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归纳法教学设计(第一节教案)

数学归纳法教学设计(第一节教案)

§2.3.1 数学归纳法(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数学归纳法是以解决与正整数有关问题的一种推理方法,它将一个无穷归纳过程转化为一个有限步骤的演绎过程,是证明与正整数有关问题的有力工具,本节课是数学归纳法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数学归纳法原理,并能够用数学归纳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之前已经学习过归纳推理,以及一些简单的数学证明方法,并且已经开始使用与正整数有关的结论(在求曲边梯形面积中),但学生只是停留在认知阶段,对问题本质没有作更进一步的研究。

另外高二学生经过了一年半的高中学习之后,已初步具有了发现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这为本节学习数学归纳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与正整数有关的数学命题;(2)进一步发展猜想归纳能力和创新能力,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 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例题的探究,体会由猜想到证明的数学方法;(2)努力创设积极思考、大胆质疑的课堂愉悦情境,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数学归纳法的学习,进一步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勤于思考、善于观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数学归纳法产生过程的分析和对数学归纳法的证题步骤的掌握。

【教学难点】数学归纳法中递推思想的理解。

【教法准备】讲授法,引导发现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传统板书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1、复习旧知,铺垫新知:(1)不完全归纳法:地主花重金请了一名先生教儿子识字,第一天学了“一”,第二天学了“二”,之后,地主儿子想:“一”是一横,“二”是二横,那“三”肯定是三横,第三天果不其然是三横,于是地主儿子对地主说:不必学了,很简单,已经全会了。

地主大喜,为吹嘘儿子聪明,大摆宴席。

席间,一乡绅想讨好地主,就说让地主儿子给他写个名帖,没想到这让地主儿子出尽了洋相,因为那位乡绅的名字叫“万百千”。

(2)完全归纳法:大家来看,我这里有一盒粉笔,我逐根进行抽取。

抽出第一根是白色的,抽出第二根也是白色的,请问怎样验证盒中的其他粉笔也都是白色的?(逐一取出剩下的粉笔,进行验证)注:对于以上二例的结果是非常明显的,教学中主要用以上二题引出数学归纳法。

师:①(出示投影)不完全归纳法→结论不可靠;完全归纳法→结论可靠。

②以上问题都是与正整数有关的问题,从上例可以看出,要想正确的解决一个与此有关的问题,就可靠性而言,应该选用第几种方法?(完全归纳法)2、问题情境,方法引入: 情境一:632112⨯⨯=; 22235126⨯⨯+= 2223471236⨯⨯++=;222245912346⨯⨯+++=; 222225611123456⨯⨯++++=; ……思考:①第n 个等式,应怎样表示? (222(1)(21)1236n n n +++++=2…+n ) ②上述结论一定可靠吗?能完成证明吗?注:①对于第一个问题,由于学生在学习求曲边梯形面积时已经用过,再结合归纳推理,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②第二个问题,学生利用现有知识,无法完成证明。

(可以让学生尝试运用完全归纳法,并点题)师:在上面的解答中,我们只通过有限的步骤就得出了结论,这样的结论不一定可靠,用的是不完全归纳法;而要使结论可靠,需要用到完全归纳法,但逐一去验证又很难完成,能否找出一种方法,既使步骤有限,又使结论可靠呢?大家想不想知道这种方法?(追问引出课题:数学归纳法)②其实这种方法来源于生活,请同学们看多米诺骨牌的视频:情境二:(播放多米诺骨牌视频)问:怎样才能让多米诺骨牌全部倒下?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探究一:让所有的多米诺骨牌全部倒下,必须具备什么条件?条件一:第一张骨牌倒下;条件二:任意相邻的两张骨牌,前一张倒下一定导致后一张倒下。

注:此问题由学生合作交流完成,必要时,教师重新播发视频或给予提示。

探究二:同学们在看完多米诺骨牌视频后,是否对证明222(1)(21)1236n n n +++++=2…+n 有些启发? (证明本题对任意正整数都成立相当于验证让骨牌全部倒下的条件)注:通过以上合作交流,以及使骨牌全部倒下的两个条件,此时,师生共同探究得到解决引例的方法:(1)第一块骨牌倒下相当于证明当1n =时,命题成立;(2)对于任一块骨牌倒下相邻的后一块也倒下,更一般地,相当于当*(1,)n k k k N =≥∈时命题成立,证明当1n k =+时命题也成立。

师:(投影)证明222(1)(21)1236n n n +++++=2…+n 的两个步骤: (1)证明当1n =时,命题成立;(2)假设当*(1,)n k k k N =≥∈时命题成立,证明当1n k =+时命题也成立。

探究三:第一块骨牌不倒行不行?假如从第二块或第三块骨牌开始将骨牌推倒,结果会是怎样?(第一块骨牌必须倒,才能让所有的骨牌倒下。

如果从第二块或第三块开始倒,那么只能让该块骨牌后面的全部倒下。

)注:此问题说明第一块骨牌倒下对全部骨牌倒下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在证明与正整数有关问题时,0n 是使命题成立的最小正整数,0n 不一定取1,也可以取其它正整数。

