情况及

为掌握我国居民慢性病危险因素及主要慢性病的流行情况及

为掌握我国居民慢性病危险因素及主要慢性病的流行情况和发展趋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4年起每3年开展一次全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2013年是既定的监测年度。

为做好我省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流行水平的监测工作,省卫生厅决定在原来敦煌市、景泰县、临潭县、麦积区、甘州区5个国家级监测点的基础上,增加城关区、七里河区、金川区、庆城县、成县、迭部县6个县区为省级监测点,与国家同步开展此次监测工作。

为保证本次监测工作顺利实施,现将《甘肃省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2013)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根据本方案,制定本县区工作实施方案,并按要求完成本县区的监测工作。

附件:甘肃省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2013)工作方案甘肃省卫生厅2013年7月8日抄: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敦煌市、景泰县、临潭县、麦积区、甘州区、城关区、七里河区、金川区、庆城县、成县、迭部县卫生局甘肃省卫生厅办公室 2013年7月8日印发甘肃省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2013)工作方案一、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糖尿病等疾病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病”)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因素和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严重挑战。

开展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建立国家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库,动态地掌握我国慢病及其危险因素、主要慢病流行现状和变化趋势,科学制定和评价慢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要求,“应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加强对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职业病和出生缺陷等疾病的监测与预防控制”。

《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已提出到2015年,全国50%的县(区)应开展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工作。

世界卫生组织一直把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作为发展中国家慢病预防控制的优先领域。

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全球非传染性疾病综合监测框架及一套自愿性全球目标提交2013年第六十六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推荐各国用以监测发展趋势并评估慢病国家战略和计划的实施方面取得的进展。

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已于2004、2007和2010年开展了三次针对我国常住居民的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工作,并于2012年开展了针对流动人口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流行情况专题调查。

甘肃省5个监测点参与该项工作。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将于2013年开展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第四次现场调查,为整合调查资源和信息共享,将全国脑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与全国精神卫生流行病学调查安排与2013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现场调查同期开展。

我省5个国家级监测点按国家要求保质完成所有监测任务,扩增的6个省级监测点按要求完成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任务。

二、目标(一)总目标掌握我省居民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的流行状况和变化趋势,为确定疾病预防控制优先领域、制定慢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为评价国家卫生及相关政策和慢病防控项目的效果提供信息。

通过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提高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慢病防控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

(二)具体目标1、掌握我省城乡不同人群慢病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饮酒、不合理膳食和身体活动不足等)的分布特点;2、掌握我省城乡不同人群超重、血压升高、糖耐量减低、血脂异常及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率;3、掌握我省城乡不同人群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心梗事件和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患病率。

三、调查范围(一)监测点的确定2013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工作在162个监测县(区)(以下简称监测点)开展。

我省在5个国家级监测点和6个省级监测点开展,监测点详细名单见表1-3。

(二)调查对象及抽样方法1、调查对象(1)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调查对象为调查前12个月内在监测点地区居住6个月以上,且年龄大于或等于18岁的居民。

(2)脑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对象为调查前12个月内在监测点地区居住6个月以上的所有居民。

(3)精神卫生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对象同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

2、抽样方法(1)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按照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每个监测点随机抽取4个乡镇(街道),每个乡镇(街道)随机抽取3个村(居委会),每个村(居委会)随机抽取50户,每户随机抽取1名18岁及以上居民进行调查,全省计划调查人数为6600人,各监测点调查户置换率应在10%以下。

抽样方法见表1-1。

表1-1 甘肃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2013)调查对象的抽样过程(2)脑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第一阶段抽样:每个监测点在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抽中的乡镇(街道)之外,按简单随机抽样原则抽取1个乡镇(街道)。

第二阶段抽样:在所抽取的乡镇(街道、团)中,采用整群抽样选取居民总数不少于4500人(按平均人口3人计算约1500户)的一个或多个行政村(居委会、连)开展调查,并至少完成3800人的调查(应答率≥85%,约1300户)。

(3)精神卫生流行病学调查第一阶段抽样:同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

第二阶段抽样:在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所抽取的3个行政村(居委会)中,随机抽取2个行政村(居委会)。

第三阶段抽样:在每个抽中的行政村(居委会)内,按照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抽中的村民/居民小组中按一定数量抽取居民户。

第四阶段抽样:在每个抽中的居民户内,按照KISH表方法,随机抽取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1人。

具体抽样方法见第二部分抽样方案。

四、调查内容与方法(一)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本次监测包括询问调查、身体测量、实验室检测三部分内容,国家选取其中的60个监测点开展口腔健康检查,其中,我省的2个监测点开展口腔检查。

