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警官学院2015-2016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江苏警官学院2015-2016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5-2016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二〇一六年十二月目录一、本科教学基本情况 (3)(一)本科专业情况 (3)(二)在校本科生情况 (6)(三)全日制本科生生源情况 (6)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6)(一)师资情况 (6)(二)教学经费 (7)(三)教学用房 (7)(四)图书资料 (7)(五)教学设备 (8)(六)信息资源 (8)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9)(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教学训练效果 (9)(二)围绕学生培养,完善校局一体化育人机制 (9)(三)聚焦学生能力提升,丰富社会实践创新活动 (10)(四)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提升学科专业建设水平 (10)(五)立足学院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1)四、教学质量保障 (11)(一)教学质量监控 (11)(二)本科教学基本状态 (12)五、学生学习效果 (12)(一)学生竞赛获奖情况 (12)(二)毕业生情况 (12)(三)学生就业情况 (13)(四)毕业生成就 (13)六、本科教学经验 (13)(一)贴近公安工作,构建实战化教学体系 (13)(二)多措并举,打造实战型师资队伍 (13)(三)以忠诚警魂教育为核心,强化警察意识培养 (14)七、需要解决的问题 (14)(一)教学训练方法需进一步改进 (14)(二)教育信息化程度需进一步提高 (15)附件:《江苏警官学院2015-2016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支撑数据》 (16)江苏警官学院2015-2016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5-2016学年,江苏警官学院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精神,根据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积极推进公安教育改革,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整体办学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一、本科教学基本情况(一)本科专业情况根据公安工作发展需要,2015年1月-2016年6月,学院增设了交通管理工程、公安视听技术、物联网工程、公安情报学、安全防范工程5个专业。

截止2016年6月30日,学院共设公安管理学、治安学、侦查学、警务指挥与战术、经济犯罪侦查、刑事科学技术、涉外警务、网络安全与执法、交通管理工程、公安视听技术、安全防范工程、公安情报学、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行政管理、物联网工程等16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和法学专业民商法方向1个全日制本科专业方向。

其中,公安类专业12个,其他类专业4个,涵盖法学、工学、管理学3个学科门类。

为保证本科教学的顺利进行,学院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取得了良好效果。

目前,学院有省优势学科建设项目1个、省重点建设学科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省高等学校重点专业(类)2个、省级特色品牌专业(本科)5个、公安部重点建设专业1个,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省或公安部精品(优秀)课程12门,“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省高校精品教材(含立项建设)12部、省高校重点立项建设教材2部、主编公安部统编教材9部,获省或公安部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7项。

省、部级以上精品(优秀)课程表教材建设情况表高等教育教学成果表(二)在校本科生情况截至2016年6月30日,学院全日制在校生5727人,全部为普通本科生,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的比例为100%。

另有硕士研究生177人、成教生2309人。

折合标准生6223人。

(三)全日制本科生生源情况2016年,学院录取全日制本科生1496人,其中公安类专业录取1247人,其他类专业录取249人。

新生生源质量总体较高。

公安类专业面向江苏省招生,属于提前录取批次,文、理科录取分数线均高于当年本二批次省控线,其中女生录取分数线均高于当年本一批次省控线。

招生时,考生统一参加了由江苏省公安厅和学院联合组织的招生面试、体能测试和体检,身体素质良好。

其他类专业面向全国部分省、市招生,在本二批次录取,最低录取分数大多数超出本省(市)最低录取控制线。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一)师资情况学院有专任教师368人,外聘教师20人,教师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整体良好。

专任教师中,具有正高职称教师37人、副高职称教师131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45.65%;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2人、硕士学位教师188人,硕士研究生以上教师占专任教师的62.5%;45岁以下教师197人,占专任教师的53.53%。

按标准生6223人,教师(专任教师368人+外聘教师20人×0.5)378人计算,生师比为16.47∶1。

学院有省“333工程”培养对象15人次,高校“青蓝工程”培养人选36人次,省和公安部教学名师3人,47名教师获得刑事技术鉴定资格。

学院为本科生授课的教授比例为100%。

(二)教学经费学院重视本科教学,优先投入教学经费。

2015年,学院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1113.5万元,生均1789.33元(按标准生6223人计算,下同);本科实验经费85.64万元,生均137.62元;本科实习经费70.45万元,生均113.21元;专项教学经费1945.98万元。

上述教学经费的投入,为本科教学正常运行提供了充分保障。

(三)教学用房截至2016年6月30日,学院占地面积670410.8m2,总建筑面积375267 m2。

建有行政楼、教研楼、教学楼、实验楼、培训楼、图书馆、警体馆、射击馆、实训中心、现教中心等建筑,满足教学需要。

教学行政用房168361.38m2,生均27.05平方米。

实验室面积28171m2,生均4.53 m2。

学生宿舍面积98742m2。

(四)图书资料截至2016年6月30日,学院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725640册,其中2015-2016学年新增纸质图书16434册,生均纸质图书116.61册。

