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遥感与GIS的区域生态环境评价方法

基于遥感与GIS的区域生态环境评价方法

生态环境基于遥感与GIS的区域生态环境评价方法张远峰(广州材高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00)摘要:为了更好的评价生态环境的现状,了解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效果以及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从而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文章主要利用遥感以及GIS技术,探索科学评价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的方法。

关键词:遥感技术;GIS技术;区域生态环境中图分类号:X8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9)03-0155-02DOI:10.16647/15-1369/X.2019.03.091Region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ssessment method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and GISZhang Yuanfeng(Guangzhou Caiga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better evalu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understand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s of region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asures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ecosystems, so as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article mainly uses remote sensing and GIS technology to explore ways to scientifically evaluat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region.Keywords: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GIS technology; Region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经济市场的快速扩大,出现了一系列环境污染、资源紧缺、生态破坏的问题。

我国政府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寻求可持续发展道路,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而环境评价对于区域生态环境现状以及环境保护措施实施效果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区域生态环境评价效果,本次研究提出了基于遥感与GIS技术的区域生态环境评价方法。

1 区域生态环境评价相关理论分析1.1 生态环境评价理论生态环境评价主要是对具体时间或空间范围内环境总体组成要素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适宜程度的评价,主要是通过选定的指标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对区域内生态环境状况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从而为生态环境评价、环保政策制定等方面提供依据,例如区域内野生动物分布、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状况等。

生态环境属于人类社会的一种可利用资源,因此需要将生态环境评价纳入社会资源评价中。

生态环境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评估生态环境的总体价值,这是一种比较客观的指标,反应了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追求,同时也反应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生态环境是客观的,但是人对生态环境价值的判断则是主观的。

在生态价值评价过程中,人们为了自己的需求在目前的条件下形成了特有的概念。

因此在评价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客观评价区域的生态环境状况,同时需要通过判断生态环境状况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2 生态环境评价类型生态环境评价可以从不同的领域进行划分,从而给出不同的定义与理解。

有学者认为生态环境是指除了人类以外的生态环境不同层次生物构成的体系;也有学者认为生态环境是生物的生活环境;还有学者认为生态环境就是人与动植物生存的空间环境,包括大气、水文、气候、土地等。

笔者认为生态环境是自然状况下各种生命体共同组成体系。

基于目前学界对生态环境的定义,主要可以分为三种:①生态环境是统一的。

这种观点认为环境问题主要集中在空气、水源、煤矿等人们生活中必需品减少,实质上是生态环境的失衡。

生态环境评价需要包括人类在内的整个体系,从而对其结构与功能进行综合分析;②以生物为主的生态环境:部分学者认为生态环境破坏主要是从人类角度提出的,是人们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但是人们认为最舒适的环境不一定适合动植物的生存。

评价各种经济指标对于生物来说是毫无意义的,人们所追求的是在发展的角度上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路;③“社会-经济-自然”统一的生态环境:该理论认为生态环境是包括了自然环境与人类环境在内的,人类环境是基于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并且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该观点认为生态环境评价不仅仅局限于自然生态环境的评价,同时也需要关注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本次研究主要从第三个理论出发,通过遥感技术与GIS技术,获得区域生态环境的整体数据,从而阐明区域生态环境现状。

2 遥感技术与GIS技术的原理2.1 遥感技术的原理分析遥感是一种新型技术,主要是通过可见光、红外线以及微波探测器,从远距离、高空或是地球外层空间的工作平台,通过摄影扫描、信号感应、传输与处理,从而鉴别地面物质的类型与运动状况的技术。

遥感技术主要是基于物体反射与电磁波发射与接收的原理,通过遥感感应器,获取地面表层特征反射的信号数据,从而对地层表面的物品进行分析,为环境监测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遥感技术的优点在于:①获取速度快:遥感技术成图周期短,可在短时间内对同一地区进行反复探测,从而对区域内各种事物进行动态观察。

②观察范围广:遥感卫星覆盖区域广,一张图能够覆盖3万多平方千米,只需要600多张卫星图像能够覆盖我国全部的领土。

③经济实惠:遥感技术的投入费用较低,能够减少资金消耗。

2.2 GIS技术的原理分析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是一种具有信号采集、储存、处理、分析与应用功能的系统,主要对象为地理数据以及空间实物,可用于处理区域内各种现象的决策与管理。