1、询问调查询问调查包括家庭问卷和个人问卷。

问卷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以面对面询问的方式进行调查,不可由调查对象自填。

(1)家庭问卷:由调查员入户进行,并在个人问卷调查之前完成。

所有抽取的调查户均要进行家庭问卷调查。

家庭成员基本信息、家庭经济状况、家庭饮食等内容应由最熟悉家庭情况的人回答。

60岁及以上人群健康相关问题,由家庭中所有60岁及以上成员自己回答,如果回答困难,则由最熟悉其情况的家庭成员代答。

(2)个人问卷:包括吸烟、饮酒、饮食、身体活动状况,以及体重、血压、血糖、血脂等主要健康问题。

2、身体测量身体测量内容包括身高、体重、腰围和血压。

身高测量采用长度为2.0米、精确度为0.1厘米的身高计;体重测量采用最大称量为150千克、精确度为0.1千克的体重计;腰围测量采用长度为1.5米,宽度为1厘米,精确度为0.1厘米的腰围尺。

血压测量使用电子血压计。

3、实验室检测本次监测采集所有调查对象空腹静脉血和口服75g葡萄糖后2小时静脉血(有糖尿病病史者不服糖)。

检测指标包括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等。

其中血糖由监测点通过考核合格的实验室进行检测,其它血液样品在调查现场进行离心和分离,并按要求保存, 5个国家级监测点按要求在1个月内将国家所需血样送至国家指定的医学检验机构进行检测,其它血样送省级保存。

4、口腔健康检查在我省已选定的2个监测点(敦煌市、麦积区)对所有调查对象实施口腔健康检查。

口腔健康检查内容包括牙列状况、牙周状况及义齿修复情况。

由口腔卫生专业人员实施检查。

(二)脑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脑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为询问调查方式。

包括初筛问卷调查及确诊问卷调查。

初筛问卷由5个国家级监测点调查员以面对面询问的方式进行调查,不可由调查对象自填。

初筛调查应尽最大可能完成面访,对于14岁以下儿童、不能清楚回答问题的老人或因疾病或者先天发育等原因存在语言交流障碍而不能独立接受调查的对象,可以由其家庭成员代答,对暂时不在当地居住的家庭成员(在外地出差、上学或做工等),可以在家庭成员的帮助下现场电话询问完成调查填表。

确诊问卷由神经科医生对所有初筛结果为可疑脑血管病、自报有脑血管病史的调查对象进行面访调查。

(三)精神卫生流行病学调查精神卫生流行病学调查为采用计算机化辅助面访方式。

问卷由经过中国疾控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和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统一培训的调查员以面对面询问的方式进行调查。

五、现场调查(一)调查前准备1、现场宣传和动员各监测点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动员工作,向居民介绍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脑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和精神卫生流行病学调查的意义和目的。

依靠当地政府和基层组织的领导和支持,掌握情况,做好预约,争取调查对象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2、抽样准备采用在线数据录入平台收集和反馈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和精神卫生流行病学调查第一至第四阶段抽样信息。

我省各监测点,包括省级监测点,应按照要求做好抽样工作,收集辖区各阶段抽样所需信息,在线填写和上报。

省级疾控中心对各阶段上报信息进行审核后上报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

各阶段抽样信息上报截止时间见表1-2。

具体上报内容和流程见第二部分《甘肃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2013)抽样方案》。

表1-2 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抽样信息上报截止时间3、人员培训我省培训师资由参加了中国疾控中心组织的一级培训的人员承担,结合国家培训方案和我省实际进行二级培训,所有参加监测工作的人员均须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参加调查。

4、调查场所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采取集中调查和入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家庭问卷需要入户调查,个人问卷和身体测量需集中调查。

集中调查场所应包括登记区、问卷调查区、身体测量区和采血及血样处理区。

开展口腔健康检查的监测点还应在调查现场设置口腔检查区。

脑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采取入户和集中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精神卫生流行病学调查采取入户调查的方式。

5、调查问卷及相关资料调查手册、问卷资料均由省级统一印制,内容完全按照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负责提供的统一的电子版。

内容有《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2013)家庭问卷》、《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2013)个人问卷》、《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2013)工作手册》、《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2013)实验室工作手册》、《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2013)数据录入与管理手册》和《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2013)口腔健康检查工作手册》。

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负责统一编写和印刷《全国脑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手册》和调查问卷,并邮寄至各监测点。

精神卫生流行病学调查采用计算机辅助调查,由中国疾控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准备。

6、编码条为保证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所有调查对象信息的可识别性,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确定统一编码原则,我省新增省级监测点也按统一编码原则,对监测点、乡镇(街道)、行政村(居委会)、家庭和调查对象进行统一编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