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突破方法:以读激情,以读促悟。
以情助读,情景交融
设计思路:
紧扣课题展开教学,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情景交融,让学生在不断读书的过程中,得到情感体验,与文中人物产生强烈共鸣,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教法与学法:引导法,讲解理解,合作探究,感悟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配乐解说)
1999年9月22日,(图1:医院)阳光洒满了美丽的杭州市,(图2:病床)一位刚满18岁的年轻人,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
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
因为他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
这位正值花样年华的年轻人,他的生命有救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我们一起来体会---(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我们一起来朗读感悟--(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让我们一起来关注这位年轻人的命运吧,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
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再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引导学生归纳:课文讲杭州小钱换了白血病,台湾同胞在余震中捐献骨髓救了小钱。
三、初读课文,感悟危情
1、概括得真好!同学们,你们了解白血病吗?谁来说说?
2、生交流资料:
3、同学们,一听说癌症,就会让人想到什么?(2人)
4、生:绝望、悲痛、死亡
5、得了白血病,真的没有一线希望吗?目前唯一有效的办法是进行骨髓移植。
但找适合移植的骨髓容易吗?课文哪些句子告诉我们不容易?请同学们快速默读第二自然段,并把找到的句子用“——”划出来。
师:谁来说说?
生汇报.
(点击灯片3:)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
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
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师:这三个句子中,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了找适合的骨髓不容易?(节奏快点)
师:十万人里才可能有一个,万分之一啊,不容易啊!
师:“几经辗转”是什么意思?医务工作者有可能去哪些城市找过?(北京、上海、广州、香港……)也有可能去过——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太不容易了!结果找到了适合的骨髓吗?在哪儿找到的?这就叫“几经辗转”,这就叫“谈何容易”啊。
谁能带着自己的体会来读一读这三个句子。
评:她读得怎样?谁来评一评。
(朗读高手:她读得比较平淡,没读出不容易的语气)
师:那请你读读吧。
你读的时候特别强调了哪些词?
师:真会读书!现在,让我们也来读一读吧。
四、读懂捐献,感悟爱心
1、是的,小钱是幸运的,最后得救了。
他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感激,他得好好感谢台湾青年。
2、如果是你,你会捐献骨髓吗?(2-3人)
生:会
师:为什么?
师:你真善良,真有爱心。
师: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不会
师: 你不会,可以理解。
因为捐献骨髓,需要全身麻醉,是比较痛苦的,很多人对捐献骨髓怀有恐惧心理。
其实医学证明,捐献骨髓对人体健康是没有害处的。
过渡:台湾青年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捐献的骨髓呢?
五、深化感悟,升华感情
1、请默读3-5自然段。
边默读边用横线划出最让你感动的一个词或一个句子,并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
(提示写字的姿势)先写完的就在小组里交流。
看谁先写完谁先交流。
(巡视提示:可以是词,可以是句子)(训练默读及写体会)
2、生汇报,相机出示句子进行感悟。
(1)句子1:针头向皮肤剌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
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
但是,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生:我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那位台湾青年是冒着生命危险在为小钱捐献骨髓。
实在太伟大了。
师:是呀。
我们一般人是做不到的。
大家知道什么是余震吗?
生:余震是指大地震过后的小地震。
师:那么什么是突如其来的余震?谁知道?
生:指余震来得突然。
师:来得很急,很……(生:快),让人没有任何防备。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看突如其来的余震是怎样的情形。
(播放地震的片断)
针头向皮肤剌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
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
但是,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有的同学发出了惊叹,太危险了,太可怕了。
在这危险的情况下,人们最应该做的是-----
生:跑出去,在空旷的地方保全自己的生命。
师:但是,这位台湾青年却----
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3人开火车)
师:是他不知道发生余震吗?他为什么明明知道有危险却不跑出去保全生命,他在想什么?
生:只想到救小钱。
(3人开火车)
师:为了救小钱,连自己生命都不顾了。
这需要多大的---
生:勇气
师:这需要多大的----
生:决心
师:这需要多大的
生:爱心等
师:谁带着自己的体会来读读这几个句子。
(出示句子)
(2)句子2: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生:我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那位青年忍受了一次又一次扎针的痛苦,体会到医务人员做了一次又一次的努力…..
师: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这个句子。
1人读。
师:我们分男女同学比赛读,好吗?
(3)、句子3:在这场灾难中,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
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生:我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在这位台湾青年的心中,小钱比他的家人还重要。
师:小钱和那位台湾青年认识吗?是啊,在海峡的另一边,一位素不相识的人,竟比家人还重要,这真是海峡两岸心连心,不是亲人胜亲人呀!
师: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这个句子。
3、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大家想读一读吗?想读的同学请站起来,带着自己的体会齐读这三个个自然段。
(配乐读)
4、就在小钱等待骨髓的同一时刻,还有谁在为小钱的生命而奔波呢?(出示李政道博士的照片:这位就是台湾的骨髓移植专家李政道博士,他创办了台湾慈济骨髓捐献中心,成为全球最大的华人骨髓库,救助了众多的白血病患者。
)在这同一时刻,李博士在做什么呢?
5、出示句子并朗读:(李博士图片+文字)
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
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
李博士的精神真令人敬佩呀,我们一起把对台湾专家的敬佩之情读出来吧。
是啊,骨髓的保存期只有二十四个小时,李博士带着刚刚抽取的骨髓出发了(出示李博士返回的时间表)这是怎样的十二个小时?理解“奔波”“连夜”
过渡:此时此刻,你知道生命桥指的是什么了吗?
生:用生命搭起的桥。
用爱心搭起的桥。
6、是啊,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就是爱之桥!(板书:爱之桥)(手指着板书)这座用爱心架起的生命桥一定会永远屹立在两岸同胞的心中。
7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六、课外拓展、读写结合
1、我们来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图片3)小钱和那位不顾家人安危、冒着生命为他捐献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呢?看谁说得最让人感动?(2人)
2、同学们一定还有很多话想说,那请同学们-----(出示作业):发挥想象,写下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海峡两岸亲人见面的情景。
板书:
1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杭州台湾小钱捐献骨髓同胞白血病奔波余震中
连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