GIS最大的特点是其储存数据都经过地理编码处理,从而便于人们的使用。

GIS的主要功能为:①探查区域事物;②符合要求实物的空间分布;③区域内出现的事物以及事物的发展;④区域内实物的分布规律,从而提示实物的空间关系;⑤若某地方具备某些条件可能会出现的事故,这主要是基于模型分析得到的结论。

3 基于遥感与GIS的区域生态环境评价方法▲HUANJINGYUFAZHAN155环境与发展156 HUANJINGYUFAZHAN▲SHENGTAIHUANJING区域生态环境具有时效性、复杂性的特点,在进行生态环境评估时往往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人工调查费时费力,且难以进行大规模的生态环境评价。

而遥感技术与GIS 技术具有生态环境信息获取与处理的功能,通过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的支持,对空间相关数据进行采集与管理,并利用不同的模型分析方法,为管理与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用遥感技术获取信息数据时,具有智能化辨识地物的功能,从而快速提取信息,并与GIS 的联合应用,将获取的数据存入数据库,与其他空间和非空间信息共同构成了生态环境数据分析库。

遥感与GIS 技术主要是采取并行方式联合应用,这样能够为用户提供不同的界面、工具和数据库,并且在特定的软件中提供各自的功能,从而达到协同工作的效果。

遥感数据主要为栅格数据,其中包括了地理定位数据,GIS 能够处理遥感数据,并且分析功能更加强大,可以将栅格数据转换为矢量数据,在此过程中主要是采用影像裁剪、几何校正、拼接处理、信号增强处理等方式进行预处理,然后各因子通过系统计算会输出图像,无论从统计分析还是图像显示要求,都能够进行重新归类。

首先需要确定评价因子的评价标准,然后将评价标准分为不同的级别,然后重新赋值,根据计算结果进行编码,并最终输出图像。

通过GIS 系统中的处理板块,能够进行相应的计算,包括区域内各属性的分布状况,在图像中主要是以像元个数以及像元大小来确定的。

例如植被覆盖率主要是通过对广谱信号进行分析,从而采用相应的计算公式转换为具体的数值。

4 结束语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且这种影响不断的累积形成的综合效益。

只有清楚了生态环境状况以及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需求,才能够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法。

因此,需要通过科学的评价方法来确定区域生态环境状况,本次研究中提出的遥感与GIS 技术的方法具有较好的实施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1]曾业隆,周全,江栗等.基于遥感与GIS 的青藏高原典型电网工程生态环境敏感性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17,37(8):3096-3106.[2]王思梦,黄昌.基于遥感和GIS 的流域自然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以无定河流域为例[J].干旱区地理,2018,41(1):134-141.[3]薛惠敏,胡春梅.基于遥感与GIS 的区域生态环境评价方法的研究[J].地理信息世界,2016,23(5):80-85.[4]陈影,许皞,陈亚恒等.基于遥感影像的县域土地功能分类及功能转换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6,32(13):263-272.[5]聂鑫,郭瑞琦,汪晗等.基于GIS/RS 的海岸带生态环境变化研究综述[J].海洋湖沼通报,2018,23(3):12-24.[6]马依拉·热合曼,买买提·沙吾提,尼格拉·塔什甫拉提等.基于遥感与GIS 的渭库绿洲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研究[J].生态学报,2018,38(16):5938-5951.收稿日期:2018-11-28作者简介:张远峰(1984-),男,汉族,本科学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环境影响评价。

(上接第154页)控制工作对检验检测的准确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检测工作流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实验室要保证检验检测质量就必须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全面详细的质量控制计划,并进行有效实施,这是顺利完成检测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质量控制计划在实施过程中还必须要及时地进行监督,保证计划的顺利有效实施,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质量控制的作用。

6.2 质量控制措施实验室针对不同的检测工作可以采用不同的质控措施,选用的质量控制方法应与所进行工作的类型和工作量相适应。

质量控制方法可以分为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

内部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平行样分析:指同一样品的子样品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同步分析,能反映出检测的精密度。

(2)加标回收分析:加标回收指在检测样品时,在相同的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标准物质进行测定,加标样品要和样品进行相同的前处理和检测,最后将加标样品的测定结果减去样品的测定结果,计算出加标回收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