2015年订购中外文期刊、报纸978种。

订购电子图书累积量1478585册,当年新增168875册。

订阅电子期刊18154种,当年新增电子期刊121种。

图书馆注重有本校专业特色的信息资源建设,先后自建了《公安期刊全文数据库》、《外文警察期刊全文数据库》、《警察学学科导航数据库》、《公安电子图书库》、《公安科技信息》、《公安视频资料》、《学院教学参考书》、《学院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数据库》,形成了全方位、多品种的公安信息资源体系。

图书馆每周开放近80小时,2015-2016学年借阅图书28274册次,电子阅览室接待读者35732人次;截至2016年6月30日图书馆网站的访问总量为2176150次。

(五)教学设备截至2016年8月31日,学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666.32万元,2015-2016学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472.7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231.93元。

建有刑事科学技术、犯罪侦查等6个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和痕迹检验、法化学等8个综合性实验室。

省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情况表(六)信息资源经过多年的发展,学院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大进步,网上办公、教务管理、科研管理、人事管理、网教管理、师资管理、邮件系统等应用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初步建立了信息标准、共享数据中心、信息门户等标准体系和基础平台,对校园安防监控、校园一卡通等应用系统进行了初步的集成和整合。

目前,数字化校园四期正在建设中。

数字化校园四期突出信息化服务实战化教学的功能,将建设服务于战、学、研的一体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充分发挥信息化在学院教学、科研和管理中的作用,实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同时将新建决策分析和数据报送系统、网上办事大厅系统、站群服务管理系统、远程案件会诊及教学互动平台、私有云计算机平台等,着力构建功能齐全的智慧校园。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2015-2016学年,学院坚持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发展主题,稳步推进教学实战化改革,加快教学建设步伐,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教学训练效果2015-2016学年,学院围绕培养方案的优化和落实扎实开展工作。

一是以课程建设为牵引,优化教学内容。

学院组织教学系部根据培养方案和公安事业发展,开展课程教学大纲编写与教学资源建设工作,围绕公安职业教育方向,按照实战化教学要求,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入手,着力解决课程之间交叉重复、课程教学内容陈旧以及脱离公安实战等突出问题,为实施新版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以改革为抓手,推进实战化教学。

从突出实战性、强化应用性出发,选取部分专业主干课程进行改革试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实战化研究与重构,制定课程实训模块教学实施方案;依托校局合作平台,遴选优秀实战教官,组建实战教官和学院公安业务骨干教师组成的团队,共同施教,推进实训模块化和案例教学;对14项公安常用执法技能进行了优化调整,通过案例形式进行串讲和训练,提高教学训练的针对性,形成了治安执法和刑事执法基本技能实训实务类课程,进一步提高了实战应用教学与训练效果。

三是推进实战教学向公安一线延伸。

结合实习专业实战技能训练需要和实习基地工作特色,利用公安机关优质资源,与实习基地公安机关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制定实训方案、选定实训课目,在实习基地开展“实地、实景、实警、实战”教学训练,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切实推动实战化教学取得实效。

四是强化过程考核和实训实考。

组织18门课程过程性考核改革试点,对3个综合实训科目进行实景考核,实现以考促学、以考促训的良性循环。

(二)围绕学生培养,完善校局一体化育人机制以提高学生警务实战应用能力,培养实战应用型公安专门人才为目标,学院加强与公安机关合作,积极完善校局一体化育人机制。

2015年和2016年,学院两次召开了“紧密型校局合作工作研讨会”,与公安机关一起交流合作经验,研讨深化合作,建立双方共同育人、共享资源、共担职责的机制,达成了重要共识,取得了积极效果。

以此为契机,在全省13个地市级公安机关物建了100多个教学实习基地,与南通市公安局、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安分局、连云港海州区公安分局等公安局签订了校局合作协议,明确双方在警务活动、人才培养、教育训练、实战教官选拔等方面全面建立校局合作关系,开展深度警务合作共建。

商请校局合作单位,推荐遴选30余名公安机关领导来院开设公安机关四项建设系列讲座,聘请了10多名优秀实战兼职教官,与学院公安业务骨干教师组建教学团队,共同施教,有力推进了学院实训教学。

(三)聚焦学生能力提升,丰富社会实践创新活动为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学院根据培养方案的规定,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警务、法律实践活动,开展实践创新训练。

先后组织7000多人次学生分别参加了苏州16+1峰会、南京国际马拉松、12.13国家公祭、杭州G20峰会等大型活动安保工作。

组织5000余人次学生,参加了由省公安厅、省公务员局、江苏教育考试院、总统府等部门组织的各种形式的勤务、执勤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