师:(板书) “数学归纳法”一般地,证明一个与正整数n 有关的命题,可按下列步骤进行:(1)(归纳奠基)证明当n 取第一个值*00()n n N ∈时命题成立;(2)(归纳递推)假设*0(,)n k k n k N =≥∈时命题成立,证明当1n k =+时,命题也成立。

只要完成以上两个步骤,就可以判定命题对从0n 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 都成立。

上述方法叫做数学归纳法。

三、解答例题,初步应用例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22*(1)(21)123()6n n n n N +++++=∈2…+n 证明:(1)当1n =时,左边211==,右边1(11)(211)16⨯+⨯⨯+==,等式成立; (2)假设当*),1(N k k k n ∈≥=当时,等式成立,即:222(1)(21)1236k k k +++++=2…+k , 则当n=k+1时,222222(1)(21)123(1)(1)6(1)(276)6(1)(2)(23)6(1)[(1)1][2(1)1]6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2…+k 即:当1n k =+时,等式成立。

根据(1)和(2),可知等式对任何*n N ∈都成立。

注:上例让学生独立完成,师板书写现完整过程,以突出数学归纳法证题的一般步骤。

练习:1、课本P95、1(复习等差数列的定义式:如a n+1-a n =d ,(n ∈N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n >n 2+1对于n ≥n 0的正整数n 都成立”时,第一步证明中的起始值n 0应取( )A 、2B 、3C 、5D 、6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n ,(12131211>∈<-+∙∙∙+++* N n n n 第一步要证明的不等式是 。

例2、已知数列411⨯,741⨯,1071⨯,…,)13)(23(1+-n n ,…,计算S 1,S 2,S 3,S 4,根据计算结果,猜想Sn 的表达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

练习:数列{a n }中,a1=1,且221+=+n n n a a a (a n+1=2a n /a n +2)(n ∈N +) (1)求a 2,a 3,a 4的值;(2)归纳{a n }的通项公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思考:针对第(2)问,不用数学归纳法能否证明?注:数学归纳法并不是解决与正整数有关问题的唯一方法。

总结:(1)验证是基础:找准起点,验证的初始值n 0不一定是1;(2)递推是关键:正确分析所给式子的结构及由n=k 到与之相邻的下一个正整数时,项的变化是证明成功的保障(在这一步中,利用假设是核心,在应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中,一定做到让归纳假设“粉墨登场”,有它的参与证得的n=k+1时的成立才建立了递推关系即逻辑推理链,实现了在验证命题n=n 0正确的基础上, 利用命题本身具有传递性,运用“有限”的手段来解决“无限”的问题。

否则就不是数学归纳法)四、反馈练习,加深理解: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35+++2…+(2n-1)=n五、归纳小结,概念提升:,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种很重要的数学证明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总结,教师整理)1、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有许多形如“数学归纳法”这样的方法等着我们去发现。

2、数学归纳法中蕴含着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递推思想;3、数学归纳法一般步骤:4、应用数学归纳法要注意以下几点:(1)第一步是基础,没有第一步,只有第二步就如空中楼阁,是不可靠的;(2)第二步是证明传递性,只有第一步,没有第二步,只能是不完全归纳法; 注:(归纳奠基要打牢, 归纳递推不能少, 归纳假设要用到)六、布置作业:1、书面作业:P96习题2.3A组,第1题(1)2、思考:习题2、3,A 组第1题其它证明方法。

注:第1题书面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数学归纳法,第2题可以利用数列求和,让学生比较两种方法,说明数学归纳法并不是解决与正整数有关问题的唯一方法,同时也提醒学生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第二步不能用数列求和公式。

【板书设计】【教后反思】补充:错例辨析,突出重点:1、求证:所有的奇数都是2的倍数。

证明:假设第m 个奇数为k ,且k 为2的倍数,则第m+1个奇数为k + 2,而k+2也是2的倍数,所以命题成立。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35+++2…+(2n-1)=n证明:(1)当1n =时,左边1=,右边211==,等式成立;§2.3.1 数学归纳法(一) 例1:…… 学生板演 数学归纳法: 证明:…… ……1. …… ……2. ……………… 归纳递推归纳奠基 成立,证明当1n k =+时命题也成立 验证0n n =时命题成立 命题对从0n 开始所有的正整数n 都成立(2)假设当n k =(k ≥1,k ∈N*)时,135+++2…+(2k-1)=k ,那么: 2[12(1)1](1)135(1)2k k k ++-++++=+…+(2k-1)+(2k+1)=,则当1n k =+时也成立。

根据(1)和(2),可知等式对任何*n N ∈都成立。

注:①对例1,师先让学生讨论一下数学归纳法中没有第一步行不行,进而说出这个例子,让学生理解当0n n =时,命题成立的重要性,没有第一步,就如同空中阁楼,是不可靠的。

另外在例1中,让学生明白假设是错误的,此处并不是把假设当作条件来用,数学归纳法的第二步其实是一个条件命题,第一步已经验证是正确的,如果有怀疑,第二步中k 可以取n 0,这其实是在证明一个传递性。

相关主题